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的制度排斥

发布时间:2018-08-13 13:31
【摘要】:刑满释放人员往往被贴上了"犯罪人"的标签,使其在就业、就学、社会保障及其他社会权益方面受到诸多限制,造成客观上的生活困难。其中,法律制度方面对刑释人员的限制尤为严重,这些限制虽在一定时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限制过于宽泛、执行不够规范等问题。应该建构刑释人员风险评估制度、完善政审制度、废除前科报告制度、有限前科封存制度等诸多建议。
[Abstract]:People released from prison are often labeled as "criminals", which makes them face many restrictions in employment, schooling, social security and other social rights and interests, resulting in objective life difficulties. Among them,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release of criminal personnel is particularly serious, although these restrictions in a certain period of rationality, but also there are too broad restrictions, implementation is not standardized and so on. We should construct the system of risk assessment, perfect the system of political trial, abolish the system of criminal record report and seal up the system of limited criminal record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基金】:“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项目“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创新研究”之子课题“特殊人群的制度化排斥及其应对”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桑先军;;新社会防卫理论对现阶段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启示[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3期

2 邬庆祥,胡静雅,林小培;未成年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影响因素的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艾裙;;双因素理论在社区矫正对象管理中的应用[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李玫瑾;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与犯罪预防[J];法学杂志;2005年03期

3 李玫瑾;董海;;犯罪人格的界定与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陈素;;对完善未成年人社会帮教制度的若干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3年26期

5 盛茜;潘丹丹;;从犯罪学看社区矫正制度[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2期

6 王瑞山;;试论特殊人群的制度化排斥及其应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唐瑞;;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与政策规定研究[J];学理论;2014年02期

8 蒋春雷;;学生弑师事件的形成原因及预防策略[J];教育探索;2009年12期

9 张丽芬;朱颖;张才安;;社会工作介入刑满释放人员社会融入问题研究[J];社会工作;2012年01期

10 赵桂芬;;关于完善未成年人社会帮教制度的探讨[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玫瑾;;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与犯罪预防[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映宇;劳动教养对收容教养人员再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颖;我国农村留守少年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3 邓红霞;从社区矫正看少年犯出狱后的社会适应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小媛;少年刑法视野下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肖丽;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缺失及完善[D];安徽大学;2006年

6 沈定成;中国城市社区矫正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静;转型社会家庭功能的变迁与未成年人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陈洪涛;论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王炯;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瑾;预防“问题学生”犯罪的学校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远煌;姚兵;;中国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势——以三省市未成年犯问卷调查为基础[J];法学论坛;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某;;写在回归社会50天之际[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9年02期

2 李锦仙;;出狱的“儿子”请我们做婚礼主持人[J];法律与生活;2006年04期

3 刘超;黄笑水;;通用公司里的特殊客人[J];检察风云;2006年07期

4 莫瑞丽;金国华;;对刑释人员回归社会中的社会排斥分析[J];南都学坛;2008年03期

5 张科;罗予还;;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体系探微[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莫瑞丽;金国华;;对刑释人员遭受就业排斥的原因分析[J];理论界;2008年04期

7 胡滨;;对归正人员回归社会中的社会排斥分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8 于世忠,朱慧勤,张影;试论市场经济下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工作体系[J];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9 叶扬;;刑释回归社会人员表现情况的调查[J];南方论刊;1998年06期

10 刘保民;张庆斌;;论回归社会为导向的教育矫正刑[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旭章;吕刚;;试论罪犯矫正制度的完善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2 侯斌;;和谐社会建设与罪犯矫正制度转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3 刘路阳;;刑事犯罪惩罚理念的修正——浅议“恢复性司法”的预防和控制重新犯罪功能[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4 孟昭武;;刑事司法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思路[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郝善海;贺政银;;围绕监狱中心工作 服务和谐社会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6 刘路阳;;刑事犯罪惩罚理念的修正——浅议“恢复性司法”的预防和控制重新犯罪功能[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7 刘红霞;;关于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的调研报告[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8 李喜和;施源;;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优化选择——以刑事和解不诉制度为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9 李世荣;任养浩;;提高认识 广开门路 多渠道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就业[A];全国首届女性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研讨会会刊[C];2003年

10 侯梅莉;;女性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体会[A];全国首届女性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研讨会会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军 刘美春;打造回归社会的“金钥匙”[N];江西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刘刻心;让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N];伊犁日报(汉);2009年

3 本报记者 赵继钊 实习生 路婷;分帮扶救——让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N];太原日报;2010年

4 张品 记者 蒋周德;为了矫正对象回归社会[N];自贡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安克明 本报通讯员 郑春笋 邱新华;司法“希望工程”照亮孩子前程[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宋春晖;爱心帮教进高墙 春风化雨促新生[N];法制日报;2010年

7 李光涌 郑春笋 安克明;山东德州中院构建司法“希望工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8 汪云波 查啸宏;市检机关关心下一代工作成绩突出[N];安庆日报;2008年

9 ;弯树,在悉心矫正中渐直[N];山西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高传立邋通讯员 张少波 王应举;阳光开启心灵之窗[N];徐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2 蒋贤孝;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洁;论假释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2 南国旺;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之完善[D];吉林大学;2010年

3 戴红;行刑社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杨登;恢复性司法视角下我国监狱刑罚执行的改革[D];湘潭大学;2006年

5 陈海涛;论监狱行刑社会化[D];苏州大学;2007年

6 刘炳汐;论我国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侯静;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于巍巍;完善我国出狱人社会保护的若干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9 郭霞;劳动教养人员再社会化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柴卫华;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81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181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f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