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调解机制变迁的社会选择——以农村基层司法经验为视角
[Abstract]:Mediation, as the "oriental experience" of judicature, has experienced a ups and downs in the judicial process of our country. Each change reflects the change of social reality and the change of judicial idea. Reflecting the reflexive response and choice of judicature to social reali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veal the function of mediation as a mechanism of dispute resolution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by analyzing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medi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中信银行成都分行;
【分类号】:D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杨;;我国行政诉讼中适用调解制度的分析与设想[J];学理论;2011年17期
2 孙迪;;浅议行政诉讼调解机制所遵循的原则[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3 李辉;;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建议[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6期
4 王旭光;;论强制调解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4期
5 陈召强;;构建大调解机制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J];江苏政协;2011年07期
6 钱育之;;建立公安刑事调解制度的法理学分析[J];华章;2011年23期
7 梁宏辉;;论我国农村纠纷的行政调解解决[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8 印乐佳;;和谐社会语境下司法调解模式的构建——以陈燕萍同志工作方法为切入点[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7期
9 杜社会;;能动司法与大调解语境下行政诉讼调解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6期
10 李俊良;;机构设立与协议效力:构建我国新闻调解制度的两个主要问题[J];中国出版;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在祯;;关于建立仲裁受托调解制度的思考[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宁静波;;法经济学视角下的调解制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贺恒扬;刘路阳;;东西方法律文化语境下的刑事调解比较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牛福静;;论行政复议调解制度[A];法制建设与和谐海关征文专辑[C];2007年
5 公丕祥;;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与我国诉讼调解制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6 春杨;;人民调解是人民司法的重要补充——读华北人民政府《关于民间纠纷调解的决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7 刘淑娟;徐麟;;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动与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重读董必武《论加强人民司法工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8 尚洪立;邱新华;;嫁接与耦合:法院调解正当性的现实出路——以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为切入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斌;;加强和完善人民调解工作 不断提高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10 姜方炳;;传承与超越:现代乡村人民调解制度的建构[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构建现代调解制度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汤维建;中国调解制度的现代化转型[N];检察日报;2009年
3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冯小光;调解制度的本土化属性[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冯小光;调解制度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动因[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吴昊;建议构建家事调解制度[N];江苏法制报;2011年
6 汤战鹏;规范诉前调解制度[N];江苏法制报;2011年
7 编译 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 蒋丽萍;保加利亚的调解制度[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戴燕 张小明;对我国现行调解制度的分析[N];江苏经济报;2003年
9 刘金林;调解:发展法律的本土路径?[N];检察日报;2009年
10 孔几亮;完善现行调解制度初想[N];江苏经济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洪冬英;当代中国调解制度的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张晓茹;家事裁判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黄海涛;法院调解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蔡国芹;刑事调解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陈琦华;回应性法理念与法院立案庭制度创新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7 郑凯铨;参与社会管理的法院调解[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祯祺;委托调解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林钒;论我国法院附设调解制度的构建[D];广东商学院;2011年
3 易文;法院调解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贺利云;人民调解的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王立;传统调解制度及其现代重构之思考[D];安徽大学;2003年
6 郭琳;略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之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张雅政;论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不足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刘伟光;试论我国行政审判中的调解制度[D];厦门大学;2002年
9 黄海涛;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陈蕾;法院委托调解若干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2215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2157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