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再审检察建议的制度化

发布时间:2018-09-02 09:06
【摘要】:再审检察建议业已成为检察院对民事诉讼生效判决实施法律监督的一种常规方式,其意义体现在矫正了抗诉案件集中于高层级检察院所引发的失衡,使法律监督的结构更趋合理。修订之前的《民事诉讼法》缺乏对再审检察建议的规定,相关立法层次较低,协商性立法以及实践中的协商性法律监督大行其道。法律监督的实效性受到很大影响。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再次修订是再审检察建议实现制度化的良机。立法还应明确规定再审检察建议的启动、制发程序以及再审检察建议的效力等,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严格依法监督也是实现再审检察建议制度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Abstract]:The retrial and procuratorial proposal has become a routine way for the procuratorate to exercise legal supervision over the effective judgment of civil proceedings. Its significance is that it corrects the imbalance cau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test cases in high-level procuratorates. Make the structure of legal supervision more reasonable. Before the revision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there is a lack of provisions on the procuratorial proposal of retrial, the level of relevant legislation is low, and the negotiation legislation and the consultative legal supervision in practice are very popular. The effectiveness of legal supervision is greatly affected. The revision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in 2012 i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retrial and procuratorial suggestions to be institutionalized. The legislation should also clearly stipulate the starting of retrial procuratorial suggestion, the procedure of retrial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retrial procuratorial suggestion.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procuratorial organ strictly supervising according to law is also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o realiz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retrial procuratorial proposal.
【作者单位】: 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中心;九江市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6.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浴玉;程帆;;以当事人角度为切入点对我国民事诉讼起诉条件的反思[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13期

2 张榕;;民事诉讼收费制度改革的理念及路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王福华;融天明;;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之检讨[J];法学研究;2007年01期

4 刘海蓉;股东诉权的程序保障[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李丽峰;;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价值——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靳建丽;民事诉论和解制度比较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谭启平;;民事主体与民事诉讼主体有限分离论之反思[J];现代法学;2007年05期

8 夏锦文;许少波;;解决冲突与保护人权:论诉讼的目的——基于诉讼法哲学的研究[J];学海;2006年05期

9 齐树洁;;诉权保障与当事人适格之扩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12期

10 王福华;;法院的司法能力与代表人诉讼[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万柱;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张岩;中国法院调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杨丽娟;民事诉讼中的强制答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吴丁旺;论我国民事诉讼中诚信原则的确立[D];湘潭大学;2006年

5 叶兰;驳回起诉制度之重塑[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王昌贯;民事审级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谭智崇;民事再审管辖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8 孙桂香;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完善[D];湘潭大学;2006年

9 金宏武;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10 吴亦武;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亚新;;“再审之诉”的再辨析[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2 李浩;民事再审程序改造论[J];法学研究;2000年05期

3 张卫平;民事再审事由研究[J];法学研究;2000年05期

4 杨书文;检察建议基本问题研究[J];人民检察;2005年17期

5 王亚新;;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整体的程序设计——以《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出发点[J];中国法学;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承欢;蔡永彤;;驻监检察监督抗诉案件的实证研究——以驻北新泾监狱检察室2005—2009年抗诉案件为视角[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蔡永彤;;驻监检察监督抗诉案件的实证研究——以驻北新泾监狱检察室2005-2009年抗诉案件为视角[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陈俊民;杨威;;检察机关抗诉案件亦可适用简易审程序[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4 徐维;张同;;对提高民事抗诉案件改判率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2期

5 殷贵初;;民事行政抗诉案件改判率低下的成因及破解[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年24期

6 徐凤耕;;当前抗诉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治论丛;1992年05期

7 高扬;;论行政抗诉制度的完善[J];消费导刊;2008年18期

8 项明;周光权;;检察长列席抗诉案件审委会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检察;2009年05期

9 赵丽娟;;刍议我国民事抗诉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10 文团元,文向民,何衡峰;完善民事抗诉案件审级模式之浅见[J];人民检察;199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闻锋;;民事检察促成抗诉案件调解结案工作机制构建[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柴建国;;弘扬董必武法治思想 促进司法和谐——论法检关系之冲突与调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3 胡志泽;;和谐社会建设与民行息诉工作新机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4 李一川;;法律监督的内容、手段与程序——以行政诉讼“三难”问题为中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周祝一;;“上诉人”称谓质疑[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6 周祝一;;“上诉人”称谓质疑[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7 刘计划;;刑事抗诉的实证分析[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王金恒;;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现行审判体制改革之管见[A];黑龙江省法院系统审判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C];2001年

9 王伟;;试论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机制的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10 苗红环;黄文忠;;二审检察员出席法庭履行职务的法律地位——从一起死刑上诉二审案件谈起[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清鸿  张中洋;对申请抗诉案件当事人采取司法拘留应慎重[N];检察日报;2002年

2 李国民;“拓展抗诉案件线索来源,,别忘了我们律师”[N];检察日报;2006年

3 苏忠进 荣启超;深圳龙岗:创新机制提升抗诉质量[N];检察日报;2006年

4 林世钰;检察机关抗诉案件法院改判和发回重审占三成[N];检察日报;2007年

5 ;敢抗抗准:靠队伍更靠制度[N];检察日报;2005年

6 林世钰;数量与质量同降的困惑[N];检察日报;2006年

7 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检察院 宋晓龙;抗诉案件不宜由检察机关提供被告人现址信息[N];检察日报;2011年

8 记者 马倩如;山西:民行抗诉三级院联动办案[N];检察日报;2010年

9 梅贤明邋通讯员 何晓慧 缪庚平;福建运用协调机制妥处行政抗诉案[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黄建华;硬性下达抗诉 指标有失妥当[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昕;俄罗斯民事检察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慧敏;试论当前我国检察机关的建议权[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肖琨;论检察机关民事检察制度的完善[D];安徽大学;2007年

3 尤爱萍;民生保障:民事检察监督的改善与改革[D];厦门大学;2008年

4 孙泳;民事抗拆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尤爱萍;论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D];厦门大学;2008年

6 孙松儿;民事审判监督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7 张韶国;行政抗诉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8 徐国胜;我国民事抗诉制度之重构[D];苏州大学;2005年

9 张观方;民事行政抗诉制度合理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于占发;论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18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218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f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