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诉信访法官权势语言征显
[Abstract]:"complaint petition" is a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our country's national conditions. It is a dilemma for the court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petition effectively, and to maintain the authority and dignity of the law. The judge is a party to the conflict an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ediation of conflicts. The unequal status of both parties determines the existence of power in language. The words, semantics, sentence patterns and references in the language of complaint and petition, the control of turn and modality are all the windows of observing the existence of power. The dilution of language powe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success of petition.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2YJC740131) 国家语委科研项目(ZC125-21)
【分类号】:D926.2;D63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美蓉;陈守权;;涉诉信访法律实然与应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13期
2 张美兰;《祖堂集》祈使句及其指令行为的语力级差[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骆峰;从受话反应看口语表达中的权势差异[J];语文建设;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宏程;;试论网络交际者与网络言语的语用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惠敏;;大学英语交际性听力测试中的语用预设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徐莉;戴长江;;从《弟子规》看中国古代的言语交际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吴美玉;;带有歧视含义的“也”的语用预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谢亚军;;从语言哲学视阈谈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意向性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张璐;;从语用角度试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李智刚;;周星驰电影经典台词的语用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8 贺亮;;言语交际构成要素在话题转换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9 唐亮;谭海;;贾母言语交际中的“克制准则”简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马丽丹;;语言交际中的语境与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杨文睿;;俏皮机智,轻松活脱——利用索振羽的幽默准则分析《认真的重要性》的幽默色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王燕;;大学外语翻译学习策略探讨[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陈帅;;浅谈王希杰修辞理论逻辑结构[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5 谢旭慧;;喜剧小品的会话结构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胡连影;解读《意义(?)文本》模式[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刘千里;情报信号意义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正辉;委婉语的三维视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娅;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奥普拉·温弗里脱口秀节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夏尊骥;俄语表情类言语行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任芝;请求言语行为的俄英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崔有为;以利奇和顾曰国为代表的英汉礼貌原则比较研究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建新;涉诉信访的现状及机制完善探讨——金华中院涉诉信访调研报告[J];法律适用;2005年05期
2 李志华;汪仁可;;上访潮背后的深层原因解读[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张明新;;对我国法制发展战略的反思——以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为背景[J];思想战线;2006年03期
4 裴小梅;对涉法上访问题的理性思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马清华;论汉语祈使句的特征问题[J];语言研究;1995年01期
6 于建嵘;中国信访制度批判[J];中国改革;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记;走上被告席的两法官[J];先锋队;2004年18期
2 郑君 ,阳静;错案搞垮国企 违纪法官落马[J];共产党员;2003年08期
3 荆言;从法官到囚徒[J];党风通讯;2002年08期
4 罗薇;耿鹏;;法官集体贪腐说明了什么?[J];产权导刊;2006年12期
5 黄秀丽;;一本小说引发的司法腐败热议[J];政府法制;2009年35期
6 陈传翠;;我要做一名廉洁的法官[J];江淮法治;2010年20期
7 郭振亚;“三盲”法官的兴衰[J];山西老年;2000年06期
8 宋健 ,左海霞 ,祁永亮;从硕士法官到囚徒[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1年03期
9 郭宁;;析公务员范围扩大的利弊[J];消费导刊;2008年02期
10 李作勇;张文真;;戴手铐的法官[J];四川监察;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淑慧;;由胡长清“三讲”鉴定想到的[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2 王晓莺;;发挥华人华侨在“中国和平崛起”中作用的新思维与对策[A];广东省第四届高校统战理论研讨会论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牛传勇;法院信访部门应实行法官轮岗制[N];人民法院报;2006年
2 陈台荣邋梁恩平;成都法官帮助灾区群众排解忧愁[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杨树明邋本报通讯员 栾黎 谭颖 李照彬;当震波袭至法庭[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李云超 金晶;帮助我省一百三十六名困难法官子女就学[N];贵州日报;2006年
5 张洪邋王鑫 本报通讯员 李照彬 陈林;抗灾维稳保家园[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李汝健邋本报通讯员 方永梅;地震无情 法官有爱[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张洪邋本报通讯员 谭颖 邓启军;法官到农家 重建添信心[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台建林;灾区法官破解三道难题[N];法制日报;2008年
9 杨树明邋本报通讯员 李照彬 吕海波 吕晶;奋战在生死补给线上[N];人民法院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韵;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芳;朝鲜族青少年认同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谭茜;论康定城的汉藏民族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李燃;中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妍;涉诉群体性信访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52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252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