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我国司法公开制度的思考——从利于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视角论之
[Abstract]:Judicial publicity has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maintaining judicial justice, improving judicial ability and establishing judicial authority, which is the procedural guarantee to effectively resolv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disputes. Although transparency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goal of our judicial system, 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gap betwe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udicial opennes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spirit of modern rule of law, the concept of fair and just justice and the practical needs of resolving contradictions and disputes in a timely and effective manner. It is urgent to study and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tudied and solved as soon as possible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judicial opennes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bove requirements. In this regard, the general principles should be grasped: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overall expansion and constantly expand the content and scope of judicial openness;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insist on moderate restriction and realize the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expansion and restriction.
【作者单位】: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基金】:江苏省第四期“333人材培养工程”2011年度科研资助项目(BRA2011222)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红俊;民事公开审判[J];当代法学;200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贾孔会;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4 陈乐雪;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王凌燕;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奚玮,张韬;试论民事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朱丽琴;实现行政程序法公正原则的制度设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赵新杰;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改革与完善的法律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常廷彬;;试论消费者纠纷的解决方式[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国安;对法院变更指控罪名的思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蒋岩波;;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问题研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飞;;民企“原罪”问题的刑法学辨正[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申晓华;;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行政立法与民主参与[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长林;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蔡文斌;行政诉讼先行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熊菁华;论行政不作为的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许兰亭;刑事一审程序实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贺绍奇;论法官的职业伦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东堂;论民事证据证明力[D];河南大学;2001年
2 邓志宏;美国行政程序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高巍;英美法三国行政诉讼制度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吴晓明;行政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毕雁英;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关联因素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张冬梅;中国司法独立的制度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烨;关于拖延仲裁程序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8 庾成日;论行政自由裁量权[D];延边大学;2001年
9 伍贤华;审判委员会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10 王湘程;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福华;民事审判公开制度的双重含义[J];当代法学;1999年02期
2 刘敏;论司法公开的扩张与限制[J];法学评论;2001年05期
3 姚莉;司法公正要素分析[J];法学研究;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颖;陈永良;;司法公开的生动实践 上海一中院大力推进司法公开打造阳光法院侧记[J];中国审判;2011年04期
2 黄辛;;《司法公开进行时》专题报道之一 网络助推上海法院“阳光司法”[J];民主与法制;2011年17期
3 赵霄洛;;《司法公开进行时》专题报道之五 司法公开也应包括“副卷”[J];民主与法制;2011年17期
4 李华斌;冉崇高;郝绍斌;;阳光司法显正义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打造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纪实[J];中国审判;2011年06期
5 汪汝珏;王翰杰;;上海二中院:多举措深入落实司法公开[J];中国审判;2011年04期
6 卢亮;;人民调解与司法审判深度结合之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7 任兰;;我国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8 崔艳;;提挡加速力推“阳光司法”[J];浙江人大;2011年08期
9 李有军;田加刚;;惠州法院开展“阳光·司法·惠民”活动[J];民主与法制;2011年17期
10 饶国君;;摄影报道[J];中国审判;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钟晓渝;;实践“三个代表”、深化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卜贵荣;;仲裁在多元化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伟亮;;“十七大”语境下的知情权、“审判公开”与新闻舆论监督——以“审判公开”新进展为出发点[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梁晓淮;张舒翔;;转变执法理念 严格遵法守法 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安东;;继承弘扬董必武法制思想 做好新时期人民司法工作——在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第十届年会上的发言[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司法公开 还有多少工作要做[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深化实体事项司法公开[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蒋惠岭 田成有 何家弘;司法公开的多面思考[N];法制日报;2009年
4 布和巴特尔;深化司法公开 满足民众需求[N];锡林郭勒日报;2010年
5 ;增强司法公开 保证群众知情[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6 王得名;市法院 多举措落实司法公开规定[N];六盘水日报;2010年
7 记者 徐光明;推进司法公开 主动接受监督[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游伟;司法公开切忌“选择性公开”[N];法制日报;2010年
9 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 余双彪;释法说理:司法公开的深层次要求[N];检察日报;2010年
10 本报特约评论员;加强司法公开 推进阳光司法[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重魁;量刑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宁春辉;司法场域的社会结构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李明明;大众传媒对司法审判的影响探析[D];山东大学;2007年
4 冯柯;论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黄一峰;反思我国的陪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勇;大调解机制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雷蕾;论我国陪审制度的改革[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郭晓晶;农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9 祝剑萍;论司法腐败的综合防治[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董晓楠;刑事证人、证言规则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59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25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