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党委政法委员会之改革

发布时间:2018-11-01 18:44
【摘要】:党委政法委员会(政法小组)制度原本是一个党内的"智库"性质的机构,在1958年开始的党政不分的人治潮流中,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不受宪法约束、不受正当程序约束的事实上的审判机构,它是极端人治体制的产物与组成部分,对中国人民构成了极大的伤害,最终也在文化大革命中毁灭了自身。改革开放以后,中共中央废止了政法委员会制度下的党委审批案件制度,但是,由于复杂的原因,1988年党中央撤销政法委员会的努力至今没有完成。政法委员会在党委外形成一个中心,不利于党的领导。政法委员会制度与宪法规定的公检法三家分工制约的宪政体系格格不入,对司法公正构成根本性的伤害。因此,要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废除政法委员会势在必行。
[Abstract]:The party committee (political and legal group) system was originally a "think-tank" organization within the Party. In the trend of ruling by people without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t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n institution that was not bound by the Constitution. The de facto judicial institution, which is not bound by due process, is the product and component of the extreme rule of man system, which has done great harm to the Chinese people and destroyed itself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bolished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ystem of the Party committee under the system of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Commission. However, due to complicated reasons, the efforts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to abolish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Commission in 1988 have not yet been completed.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Commission forms a center outside the Party Committee,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The system of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committe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constitutional system which is restricted by the division of labor between the public security bureau, the procuratorate and the court, and it is a fundamental harm to the judicial justice. Therefore, to complete the historical task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it is imperative to abolish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Commission.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侯猛;;政法传统中的民主集中制[J];法商研究;2011年01期

2 汪建成,孙远;论司法的权威与权威的司法[J];法学评论;2001年04期

3 崔敏;论司法权力的合理配置[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4 侯猛;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政法治理方式——基层政法委员会制度个案研究[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阎志峰;;1958年,周恩来为什么提出辞职?[J];领导文萃;2012年03期

6 李格;1953年反“分散主义”问题初探[J];史学集刊;2001年04期

7 尹曙生;;安徽特殊案件的原始记录[J];炎黄春秋;2009年10期

8 崔敏;;64号文件:官大还是法大[J];炎黄春秋;2009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勇;政法委制度的历史沿革[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孙显元;;科学发展模式的哲学解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圣蕾;武计海;;毛泽东晚年社会主义观探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阮文彪;;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张娟;;弱势行动集团主导下的政制创新——辛亥革命的历史制度主义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明成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群体性事件进行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张海林;;试论中国特色的毛泽东经济管理思想——重学《论十大关系》[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谢昌余;;毛泽东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从《学生之工作》到《五七指示》[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朱瑞海;曹贤姿;;试析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及其现实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罗本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现机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志华;;蜜月的隐忧: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年莫斯科会议[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2 曾丽雅;;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为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所做的努力[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伟;;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高伯文;;东西联动合作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选择[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孙泽学;;简论当代中国运动的特点及其影响——1949~1976年中国的一个侧面[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沧南;;毛泽东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开创者[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7 刘华清;;试论毛泽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8 许全兴;;学习毛泽东的创新精神[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9 李佑新;;毛泽东思维结构的意志维度[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10 熊华源;曾s,

本文编号:2304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304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5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