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抑或集合——对我国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权配置模式的思考
[Abstract]:China entrusts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with the power of litigation supervision to different departments within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This decentralized configuration pattern was once considered to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impinging on the principles of equality of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and the neutrality of trial and so on. Although the centralized allocation mode of litigation supervision power can effectively respond to this challenge and be favored, there is a deviation between the system presupposition and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this mode. And the decentralized allocation mode can be explained by new theory to effectively respond to doubts. At present, the more cautious approach is to improve the decentralized allocation mode of litigation supervision power. Instead of using the mode of collective litigation supervision power to replace the mode of decentralized litigation supervision power.
【作者单位】: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宗智;检察官该不该起立——对庭审仪式的一种思考[J];法学;1997年03期
2 汪建成;;论诉讼监督与诉讼规律[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3 刘少英,庞良程;析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的独立行使[J];人民检察;1999年11期
4 赵子良;试论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的分离[J];人民检察;1999年11期
5 沈丙友;公诉职能与法律监督职能关系之检讨[J];人民检察;2000年02期
6 张穹;关于检察改革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J];人民检察;2003年07期
7 樊崇义;;法律监督职能哲理论纲[J];人民检察;2010年01期
8 谢鹏程;论检察权的结构[J];人民检察;1999年05期
9 陈吉生;论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的独立行使[J];政法论丛;1998年01期
10 朱孝清;;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完善[J];中国法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斌;;关于公诉权制约机制的探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胡玉霞;对刑事诉讼法第七条的理性思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黄河;李品;;贪污贿赂犯罪侦查权配置改革探讨——基于所涉及要素的多维度考察[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肖本山;控审分离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现状及完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张元鹏;李寿荣;;刑事诉讼中的和谐价值论纲[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秦宗川;任海新;;论我国主诉检察官制度的深化改革[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吴如巧;谢锦添;;论中国法律监督的主体混同与独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程相鹏;;检察机关领导体制改革问题探讨[J];重庆行政;2009年02期
9 单民;上官春光;;检察机关的角色混同与职权优化[J];中国司法;2011年12期
10 詹建红;;我国检察权配置之反思[J];东方法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长鸣;;建立检察权配置之差序结构模式初探[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刘祥福;;论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权对检察权的制衡——完善检察权外部制约机制的一个视角[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顾静薇;杨亚民;;试论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的监督及其工作机制的创新[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王新忠;;略论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中贯彻“以宪法为依据”原则的几个问题[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郭祖祥;鄢志祥;;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初探[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苗生明;韩哲;;诉讼职权与监督职权优化配置的基本问题[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7 侯庆奇;;检察机关内部机构设置探析[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陈宪华;;检察权能与职能机构改革[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9 王晶晶;;我国现阶段刑讯逼供成因及对策浅谈[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陈仕菊;;浅议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涛;检察建议法制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唐峰;纠纷和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吴锋;刑事立案监督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影;中国警察刑事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黄文;刑事诉审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田心则;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权力与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贾立丽;我国刑事诉讼“情况说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阳;构建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王洪;从司法独立原则论我国审判体制改革[D];西北大学;2010年
5 马威;论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及限度[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清;论我国量刑建议制度的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潘金军;论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法律地位[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罗明;侦查阶段律师“三难”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向宽宇;论我国检察机关量刑监督制度的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雷元进;完善我国量刑建议制度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长永;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与证据开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龚佳禾;;检察官客观义务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3 周理松;公检法三机关互相制约与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J];法学评论;1997年01期
4 贺卫方;异哉所谓检察官起立问题者——与龙宗智先生商榷[J];法学;1997年05期
5 林国强;;检察官客观义务和当事人化之关系[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6 龙宗智;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对抗制因素及其合理限度[J];江海学刊;1998年02期
7 徐显明;论“法治”构成要件——兼及法治的某些原则及观念[J];法学研究;1996年03期
8 李文健;转型时期的刑诉法学及其价值论[J];法学研究;1997年04期
9 傅宽芝;落实庭审法律监督举措之管见[J];人民检察;1997年02期
10 陈永生;论检察官的客观义务[J];人民检察;2001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国强;论检察官的客观义务[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霍熠;检察官客观义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成军;;监所检察权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05期
2 周虔;;检察法律监督职能新探[J];法制与社会;2008年22期
3 詹建红;;我国检察权配置之反思[J];东方法学;2010年04期
4 王艳;;完善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之构想——以刑事诉讼监督为视角[J];法学与实践;2007年04期
5 李昕;;俄罗斯检察权配置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蒋德海;郭宗才;;检察权权能建设新论[J];中国检察官;2007年03期
7 褚建华;赵伟华;;如何构建检察权运行的和谐环境[J];经营管理者;2010年24期
8 王泽;郭石宝;;再议检察令状制度[J];人民检察;2009年17期
9 周泉泉;;论扩大我国检察权之范围[J];商品与质量;2010年S9期
10 刘辉;郑在义;;民事检察权保障制度研究[J];人民检察;2006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宪华;;检察权能与职能机构改革[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2 郑在义;刘辉;;民事检察权保障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冯仁强;;阐释与重构——中国特色检察权定位之新解读[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熊皓;勾香华;;我国检察权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尉连东;戚进松;;诉讼监督统一立法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白新潮;;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钟长鸣;;建立检察权配置之差序结构模式初探[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徐荣生;;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孙学文;;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韩爱丽;张淼;;在公诉部门设立诉讼监督工作组的思考[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谢文英 赵晓星;北京:人大连续三年推动 诉讼监督步步深入[N];检察日报;2010年
2 夏江涛;黔西县“两解决,一提高”提升诉讼监督质量[N];毕节日报;2010年
3 记者 林世钰;北京:人大代表“青睐”诉讼监督亮点[N];检察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霍仕明 张国强;三管齐下破解诉讼监督难[N];法制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庄永廉 赵晓星 通讯员 杨永浩;专家学者多视角研讨诉讼监督[N];检察日报;2010年
6 记者 郑颖 通讯员 周立平;我省诉讼监督能力不断增强[N];江西日报;2010年
7 陈国禄 王平 本报记者 王卢莎;丹东开展诉讼监督年活动[N];辽宁日报;2010年
8 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肖声;强化诉讼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N];辽宁日报;2010年
9 张俊岭 辛建梅;强化诉讼监督意识 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N];盘锦日报;2010年
10 赵晓星 周红;诉讼监督请民主党派来评议[N];团结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文彤;中国检察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李文忠;青海大通退耕还林配置模式与生态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龙小海;基于注册会计师选聘权配置框架的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周刚;湖南省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及配置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徐静磊;论检察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连峻峰;我国检察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张学武;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曾晓阳;成都市城市森林的近自然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9 邱飞;侦查程序中的司法审查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明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景辉;检察权的功能更新[D];厦门大学;2002年
2 龙小素;论检察权的定位与行使[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智威;论检察权的属性—中国法治进程中的观察与思考[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4 赵永红;检察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闻红钰;行政检察权的基本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孟德平;检察权的属性与制约[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7 乔亦丹;对中国检察权的定位[D];郑州大学;2004年
8 丁军青;论中国检察权的性质、职能及构建[D];苏州大学;2003年
9 姚国建;宪政背景下中国检察权的属性定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赤列晋美;论检察权的定位及检察机制的改革与完善[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51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45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