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能动司法视野下权利的司法生成

发布时间:2019-04-13 09:55
【摘要】:法律规范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具有广泛性和权威性,但是囿于自身的确定性、抽象性、语言歧义以及法律漏洞等缺陷的存在,在法律规范之外存在一个未被法律囊括在内的权利世界。通过司法程序给予这些法律尚未保护的利益以确认和保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便是通过司法生成了权利,而这一形成的过程即是所谓的权利司法生成。权利的司法生成有利于弥补法律规范的不足、推动立法的发展和完善、及时解决冲突和纠纷还可以更好地保护人权。 两大法系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同,权利司法生成的历史发展也不尽相同:英美法系国家,以英国为代表的法官造法通过判例使法院成为维护个人基本权利的保护者,以美国为代表的司法审查制度带来了美国的“权利大爆炸”;大陆法系国家,比如法国、德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接受了通过法院判例弥补法律不足这一现象,瑞士更是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在法律无相应规定和惯例时,法官依据自己作为立法人所提出的规则裁判。我国目前欠缺权利司法生成的明确规定,但是在实践中却客观存在,在两大法系彼此趋同的背景下,考察两大法系的相关制度,结合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总结和学习国外成功的经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冲突不断,及时有效地调整社会纠纷、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完善当代中国权利司法生成的机制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至于该如何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界定纠纷的可诉范围,将诉的利益作为纠纷可诉性的标准,扩大可诉利益范围,赋予正当利益通过司法程序获得救济的能力;其次确立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即所有涉及个人自由、财产、隐私甚至生命的事项,不论是属于程序性的还是实体性的,都必须通过司法机构作出裁判,而且这种裁判具有最终的权威性;第三,明确权利推定原则,也就是以法律明示权利或与之相关的法律原则、立法精神与宗旨的依据,推定出“默示权利”及其他应有权利的存在并确认其合法性的过程;最后,引进判例制度,赋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典型案例指导地位,发挥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指导功能。
[Abstract]:The protection of civil rights by legal norms is extensive and authoritative, but it is limited by its own shortcomings such as certainty, abstractness, linguistic ambiguity and legal loopholes, etc. There is a world of rights beyond legal norms that is not covered by law. To confirm and protect the unprotected interests of these laws through the judicial proces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right is generated through the judiciary, and this process of formation is the so-called judicial generation of rights. The judicial generation of rights is helpful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legal norm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legislation, resolve conflicts and disputes in time, and better protect human right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legal system between the two legal system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judicial generation of rights is different: in the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countries, the judge-making law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Kingdom has made the court the protector of the individual's basic rights through the case law. The system of judicial review,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brought about the "Big Bang of Rights" in the United States; Civil law countries, such as France and Germany, have gradually accepted, in the course of their development, the phenomenon of making up for the lack of law through court jurisprudence, and Switzerland has special legal provisions, when there are no corresponding provisions and practices in the law. The judge judges on the basis of the rules proposed by the judge as a legislator. At present, there is no clear stipulation of the generation of the right judicature in our country, but it exists objectively in pract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wo legal systems, the relevant systems of the two legal systems are examined, 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of our country.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um up and lear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China is in a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continue, timely and effective adjustment of social disputes,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itizens, perfect the generation of judicial mechanism of righ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has become a question worth studying. As to how to improve, we can consider the following aspects: defining the scope of litigation of disputes, taking the interest of litigation as the standard of litigability of disputes, expanding the scope of actionable interests, and giving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the ability to obtain relief through the judicial process; Secondly, establish the principle of judicial final settlement, that is, all matters involving personal freedom, property, privacy and even life, be they procedural or substantive, must be adjudicated through a judicial body. And this kind of adjudication has the final authority; Thirdly, make clear the principle of presumption of right, that is, according to the law express right or related legal principle, the basis of legislative spirit and purpose, we can deduce the existence of "implied right" and other due rights and confirm its legitimacy; Finally, the case law system is introduced to give guidance status to the typical cases in the Gazette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the case guidance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玉振;;海洋环境损害赔偿主体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4期

2 王吉林;陈晋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卢结针;;论人权中经济与社会权利——解读《司法保障人权的限度——经济和社会权利可诉性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1年17期

4 潘翠云;;我国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保护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5 杜学文;;试析和平权之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兼评人权之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李娜;;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相关法律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7 刘小红;郭忠兴;陈兴雷;;农地权利关系辨析——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关系研究[J];经济学家;2011年08期

8 冯祥武;;男职工生育保险待遇问题的探讨[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宁军;;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权利与权力平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龙晟;;诉讼基本权及其入宪[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莉;;司法发展路径的微观探索——以山林承包经营权纠纷个案的调处为视角[A];“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理论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0年

2 孟庆垒;;自然物权利论争综述[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梁洪学;魏震铭;;我国农村土地权利主体演进及其权利的完善——基于新中国60年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视角[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4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邓禾;;我国自然资源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略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6 高明华;;企业和市场的角色[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7 张晓山;;土地市场:重塑权利主体[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关颖;;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是在转嫁社会竞争压力[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9 张庆华;;我国土地权利体系的缺陷及对司法审判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10 陈小玉;;组建浙盐集团 加强资产管理[A];浙江省盐学会成立大会学术交流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西省于都县人民法院 曾照旭;浅析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主体的确定[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岳振;取消行政强拆是司法回归[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3 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杨雪冬;权利觉醒之后,要求权利自觉[N];文汇报;2011年

4 梁泽义 潘梅清;桂平法院:“三型”司法写出精彩文章[N];广西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赵刚;司法“有心无力” 行政应有作为[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理室主任、研究员 胡水君;权利需要道德根基吗[N];解放日报;2011年

7 徐迅雷;利益博弈的司法解决之途[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8 山西省阳城县国土资源局 赵云雷 徐选余;同一地块上矿权和土地权利主体宜为同一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9 朱磊;权利主体和范围等诸多难题待解[N];法制日报;2008年

10 蔡卫华 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关于土地权利主体登记的几个常见问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红;经济法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邵仲岩;基于权力—权利系统的企业组织变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仲崇玉;法人人格学说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黄捷;论程序化法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友旭;语言权利和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陈梦坤;论社团主体的法律属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周晓唯;经济主体及其权利: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法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9 杨如彦;公司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张龙;行政知情权的法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洪伟;能动司法视野下权利的司法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俊慰;公民司法参与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格红;论司法的确定性[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李振雨;现代法治视野下的民意与司法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5 黄奇萃;记者权利及其救济[D];复旦大学;2012年

6 贺盛涛;民意进入司法的法理学思索[D];西南大学;2012年

7 孙中利;基于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能动司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卢璐;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周小平;地方自治的法理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10 谌丽;论森林资源权利[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57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457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4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