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众利益诉求为中心促进社会和谐
[Abstract]:The right law is the bottom line of the masses' interest demand, the procuratorial work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masses' interest demand foundation. It has become the main content, basic task and important way for procuratorial organs to serve and guarantee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by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resolving social contradictions centered on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First, we will improve the mechanism for communicating and express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An effective expression mechanism for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can guide the masses to express their wishes in an orderly manner through the legal and rational channels, which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to resolve social contradictions.
【作者单位】: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谦;;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实践意义及其理论基础[J];人民检察;2006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鹏飞;;诉讼和谐何以可能——以刑事诉讼为分析对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寇桂君;;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我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3 苏如飞;;关于完善我国见义勇为立法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汪厚冬;;实践VS理论:《无锡市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条例》——论刑事被害人国家救济制度之路径选择[J];研究生法学;2009年05期
5 吴卫军;王婕;;刑事诉讼中法官的救助义务——以被害人为视角的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3期
6 李扬;;构建被害人补偿制度之我见——以德国补偿制度为范本的借鉴[J];福建法学;2008年03期
7 蔡鸿铭;;和谐语境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构建[J];福建法学;2008年03期
8 汤道刚;;保障刑事被害人的优化选择——倡导刑事和解的犯罪学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期
9 汤道刚;;保障刑事被害人的优化选择——倡导刑事和解的犯罪学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5期
10 汪健萍;;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探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廖大刚;;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必要性研究——从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谈起[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吴卫军;王婕;;刑事诉讼中法官的救助义务——以被害人为视角的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希起;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翠暖;关于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科芳;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贾蔚;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俞欢;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韩方英;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构建[D];郑州大学;2011年
6 朴志盛;中韩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林志军;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D];湘潭大学;2011年
8 杨素兰;刑罚权对被害人保护的不足及对策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9 唐娜;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立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高博;论被害人民事权利的保护[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军;;和谐需要公平 正义促进和谐——兼论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与任务[J];华夏星火;2005年Z2期
2 邢艳安;;加强检察联络室建设是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J];中国检察官;2011年13期
3 白双龙;;宽严相济,妥善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以基层检察机关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8期
4 郑红君;;化解社会矛盾 维护首都和谐——房山区人民检察院推行检察联络工作的经验与启示[J];前线;2010年12期
5 曾学愚;;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情况调查[J];人民检察;2011年01期
6 翁波;万伟岭;;建立“大信访”机制 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检察官;2010年13期
7 吴思竹;;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推进化解社会矛盾提供法治保障[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11期
8 吴兰芳;;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促进社会矛盾化解[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8期
9 周清华;;民行检察化解社会矛盾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J];中国检察官;2011年03期
10 朱明义;;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J];魅力中国;2008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俊;;创新涉检信访化解机制有效推进三项重点工作[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杨祖伟;;批捕环节如何引导公安机关化解社会矛盾——对郑州市检察机关建立和完善“非羁押诉讼”机制的思考[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孙光骏;;加强检察机关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八个重大关系[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郭祖祥;鄢志祥;;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初探[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张红梅;;社会转型期检察机关的功能——兼论中国检察机关检察权的配置[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赵杉;赵艳;;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机制的构建[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7 傅文魁;;检察机关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于晓晴;袁春鹃;;“案件汇报与问答”岗位练兵模式之构建——以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的岗位练兵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许海峰;殷健;贾瑞生;钟达先;吕丹;;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张朝霞;王志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政策改进[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卢金增 通讯员 孙宏健;控源治本化解社会矛盾[N];检察日报;2010年
2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徐安;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江苏实践[N];检察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晋晋 通讯员 王红霞 周庆华 戴飞;走进群众心里 访出社会和谐[N];郑州日报;2010年
4 慕平;检察机关应提高科学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N];检察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曲方 实习生 李玲;唱响维护和谐稳定主旋律[N];赤峰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明耀 通讯员 纪万松 周军民 汪彦 陈友东 李启光 蒋大重 陈岑 涟检 赵学刚 李丹 徐加山 吕永祥 王永刚 郑冰;江苏淮安:用新思路化解社会矛盾[N];检察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李晓华 记者 孙琳;干警连续31年零违纪[N];南京日报;2010年
8 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检察院检察长 朱胜辉;检察机关促进社会和谐要树立四种理念[N];检察日报;2008年
9 记者 张永兵;履行检察机关职责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N];抚顺日报;2007年
10 章宏军;践行法治理念 促进社会和谐[N];金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文松;法律监督权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吴锋;刑事立案监督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余捷;职务犯罪侦查模式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潘度文;我国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角色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钟得志;检察侦查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阮丹生;审前程序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连峻峰;我国检察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王守安;检察裁量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张学武;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旭;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华小鹏;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D];郑州大学;2004年
3 唐宇驰;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崔海龙;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D];四川大学;2006年
5 孙军;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原告资格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陶书祥;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马丽霞;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9年
8 郭宏杰;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王林;公益诉讼初论[D];苏州大学;2006年
10 邢金;论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之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67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46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