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博士论文由绪论和正文七章组成,大约十七万多字。 绪论部分论述了本博士论文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民事审判管理的理论研究状况,提出了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阐述了研究的结论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对民事审判管理的一般理论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作为民事审判管理基础的管理学基础知识,解释了审判管理和民事审判管理的涵义,概括了民事审判管理的特征,界定了民事审判管理的主体和客体,论述了民事审判管理权及其与民事审判权的关系,认为民事审判管理的价值目标是公正、高效、人本、和谐,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民事审判流程管理和民事审判质量管理两个方面。 第二章对民事审判管理的道德教化、评价和导向功能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民事审判管理有明显的道德教化倾向,分析了传统社会民事审判管理注重道德教化的历史根基,阐述了道德教化在传统社会民事审判管理中的地位和影响,探讨了当代民事审判管理促进法官职业伦理的修炼和养成的功能以及对民事审判活动的评价和导向的功能。 第三章对美英德日四国的民事审判管理进行了考察。认为四国改革和加强民事审判管理有基本相同的背景和动因,重视法官在民事诉讼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法官对民事诉讼的控制,把加强民事审判管理作为实现民事司法目标的重要手段。我国应当借鉴上述四国的民事审判管理经验,强化司法权的作用,加强民事审判管理,协调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益的关系,促进司法职能的实现。 第四章对我国民事审判管理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描述。从我国民事审判管理的历史看,民事审判管理的思想和行为很早就存在,但是,作为现代意义的民事审判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上个世纪末才在我国兴起。近十多年来,理论界积极探索我国民事审判管理改革,审判实务部门也围绕民事审判管理进行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民事审判管理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民事审判管理与法院行政管理划分不明确;民事审判管理的地方化严重;民事审判管理机制不健全。 第五章对我国民事审判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了研究。要确立民事审判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并重的原则、民事审判与民事审判管理良性互动的原则、权力制衡原则和司法为民的原则。要创新民事审判管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在民事审判管理实践中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和系统的方法。要明确民事审判管理的基本要求,做到机构设置合理、信息畅通、目标明确、权责分明、管理制度完备和管理方法科学化。要完善民事审判管理的保障机制,树立现代化审判管理理念,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建立科学统一的民事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完善法官的道德教化和职业伦理养成机制。 第六章对我国民事审判流程管理的模式与优化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我国地方法院民事审判流程管理的实践探索,分析了我国民事审判流程管理的“大立案”模式和“小立案”模式两种典型模式,认为优化我国民事审判流程管理,必须严格界定民事审判流程管理的主体,合理配置其权力和职责,构建科学的民事审判流程监控体系,采用信息化的民事审判流程管理手段。 第七章对我国民事审判质量管理的机制与创新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我国地方法院民事审判质量管理的实践探索,分析了我国民事审判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认为创新我国民事审判质量管理,必须树立人本质量管理理念,设立统一的法院审判质量管理主体体系,统一规范审判质量评估体系标准,将法官职业伦理状况纳入审判质量评价体系,强化审判质量管理的反馈调整功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武生,杨严炎;德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之评析[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2 岳澎;郑立明;郑峰;;流程管理的定义、本质和战略目标[J];商业研究;2006年09期
3 孙业群;法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研究[J];中国司法;2004年07期
4 郑秦;清代地方司法管辖制度考析[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5 汤维建;试论美国的民事诉讼法律文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冀宗儒;;从英美法官对案件的管理看民事程序的变化[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关毅;法官遴选制度比较(中)[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8 唐前宏;美国案件流程管理概览[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11期
9 吕芳;审判以外的使命美国首席大法官沃伦·伯格对美国法院管理所做的贡献[J];法律适用;2003年11期
10 蒋惠岭;论法院的管理职能[J];法律适用;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治宏;;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探讨与实践[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陈健(作者单位: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N];法制日报;2002年
2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冯立鳌;[N];光明日报;2007年
3 汪习根;[N];检察日报;2006年
4 齐树洁 黄 斌;[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毛玲;[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宁 杰;[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王胜俊;[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记者 窦玉梅 聂敏宁;[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毛玲;论英国民事诉讼的演进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宋双;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刘薇;日本第三次司法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义军;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信息化中的若干非技术因素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许德琴;试论审判流程管理[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
本文编号:
2477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477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