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司法公信力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Abstract]:Judicial credibility is a concept with dual dimensions of judicial power and audience psychological feedback, including trial credibility and procuratorial credibility. At present, the reform of judicial system is not coordin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lack of judicial function exposes some institutional maladies and social factors of insufficient judicial credibi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deep system reform has not yet been carried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dependent and unified judicial system, the promotion of judicial publicit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he judicia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may be beneficial to enhance the judicial credibility of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研究“(批准号11&ZD03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关玫;司法公信力初论——概念、类型与特征[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4期
2 郑成良,张英霞;论司法公信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贺卫方;中国的法院改革与司法独立——一个参与者的观察与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新宇;美国总统与国会争夺外交主导权的根源及实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刘素英;论欧洲违宪审查模式对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借鉴意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关保英;;论内部行政合同[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6 赵承寿;论政治文明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曾娇艳;谢红丹;;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试论裁判文书与司法公信力[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朱孔武;构建和谐社会的宪政解读[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9 吴克峰;;论美国的党争与分权制衡背后之支配力量——以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赵迅;论中国法治化的政治基础[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兢;;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新闻出版条款的源起[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李红波;谭术魁;彭开丽;;现行征地程序缺陷及其改进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王立行;;健全与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和机制[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程德文;;司法独立的方向是法官独立[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艾琴;;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力的途径探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邬先江;;船舶承租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初探——兼评“The CMA Djakarta”轮案[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倪峰;国会与冷战后的美国安全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张帆;冷战时期美国的国家安全与国内民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贺绍奇;论法官的职业伦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林广华;违宪审查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冰;人大代表专职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李敏娥;国家财政运行法治化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茹洋;论法律违宪审查与中国实践[D];苏州大学;2001年
4 张冬梅;中国司法独立的制度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姚国建;宪政背景下中国检察权的属性定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殷志文;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王国栋;公共政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9 刘好为;美国公决、创制和罢免机制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邱晓霞;论经济制度的宪法保障[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丁相顺;司法考试制度模式比较与中国司法考试的制度创新[J];法律适用;2002年04期
2 张星久;论合法性研究的依据、学术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J];法学评论;2000年03期
3 孙笑侠,李学尧;论法律职业共同体自治的条件[J];法学;2004年04期
4 霍宪丹;法律职业与法律人才培养[J];法学研究;2003年04期
5 冯时;儒家道德思想渊源考[J];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如何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J];中国审判;2008年09期
2 郭鲁生;;关于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司法;2008年09期
3 魏晓雯;;“法官品质与司法公信力研讨会”在江城举行[J];中国审判;2010年07期
4 林一;提升司法公信力[J];今日浙江;2005年18期
5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王明达;吴在存;刘井玉;伍涛;;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调研报告[J];人民司法;2011年05期
6 许俊强;;司法公信力视角下的民事诉讼模式选择[J];福建法学;2007年02期
7 张晓娜;;司法公信力研究——借鉴经济学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闫晨;;法治理念下司法公信力的提升[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9 岳平;;司法权威与司法公信力建构的关系[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卉;;司法自由裁量权与权力制约[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政银;;刑罚执行体制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浅议刑罚执行法律体系和机构的改革与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2 李兴锋;黄永鹏;;关于改进我国当前监狱监所建设的思考[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玮;;对审判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4 陈有西;;司法公信力与社会和谐[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张新茂;;浅议加强司法公信力的建设——以董必武法学思想为角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6 段余昆;王冬梅;;浅议人民法院体制改革[A];黑龙江省法院系统审判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C];2001年
7 郝善海;贺政银;;围绕监狱中心工作 服务和谐社会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陈武能;;论我国律师面临的心理危机[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管理发展卷)[C];2003年
9 何剑;祝凯;;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的冲突与衡平——和谐社会建设下的罪犯劳动改造和谐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10 黄莹;;试论公诉部门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机制的完善与创新[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派记者 缪毅容;增强司法公信力 维护司法公正[N];解放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韩元恒 丁力辛 本报通讯员 王卫;用自身形象提升司法公信力[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潘福仁;阳光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记者 王逸吟;最高法院加强新闻宣传提升司法公信力[N];光明日报;2011年
5 周孙章;从“醉驾入刑”争论中管窥司法公信力[N];三明日报;2011年
6 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朱江;提升司法公信力[N];北京日报;2011年
7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公丕祥;论司法透明度对司法公信力的决定性影响[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记者 李忠好;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N];人民法院报;2008年
9 记者 赵令蔚;“阳光检务”提高司法公信力[N];汕头日报;2008年
10 记者 裴聪;拉萨市中院努力提高司法公信力[N];西藏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喜平;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司法公信力[D];复旦大学;2008年
2 刘玉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司法公信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唐世齐;刑事判决说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刘李明;社会舆论的司法意蕴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蒋贤孝;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杨柳;司法裁判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琛;我国监狱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D];兰州大学;2006年
2 杨洪梅;我国检察机关实行检察一体化原则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林操场;论对司法的监督[D];苏州大学;2006年
4 梁劲松;试论监狱企业体制改革[D];郑州大学;2005年
5 廖振云;从法院组织体系地方化看审判独立[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张德显;我国监狱体制改革中监企分开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7 李乾;论司法公信力[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秦川;论司法公信力[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9 郑雅文;论司法公信力[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陈素;当代中国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521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2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