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判决书中的深层修辞研究
[Abstract]:In the judicial judgment, which mainly points to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the core concept is persuasion. However, in the judicial judgment, which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main means of negative rhetoric, a large number of deep rhetorical devices are used in essence, and persuasi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level that the audience is not aware of the theme of persuasion.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demonstrate how the contemporary judicial judgment can arouse people's recognition of the argumentation and the result of the judgment through the deep rhetorical means of rhetorical skills in the process of its form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分类号】:D926.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璇;;司法判决书难以文学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洪浩;陈虎;;论判决的修辞[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3 王蓓;;法律文化何以从混乱走向融合——以《白鹿原》中的一个事件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丁晓东;;走向诗性正义?[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1期
5 焦宝乾;;法律论证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6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J];边缘法学论坛;2006年02期
7 李相森;;《威尼斯商人》的法律解读[J];边缘法学论坛;2010年02期
8 覃淮宇;;法学第二专业培养的新视角——以广西师范学院培养模式为个案[J];创新;2007年05期
9 刘汉波;;文学法律学研究述评与理论建构[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10 李健;李巧英;;《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悲剧色彩[J];大家;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宋杰;;对《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解释规则的再认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2 郑磊;;论先决问题的司法判定模式——兼议民事诉讼中间裁判制度之完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涂青达;;能动语境下诉讼原点的选择——围绕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裁判悖论的解释与解答而展开[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3 赵静;司法判词的表达与实践——以古代判词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4年
4 徐昕;论私力救济[D];清华大学;2003年
5 韩桂君;自助行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马聪;霍姆斯现实主义法学思想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潘小军;艰难中前行[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吴立志;恢复性司法基本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汉波;著作权司法实践中的文学观念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莉萍;堕落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3 梁继伟;法律方法在公安机关侦办邪教类案件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0年
4 罗利芳;私人执法的法理分析及其法律规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鲍陶然;戏仿作品的合法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延东;法学院的风格[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王强力;卡多佐法官的法律哲学[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徐新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法律意识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汤伟丽;启蒙话语中的“无讼”图景[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希伟;霍姆斯司法哲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学纯;;修辞功能三层面——修辞技巧·修辞诗学·修辞哲学[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2 陈琴;;英汉幽默语比较[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彭泽润;;我看修辞中的辩证法和技巧[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大浩;;前期沫若诗的修辞法[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5 胡群昌;;叙述话语的建构——余华《在细雨中的呼喊》的叙述话语艺术[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李名方;;心理认同是检验修辞效果的惟一标准[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7 张玉英;;“特犯不犯”——《水浒传》叙事技巧的现代修辞学解读[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8 王希杰;李名方;;关于得体修辞学的通信[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戴军明;徐丹晖;;从《文赋》看陆机的修辞思想[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马显慈;;《三国》、《水浒》之修辞艺术[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烟台大学法学院教师、法理学博士 程朝阳;西方古典修辞技巧与我国的法庭调解语言研究[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文净;“恶搞”之前的“歪搞”[N];福建日报;2006年
3 丁放;中国韵文学研究的新进展[N];光明日报;2005年
4 前洲中心小学 朱秋兴;作文抽查告诉我们些什么?[N];无锡日报;2005年
5 曹禧修;修辞学:鲁迅诗学研究新亮点[N];文艺报;2004年
6 凤文学;艺术通感研究的新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7 北京171中学特级教师 周国彪;高考英语复习先处理好几种关系[N];北京日报;2005年
8 刘彦君;民间戏剧充满活力[N];中国艺术报;2004年
9 胡连利 甄巍然;普利策新闻奖的创新意义[N];光明日报;2004年
10 丁国强;批判性生存[N];人民法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宫爱玲;现代中国文学疾病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磊;陈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赵静;司法判词的表达与实践——以古代判词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学敏;深层修辞的内部特性及其建构机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谭艳;论司法判决书中的(非)礼貌现象及其客观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蒋莉;修辞技巧在包装设计创意中的运用[D];四川大学;2007年
4 龙晶晶;中英申请信函之劝说信修辞对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刘晓娟;纯真的代价[D];山东大学;2007年
6 郭惠珍;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差异及其原因探究[D];华侨大学;2007年
7 江丽;美国总统辩论[D];外交学院;2007年
8 李静;科技英语修辞层次与语篇翻译[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9 刘丹;科技英语修辞过程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05年
10 季斯杨;叙述的幻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20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20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