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以审判为中心:内涵解读及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19-11-06 01:46
【摘要】:"以审判为中心"是针对我国"以侦查为中心"的刑事诉讼现实提出的极具时代意义的理论命题。"以审判为中心"应以审判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审判权、法官或以审判阶段为中心,侦查、提起公诉等活动应围绕审判进行并接受审判活动的审查和检验,其重心在于保障被告人的公正审判权。"以审判为中心"通过"庭审中心主义"得以实现,即通过贯彻证据裁判原则实现庭审的实质化,发挥庭审防止错判、保护无辜的功能。不仅被告人有罪的判决需由审判做出最终裁决,在审前程序中关涉被追诉人基本权利的强制性措施的采用亦应接受司法审查,构建"以裁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结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瑞华;从“流水作业”走向“以裁判为中心”——对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一种思考[J];法学;2000年03期

2 熊秋红;解读公正审判权──从刑事司法角度的考察[J];法学研究;2001年06期

3 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4 闵春雷;;证据裁判原则的新展开[J];法学论坛;2010年04期

5 闵春雷;刑事侦查程序中司法审查机制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结淼;;论侦查行为的法治化与侦查权的制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张品泽;何雁;;法官独立与我国审判独立制度之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张品泽;姚劲华;;论侦查窃听对隐私权的影响及其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刘少军;;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实体正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郑好;;比较法视野下的监听立法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刘艳芳;;论人民调解的法制意义及效力重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9 韩光;从“夫妻看黄碟”案看刑事侦查中的司法令状规则[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方润龄;杨德莲;;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维英;;检察环节律师辩护问题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温军;;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造与合理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孙应征;刘国媛;;论我国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监督职能的拓展与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4 戴萍;赵靖;;检察机关侦查监督权优化配制研究[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陈宪华;;检察权能与职能机构改革[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宁立标;;论公民的受审判权及其宪法保护[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仕菊;;浅议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8 王策;邹立言;;试论审判公开与人民陪审员制度[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程德文;;司法独立的方向是法官独立[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黄良友;;网上仲裁程序与正当程序[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文生;国家非公开行使权力的法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9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肖丽;论网络舆论监督权与司法正的良性互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海娇;我国刑事诉讼见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丽媛;我国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监督配合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朱英;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异化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韩晓明;我国司法活动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周湘茂;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二审审理范围[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林雪娇;侦讯程序中的人权保障[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亚新;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的问题——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历史和现状的比较法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3年02期

2 樊崇义,张小玲;现代证据裁判原则若干问题探讨[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孙记;解读证据裁判主义[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费孝通;“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J];读书;2001年04期

5 杨宇冠;孙军;;“排除合理怀疑”与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完善[J];证据科学;2011年06期

6 龙宗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7 龙宗智;;“大证据学”的建构及其学理[J];法学研究;2006年05期

8 闵春雷;;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性证明[J];法学研究;2008年05期

9 张斌;;论英美刑事证明标准的神学渊源及启示——以“怀疑”的道德蕴涵为中心[J];清华法学;200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陈光中;[N];检察日报;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银娟;;论“媒介审判”对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4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556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56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3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