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司法和谐政策对法官司法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1-17 17:40
【摘要】:司法和谐政策深刻地改变了法官面临的约束条件。这种改变无疑会对法官的司法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结案方式选择上,优先选择和谐的结案方式;面临司法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冲突时,更加注重司法的社会效果;在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冲突时,向实体正义倾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卫平;;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J];法学;2007年05期

2 周永坤;;信访潮与中国纠纷解决机制的路径选择[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岑珍慧;;浅谈司法调解的和谐社会价值及其完善[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4 赵晓力;基层司法的反司法理论?——评苏力《送法下乡》[J];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5 薛华勇;杜学文;;诉讼调解、司法公正与社会和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云超 见习记者 周卓斌;[N];法制生活报;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柏峰;;群众路线三十年(1978—2008)——以乡村治安工作为中心[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任瑞兴;;涉诉信访与法治的中国路径——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背景[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3 胡凌;;中国古代判决书中的逻辑问题[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年01期

4 李雨峰;;版权制度的困境[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5 潘剑锋;刘哲玮;;论法院调解与纠纷解决之关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展开[J];比较法研究;2010年04期

6 吴涛;陈晓东;;乡土社会法律规避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7 傅贤国;;农村纠纷解决——对一起水库案的实证考察[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占斌;;诉讼调解基本原则浅析[J];研究生法学;2010年04期

9 傅郁林;;迈向现代化的中国民事诉讼法[J];当代法学;2011年01期

10 宋振玲;;信访制度的困境与解决途径探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马志相;周舜隆;;在制度供给中嶼出基层法治之路——兼论人民法庭的传统与改革[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宗良;;诉讼调解在审判权运行中的角色定位——兼“以案论理”析三对核心关系的处理[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伟;;涉诉信访的现状、困境与解决途径[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4 蔡潇彬;;社会组织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关于如何突破信访困境的新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占云发;叶蕾;;从董必武法学思想看人民法院涉讼信访问题的理性求解[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6 赵颖;;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思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庆华;谭伟峰;赵鹏;;民事调解检察监督探析[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庆文;当代中国刑法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王嘎利;民事共同诉讼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姜霞;仲裁司法审查程序要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邓玮;法律场域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6年

5 董磊明;乡村社会巨变中的纠纷调解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恩新;过程、行动者与危机管理[D];复旦大学;2008年

7 谭同学;乡村社会转型中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杨贝;衡平论证理论的初步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何挺;现代刑事纠纷及其解决[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刘行;行政审判依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凯霞;论法院“调解热”的成因、影响及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佩玉;行政信访管辖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冯辉;在法官、行政官与村官之间[D];苏州大学;2010年

5 范正元;纠纷解决中的公安[D];苏州大学;2010年

6 黄金强;委托执行的困境与异地执行的突围[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逸群;当下中国司法政策认知论[D];西北大学;2010年

8 马慧;论我国信访法律制度的完善[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珍珍;涉法涉诉信访的困境及规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于雷;行政复议和行政信访救济的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永坤;;论强制性调解对法治和公平的冲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王学军;中国信访体制的功能、问题和改革思路[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3 徐建英;实现公安信访工作法制化的若干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4 刘武俊;信访呼唤制度创新[J];记者观察;2002年07期

5 刘钢飞;试论依法信访的必要性及途径[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赵焱森;信访举报量的变化与思考[J];中国监察;2000年04期

7 徐少龙 ,王荣芝 ,陆方亭;宝应县推行“三个依法”办信访[J];中国监察;2002年22期

8 应星;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J];法学研究;2004年03期

9 邓水松,陈建明;改革信访工作方式的新尝试——湖南桃江县建起了农村流动信访接待站[J];秘书之友;2003年07期

10 舒洪喜;民政信访要注重情理法结合[J];中国民政;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向业;;试谈政法机关执法公信力——从两起案件引发的舆论切入[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2 谢国儿;;人本理念下的程序正义均衡模式考量[J];法制与社会;2008年21期

3 张邦铺;姚刚;;论程序正义及其在民事诉讼中的实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4 汪峰;;从米兰达规则看程序正义[J];台声.新视角;2006年01期

5 蔡斌;;浅论完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陈婷婷;;论程序正义与法官中立——浅析邱兴华案[J];法制与社会;2008年12期

7 高亢;;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强化程序正义的意识[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7期

8 吴振中;于洋;;程序正义视阈中的我国侦查程序[J];政法学刊;2011年03期

9 徐辉,张勇;从依法治国角度重构我国民事诉讼法理念[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丁胜如;论程序正义理论对我国劳动争议诉讼的借鉴价值[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柏新;陈云光;;论办案的社会效果[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王振清;;司法审判应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重温董老关于批评有些法官“孤立办案”论述的一点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3 陈柏新;陈柏平;;克服司法神秘化的若干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4 郭云忠;;刑事和解现状之调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俞荣根;曾绍东;;司法改革的反思与前瞻——以董必武的司法改革思想为指导[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6 姬雄海;;董必武法学思想与化解社会矛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7 张晓芒;;司法独立与逻辑方法论的自治性[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姚莉;郭倍倍;;论董必武同志的程序正义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9 萧伯符;彭君;;程序理念与司法公正[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10 王长发;;律师的职责与正义[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奋飞;程序正义有局限吗[N];检察日报;2007年

2 蒋德海;关注程序正义的扭曲性缺失[N];检察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汪仲启 张栋;刑事程序正义的需求迫在眉睫[N];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陈瑞华;程序正义:“看得见的正义”[N];人民法院报;2000年

5 青岛中级法院副院长、青岛中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刘青峰邋王洪坚;程序正义与司法权威的现实反思[N];法制日报;2008年

6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史立梅;“程序正义”要优先[N];北京日报;2008年

7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昕;程序、实体及程序正义的限度[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本报评论员 邵颖波;死刑复核权收回呈现程序正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9 本报特派评论员 周虎城;以程序正义促司法公正[N];南方日报;2007年

10 郑建刚;从程序正义看调解制度[N];检察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程龙;对程序正义研究中的两个基本认知模式的批判性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善q,

本文编号:2562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62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1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