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知识产权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建构

发布时间:2019-12-01 20:55
【摘要】:从公平、效益和当事人利益平衡角度出发,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应当是包含调解、协商、仲裁、行政解决、诉讼等多种方式在内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充分发挥多元化解决机制的优势,各解决要素除应自我完善之外,还要加强有效的协调与配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晓青;;知识产权法的公平正义价值取向[J];电子知识产权;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丁海湖;房文翠;;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局限性以及完善[J];法律适用;2006年11期

2 马佳;;论我国行政处理民事纠纷机制的完善[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吴卫军;范燕萍;;现状与走向:和谐社会纠纷解决体系的构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张榕;;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合理建构——以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视角[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宋明;人民调解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社会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于玉;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张旗坤;论商品贸易协会仲裁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何宏耀;高等院校与学生纠纷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菁;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闫春梅;我国环境纠纷行政调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金磊;关于网络链接的法律问题分析[D];北京大学;2006年

4 纪冠男;劳动争议协商程序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何谦;法院民事调解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孙恩源;专利权限制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李振华;民事程序选择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8 杨俊蕊;乡土社会中的调解和审判[D];湖南大学;2007年

9 杨晓丹;现代法治视野下的人民调解制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甘真真;医疗纠纷仲裁初探[D];湘潭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晶晶;;建构中国民事诉讼中司法性 ADR 的审视与思考[J];法律适用;2006年03期

2 冯洁涵;全球公共健康危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WTO多哈宣言[J];法学评论;2003年02期

3 章武生;司法ADR之研究[J];法学评论;2003年02期

4 孟勤国;也论电视节目预告表的法律保护与利益平衡[J];法学研究;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琳;;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理思考[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尹伟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合理构建——现实基础、影响因素与原则[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3 孔祥参;刘芳;;化解社会纠纷规律探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7期

4 徐伟;蒋晗;;新农村背景下的多元化纠纷处理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11年07期

5 靳四梅;高魁;;现阶段我国法院诉调对接的模式选择——兼论特邀人民调解员制度的构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丁伟;吴广银;;胶南:“编外法官”驻庭调解 案结事了和谐共赢[J];中国审判;2011年05期

7 张邦铺;刘渝;黑英伍;;论凉山彝族民间调解制度——以与人民调解调适为视角[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范愉;;诉讼与非诉讼程序衔接的若干问题——以《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切入点[J];法律适用;2011年09期

9 齐树洁;;我国近年法院调解制度改革述评[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吴勇;;试论环境诉讼机制与非诉解决机制的沟通和协调[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7年0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淼;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袁定波;倡导建立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N];法制日报;2008年

3 姬忠彪邋郑小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有利于更好化解矛盾[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王菲菲 陈丽勤;庭前庭后法官围着案件转[N];厦门日报;2005年

5 赵兴武邋本报通讯员 杜慧;书写和谐司法新篇章[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窦玉梅;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之探索[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江俊涛 记者郭宏鹏;厦门:率先为多元解决纠纷立法[N];法制日报;2005年

8 中共厦门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陈炳发;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N];厦门日报;2005年

9 黄斌;探索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N];法制日报;2007年

10 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陈荣;人民法院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定位与功能[N];人民法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倪静;知识产权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刘友华;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3 陈正伟;后现代法学视角下的ADR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伟;民事程序选择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李全文;民事诉讼调解一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焰;人民调解与法院诉讼的关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2 刘志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3 李虹;从系统论角度研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赖薇;当代中国人民调解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齐崇文;论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与完善[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 郑治;从传统到现代[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7 谭志敏;试论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南昌大学;2008年

8 宁铁;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9 赵丽琴;社会转型期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D];兰州大学;2008年

10 霍青;关于建立和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68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68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8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