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审判的社会治理——法院性质再审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国华;;中国宪法中的权力秩序[J];东方法学;2010年04期
2 周宜俊;;刑法增设新罪的适度性分析——以危险驾驶、恶意欠薪入罪为例[J];东方法学;2010年05期
3 江国华;;审判的社会效果寓于其法律效果之中[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范愉;;诉前调解与法院的社会责任 从司法社会化到司法能动主义[J];法律适用;2007年11期
5 谢佑平;周颖;;冲突与协调: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J];法学家;2006年04期
6 汪建成,孙远;论司法的权威与权威的司法[J];法学评论;2001年04期
7 韩大元,王贵松;中国宪法文本中“法律”的涵义[J];法学;2005年02期
8 徐子良;;地方法院在司法改革中的能动性思考——兼论区域司法环境软实力之提升[J];法学;2010年04期
9 段晓博;;论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10 格里·斯托克,华夏风;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倪静;知识产权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述红,黄仕红;应对WTO挑战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章剑生;;论行政立法程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陈彤;;管制抑或竞争:选择权应该交给谁?——探析“州政府行为豁免原则”背后的问题意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4 王庆廷;;角色的强化、弱化与衡平——负责制视角下的合议庭成员考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张娟;;完善地方人大常委会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的法律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6 闫海;;基于司法独立的我国司法预算制度重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7 汤俪瑾;;论政府诚信[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汤俪瑾;;行政机关对于行政调查获得信息的合理使用义务[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王圣扬;论辩护律师的申请权及其法律保障[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左德起;;不起诉案件听证制度刍议[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泽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钱翠华;;知识产权民事审判权滥用的公平矫正——公正视野下法官品德对专利民事审判权的影响[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3 杨军剑;;公众参与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以郑州的社会管理实践为例[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陈慰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与诉讼互动的经济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6 侯保疆;梁昊;;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探析——以广东省为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7 曾宇青;;社区制困境与“公民—社区制”构建——以深圳为研究文本[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8 徐祖荣;;协同治理视野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逻辑: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谭英俊;;地方政府公共事务合作治理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江长新;次国家政府参与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殷会玲;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D];河北大学;2007年
3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冲;司法赔偿制度要论[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雕;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的承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孙焕焕;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原告资格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娟;论我国行政决定说明理由制度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彤;知识产权纠纷的诉讼外处理[J];中华商标;2002年02期
2 郑成思;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与知识产权保护现状[J];中华商标;2005年04期
3 陈瑞华;;通过法律实现程序正义——萨默斯“程序价值”理论评析[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4 苏力;;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5 季卫东,易平;调解制度的法律发展机制——从中国法制化的矛盾入手[J];比较法研究;1999年Z1期
6 范愉;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7 张贝;;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公共政策问题[J];北京仲裁;2004年02期
8 杨良宜;;关于可仲裁性(一)[J];北京仲裁;2005年03期
9 杨明伟;公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作用[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10 沈恒斌;努力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J];中国司法;2004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王景斌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主任;[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公丕祥;[N];光明日报;2009年
3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王胜俊 本报记者 袁祥 采访整理;[N];光明日报;2009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娄银生;[N];江苏法制报;2010年
5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尹 田;[N];人民法院报;2002年
6 南开大学法学院讲师 法学博士 王彬;[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邵景均;[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黎晓光;中外行业仲裁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军;法律: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李浩教授访谈录[J];中国律师;1998年05期
2 田晓安;司法改革的哲学—经济学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孟崭;法官年轻化:司法改革的目标?[J];人民司法;2002年05期
4 钱弘道;论司法效率[J];中国法学;2002年04期
5 郑孟状,俞德鹏 ,张炳生;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法学教学改革思路[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5期
6 梁慧星;关于司法改革的十三项建议[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张晖;;法院改革不能孤芳自赏——访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振清[J];民主与法制;2004年08期
8 胡云腾;;点击司法改革的几个关键词[J];人民司法;2005年06期
9 蒋惠岭;;关于二五改革纲要的几个问题[J];法律适用;2006年08期
10 张铁红;;浅议隐形诉讼[J];沧桑;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绍东;;传统与现代之间——董必武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思想论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2 骆艳青;;浅谈董必武法学思想对司法改革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3 杨再利;吴兴忠;;司法公正与法院司法改革[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4 黄文艺;;司法改革论略[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孙莉;;司法改革与程序意识[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谢振江;庞文莉;;以保障法官独立为核心 全面推进司法改革[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7 王文明;;痛下决心,立即改革,试点运行,迅速推广——空喊一万句,,不如走一步[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姚建龙;;恢复性少年司法在中国的实践与前景[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葛洪义;;司法活动的性质与法治——司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谢洪程;;积极推进司法改革 做好入世后审判工作[A];2002年度全省法院应对入世工作研讨会获奖论文专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 文;司法改革备受关注[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记者 王雨;定西司法改革试点走出新路[N];甘肃日报;2008年
3 记者 王斗斗;30项措施启动新一轮司法改革[N];法制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为人民福祉而改革[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蒋安杰;2009年中国十大司法改革措施[N];法制日报;2010年
6 汤维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司法改革助推民主法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 乔新生;在司法改革中强化党的领导[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 蒋惠岭;法律体系形成后的司法改革[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刘吉涛;触动司法改革的“拍卖”[N];中国改革报;2003年
10 贺卫方;改革司法改革[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欧阳湘;近代广东司法改革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3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迟日大;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司法改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从容;晚清司法改革的一个侧面:部院之争[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黎晓武;司法救济权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鲁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过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王伟;民事程序选择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梁三利;法院管理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关玫;司法公信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靖;法官独立审判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2 石武英;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司法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晓航;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规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4 左献民;论司法改革[D];武汉大学;2004年
5 王珏;WTO背景下的中国司法改革[D];安徽大学;2005年
6 胡烨;论人民监督员制度[D];苏州大学;2005年
7 胡伟;中国法官助理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谢爱民;司法潜规则的法学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蔡保新;司法改革解析[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吴传敏;论我国的民事检察制度[D];郑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68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6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