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公诉案件程序分流机制探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戬;;论检察机关矛盾化解在公诉环节的推进视角与路径选择[J];法学杂志;2011年11期
2 汤啸天;和解不起诉制度初探[J];人民检察;2005年21期
3 张小玲;刑事诉讼中的“程序分流”[J];政法论坛;2003年02期
4 张正德;刑事诉讼法价值评析[J];中国法学;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陈少林;刘廷;;浅论刑事侦查程序的适度公开——以程序正义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3 鹿素勋;刘陵之;;我国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的立法完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张学辉,郭小静;关于公诉案件撤诉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薛全忠;徐勇;;我国律师辩护的现状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王向君;;我国实行侦查公开之考量[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马丽丽;胡东东;;死刑案件建立三审终审制的可行性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于逸生;董玉庭;;论犯罪事实的性质[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9 张成敏;;关于无罪推定的文本表述[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10 林喜芬;;“两个证据规定”颁行背景的理论解读[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新环;;检察权独立行使的制度保障[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维英;;检察环节律师辩护问题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张朝霞;王志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政策改进[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杨光;傅文魁;;刑事和解与公诉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孙厚祥;;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性违法裁判机制的法理思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李泽明;陈晓东;;宽严相济视野中不起诉裁量权的行使[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10 赵靖;;论我国检察机关选择起诉权的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林雪标;腐败资产跨境追回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郭烁;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及其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郑旭;刑事证据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崔婕;民事诉讼准备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9 许身健;刑事程序现代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方金刚;案件事实认定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晟;改革我国未决羁押制度的若干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魏彦煜;论刑事诉讼程序分流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5 徐妙;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鹏翔;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7 张雷;论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的不足与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8 於旭初;刑讯逼供若干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李珩;论刑事被害人权利的救济[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余磊;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中起;风笑天;;走向多元治理化解: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新探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梁根林;非刑罚化——当代刑法改革的主题[J];现代法学;2000年06期
3 向朝阳,马静华;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及中国模式的构建[J];中国法学;2003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 王戬;[N];检察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晓玲;;论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的完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甄贞,孟军;审查起诉程序研究[J];法学杂志;2005年04期
3 林少平,李红;论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制度保障[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朱延斌;谢春华;;浅论程序正义的内涵及独立性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5 毕道群;赵文琴;;浅谈检察实务论“存疑不起诉”[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9期
6 乔中国;论程序正义[J];晋阳学刊;2005年05期
7 龙建明;;程序正义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吴四江,李晓芳;直接、言词原则简论[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李德恩;叶新发;;交叉询问的价值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张军霞;;浅论中国的陪审制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代福;;从检察权性质的不同说法谈加强检察机关宪法地位的认识[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新;;人大制度中的检察机关地位分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3 杨平;;略论构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赵杉;赵艳;;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机制的构建[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5 郭祖祥;鄢志祥;;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初探[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张红梅;;社会转型期检察机关的功能——兼论中国检察机关检察权的配置[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傅文魁;;检察机关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于晓晴;袁春鹃;;“案件汇报与问答”岗位练兵模式之构建——以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的岗位练兵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张步洪;;检察机关督促民事起诉研究——检察职能基于法律平等保护原则介入社会管理的公法制度设计[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谢宇烽;;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问题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吕晶;市检察机关评出首届十佳侦查监督检察官[N];榆林日报;2010年
2 桑涛;检察一体化透视[N];法制日报;2004年
3 记者温学东 韩兵;三个百分百"让群众和检察官零距离[N];检察日报;2002年
4 许身健;防止错案发生检察机关责无旁贷[N];检察日报;2005年
5 王炼锋;军人检察官的特别之处[N];检察日报;2006年
6 彭志新;检察官坐进法院接访室联合接访不可取[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杜王群;解怨艾 促和谐[N];新乡日报;2007年
8 张立;检察官建议:举报人要做到“五要五不要”[N];检察日报;2007年
9 李占军;市检察机关“四百”活动深受社会欢迎[N];开封日报;2007年
10 刘婷婷;且慢为“诉前走访”喝彩[N];人民代表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巍;检察官自由裁量权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马贵翔;刑事简易程序的价值及其实现[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阮丹生;审前程序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管宇;论控辩平等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钟得志;检察侦查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余捷;职务犯罪侦查模式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王守安;检察裁量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徐静磊;论检察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张学武;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燕;论我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的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莹;论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辉;简易刑事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许立;显著事实的司法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杨晓丹;现代法治视野下的人民调解制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文忠;论我国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的完善[D];湘潭大学;2007年
7 张艳娜;刑事立案前的初查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彭志敏;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程立永;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10 张佳莉;论人权保障视野下的逮捕制度[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72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72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