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调解优先”:政策考量与程序规制——以程序保障为视角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1-25 05:28
【摘要】: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确立,标志着人民法院民事司法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却未引起民事诉讼法学界的关注。笼统地说"调解优先"并不科学,应从案件性质、发生地域、诉讼程序和法院审级等方面进行细化分析。"调解优先"的司法政策容易导致对不顾当事人意愿强制调解的担心,必须采用以当事人对席的方式进行调解,调解方案应依照预测的判决提出等有效的程序保障手段加以规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熊跃敏;诉讼上和解的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2期

2 许少波;;论诉讼调解瑕疵之救济[J];法学;2007年04期

3 李浩;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J];法学研究;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张启兵;论法治目标下调解制度的存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评述[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3 陈选华;关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冲突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魏亚萍;;我国农民生育行为的社会结构解释[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张云昊;;从前现代到现代——共同体变迁的内在逻辑及其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张小虎;对刑法解释的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曾玉华,许万林,王广进;唐代长安的“镇集化”特征与体育多元文化生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8 杨永芳;社会转型期图书馆的义务和利益论[J];图书与情报;2001年02期

9 徐龙震;;对构建我国法院专职调解官制度的思考[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李峰;个人、社会与法律——涂尔干的法社会学思想[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王传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吴怀连;边缘性:中国社会结构性质分析,,以重庆·合川市为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黄娟;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法理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6 方统法;组织设计的知识基础论[D];复旦大学;2003年

7 胡位钧;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复旦大学;2003年

8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9 周鹏;标准化、网络效应以及企业组织的演进[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阎建军;长期利润模型及其在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海涛;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徐仕敏;社会信息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海炅;法院调解作为一项诉讼制度的考察[D];河南大学;2002年

4 王东风;法院附设ADR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5 陈爱武;人事诉讼程序初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郭琳;略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之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闫丽萍;论法院调解[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穆云涛;论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金YТ

本文编号:2572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72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8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