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诉讼取证方式案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6.6;D9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须建楚;软件侵权证据的收集[J];法学;2001年02期
2 黄悦善;杨延超;;知识产权公证何时走出困境[J];中国公证;2004年07期
3 宋妙艺;;软件版权纠纷中的“隐名公证取证” 从北大方正诉高术天力等公司软件侵权案中的公证取证谈起[J];中国公证;2005年02期
4 丁筱英;文松卉;;如何应对软件侵权案件证据保全公证遇到的问题[J];中国公证;2006年04期
5 谢宁;;知识产权侵权保全证据公证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公证;2007年04期
6 谢青松,汤健华;试论民事诉讼“陷阱取证”排除规则[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杨娜;;知识产权诉讼证据问题研究[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8 王静;黄建平;;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管辖、证据问题研究[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9 王海英,黄从珍;试论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证据取得制度的完善[J];科技与法律;2000年01期
10 陈健;“陷阱取证”在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件中的应用[J];科技与法律;2003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红英;房德权;[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曾志荣;分配正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陷阱取证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林虹兆;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证据收集[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林宁烨;计算机软件版权侵权诉讼的证据问题[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77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77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