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扬州市大调解机制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21:03
本文关键词:完善扬州市大调解机制的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向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迈进的转型时期,也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的时期。当前,社会矛盾纠纷不仅数量大,而且呈现类型多元化趋势,其重点向新型复杂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方面转移,矛盾纠纷主体由个体向群体转变,表现形式向激烈化发展,化解的专业性强、难度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调解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方式,在我国由来已久,并且在多个敏感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社会转型期复杂的矛盾纠纷和严峻的维稳形势,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传统调解方式已难以适应,亟需建立完善与新时期矛盾纠纷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实现以调解处置为主向以源头治理为主的转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调研法,努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实地调研法,对一线工作机构、人员和部分矛盾纠纷当事人的访谈掌握详情,为论文提供可靠的依据;采用归纳分析法,收集、整理研究扬州市大调解工作的业务数据、具体案例、文件等资料,加以归纳总结和阐述。在对大调解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探讨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大调解工作的一线实践经验,通过对扬州市大调解机制现状的分析,围绕其存在的机制定位不明确、资源整合不到位、保障不完善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该通过完善立法明确大调解领导管理体制、组织机构性质、调解工作内容;通过提升服务大局意识、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健全考核奖惩体系推进大调解资源整合;通过增加经费投入、充实人员队伍、改善办公用房提升大调解保障水平。通过这些切合扬州市实际情况的具体对策,力图充分发挥大调解机制的独特优势,实现对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管控,为扬州市城市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扬州市 矛盾纠纷 大调解 人民调解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1 绪论7-14
-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7-8
- 1.1.1 选题来源7
- 1.1.2 研究意义7-8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8-11
- 1.2.1 国内研究概况8-9
- 1.2.2 国外研究概况9-10
- 1.2.3 关于调解的评述10-11
-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创新点11-14
- 1.3.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1-13
- 1.3.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13-14
- 2 大调解机制概述14-19
- 2.1 大调解机制产生的背景及原因14-16
- 2.1.1 传统调解的发展与困境14-15
- 2.1.2 大调解机制产生的原因15-16
- 2.2 大调解机制的内涵16-17
- 2.2.1 大调解机制的含义16
- 2.2.2 大调解机制的性质16-17
- 2.3 大调解机制的功效17-19
- 2.3.1 强化了调解能力17
- 2.3.2 整合了调解资源17
- 2.3.3 提升了调解效率17-19
- 3 扬州市大调解机制的现状19-26
- 3.1 大调解的组织机构19-22
- 3.1.1 协调领导机构19-20
- 3.1.2 县、乡调处中心20
- 3.1.3 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20-21
- 3.1.4 派驻部门调解工作室21-22
- 3.2 大调解的工作队伍22-24
- 3.2.1 专职调解员队伍22-23
- 3.2.2 兼职调解员队伍23
- 3.2.3 调解志愿者队伍23-24
- 3.3 大调解的运行机制24-26
- 3.3.1 统一受理机制24
- 3.3.2 分流归口机制24-25
- 3.3.3 督办回访机制25-26
- 4 扬州市大调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6-32
- 4.1 扬州市大调解机制存在的问题26-29
- 4.1.1 大调解机制定位不明确26-27
- 4.1.2 大调解资源整合不到位27-28
- 4.1.3 大调解机制保障不完善28-29
- 4.2 原因分析29-32
- 4.2.1 缺乏法律制度支撑29-30
- 4.2.2 利益本位观念影响30
- 4.2.3 客观条件受到制约30-32
- 5 完善扬州市大调解机制的对策32-38
- 5.1 立法明确大调解机制定位32-34
- 5.1.1 明确领导管理体制32
- 5.1.2 明确组织机构性质32-33
- 5.1.3 明确调解工作内容33-34
- 5.2 强力推进大调解资源整合34-35
- 5.2.1 提升服务大局意识34
- 5.2.2 完善协调联动机制34-35
- 5.2.3 健全考核奖惩体系35
- 5.3 切实提升大调解保障水平35-38
- 5.3.1 增加经费投入35-36
- 5.3.2 充实人员队伍36-37
- 5.3.3 改善办公用房37-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星美;;当代调解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9年04期
2 赵静波;;“大调解”机制下长春市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实践与制度创新调研报告[J];当代法学;2012年01期
3 章武生,张大海;论德国的起诉前强制调解制度[J];法商研究;2004年06期
4 章武生;;论我国大调解机制的构建——兼析大调解与ADR的关系[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5 张宗信;;加强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对接不断推动大调解机制的健全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9年11期
6 刘亚玲;;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下的调解重构[J];法制与社会;2009年15期
7 周永坤;;警惕调解的滥用和强制趋势[J];河北学刊;2006年06期
8 周安平;;诉讼调解与法治理念的悖论[J];河北学刊;2006年06期
9 赵晓耕;神尾将司;;现代中国的调解制度改革“大调解”体现的传统法意识——以情、理、法为材料分析[J];河北法学;2013年10期
10 王福华;;中国调解体制转型的若干维度[J];法学论坛;201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完善扬州市大调解机制的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87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