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互联网司法中法院调查取证权制度的重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5 09:39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全国纷纷设立或建立互联网法院、审判庭以应对日益增多的互联网司法案件,电子证据作为新的证据形式被广泛使用。但在当前的互联网司法中,存在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电子证据真实性难以认证、法律法规杂乱、电子取证规则匮乏等问题。从诉讼目的、法院角色和司法实践来看,对互联网司法中法院的调查取证权进行重构显得十分必要。在重构过程中,首先应当确定"以法院调查取证为主,当事人提供证据为辅"的举证责任分配模式。其次相应的设立预审法官制度,让预审法官具体行使调查取证权,尝试探索委托调查取证的新模式。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全国性的电子数据平台,统一取证和认证标准。 

【文章来源】: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29(0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互联网司法中法院调查取证权的相关概念
    (一)电子证据
    (二)人民法院的调查取证权
二、互联网司法实践中法院取证权的现状考量
    (一)立法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1.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
        2.电子证据的真实性难以认证
        3.法律法规杂乱,电子取证规则匮乏
三、重构互联网司法中法院调查取证权的必要性
    (一)诉讼目的的必然要求
    (二)司法实践的现实要求
    (三)人民法院的角色要求
四、互联网司法中法院调查取证权的重构
    (一)起点:“法院调查取证为主”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法定化
        1.确定“法院调查取证为主,当事人举证为辅”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2.建立多层次一体化的法律法规体系
        3.设立预审法官制度,让预审法官具体行使调查取证权
    (二)重点:统一取证和认证标准,探索委托调查取证模式
        1.明确调查取证的标准和程序
        2.统一证据认证和采信标准
        3.探索委托公证机构进行调查取证的新模式
    (三)难点:相关主体的利益平衡
    (四)关键: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全国性的电子数据平台
    (五)核心:互联网司法中法院调查取证的程序规制
        1.程序启动
        2.认定证据须经双方当事人质证
        3.根据案件情况进行适时取证
        4.实行调查取证与审判人员的分离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设置互联网法院的若干思考[J]. 邵新.  师大法学. 2018(01)
[2]司法如何面向“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革新[J]. 洪冬英.  法学. 2018(11)
[3]互联网金融借贷纠纷中电子证据司法应用的难点及完善[J]. 郑良玉.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8(05)
[4]互联网电子证据运用与司法实践[J]. 石现升,李美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5]回归民事诉讼法——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再改革[J]. 李浩.  法学家. 2011(03)



本文编号:2978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978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b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