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纠纷解决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21-01-22 21:51
建筑工程是一个持续时间长、消耗高且易于产生纠纷的行业。因此,纠纷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调解是一种灵活的、高性价比而且无对抗性的纠纷解决方法。调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调解人在调解过程中应当选择正确合适的策略来应对情景因素的变化,从而帮助当事人达成和解。本研究首先以建筑工程纠纷中最为常见的诉讼、仲裁、调解等三种纠纷解决模式为重点,从这些模式的采用条件、对当事者的社会关系影响、对当事者的约束力、对当事者的效用、优势和劣势等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分析了这些模式对建筑工程纠纷的适应性。其次,从纠纷调解者的准备工作、建议尺度、行为功效、对纠纷当事者的期望值管理、优势和弱势分析、换位思考的利用、对当事者情绪的调解等多角度,对纠纷调解人的行为方式进行了探讨,归纳出建筑工程纠纷中调解人应有的素质;从当事者的准备工作、当事者谈判对象的选择、当事者在调解中的措辞和陈述、弱势当事者的策略、调解中证据的出示、信息透露的抉择等多方位,对纠纷当事者的行为方式进行了考察;并对调解的介入时间、调解中不宜涉及的话题、调解中的参与人、调解协议的编制等进行了探讨。最后,运用上述研究成果,对实际发生的建筑工程纠...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建筑工程纠纷概述及调解基本原理
2.1 文献综述
2.1.1 ADR模式与其他纠纷解决模式的比较研究
2.1.2 法庭外纠纷调解制度在我国应用的适应性研究
2.1.3 纠纷调解制度研究
2.1.4 工程纠纷案例的研究
2.1.5 纠纷调解方法的研究
2.2 建筑工程纠纷概述
2.2.1 纠纷的概念
2.2.2 建筑工程纠纷的特点与来源
2.2.3 建筑工程纠纷解决方法
2.2.4 建筑工程纠纷调解现状
2.3 调解的基本原理
2.3.1 调解的方法及优缺点
2.3.2 调解的一般程序
第三章 建筑工程纠纷解决方式分析
3.1 建筑工程纠纷解决的几种模式
3.1.1 传统的纠纷解决模式——诉讼
3.1.2 法院外的纠纷解决
3.2 诉讼在建筑工程纠纷中应用条件分析
3.2.1 诉讼对当事者社会关系的影响
3.2.2 诉讼中的当事者效用分析
3.2.3 当事者对诉讼成果的满意度分析
3.2.4 诉讼在建筑工程纠纷中的适宜性分析
3.3 仲裁在建筑工程纠纷中的应用条件分析
3.3.1 仲裁模式的采用条件分析
3.3.2 仲裁的听讼
3.3.3 仲裁的约束力分析
3.3.4 仲裁与诉讼的相似点分析
3.3.5 仲裁在建筑工程纠纷中的适宜性分析
3.4 调解在建筑工程纠纷中的应用条件分析
3.4.1 调解的特征分析
3.4.2 调解的成功因素分析
3.4.3 调解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4.4 调解和仲裁的比较分析
3.4.5 调解/仲裁模式的优劣分析
3.4.6 调解在建筑工程纠纷中适宜性分析
3.5 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模式在建筑工程纠纷中的应用条件分析
3.5.1 争议裁决委员会
3.5.2 小型审判
3.5.3 先期的中立方的评估
3.5.4 合伙——预防性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手段
3.6 建筑工程纠纷解决模式分析
第四章 建筑工程纠纷调解模式研究
4.1 调解者的行为方式研究
4.1.1 调解者在调解前和调解中的工作分析
4.1.2 调解者的建议尺度设计
4.1.3 调解者行为功效分析
4.1.4 调解者对纠纷当事者的期望值管理
4.1.5 私人协商中纠纷当事者的角色讨论
4.1.6 优势和弱势的分析
4.1.7 换位思考的利用
4.1.8 调解当事者的情绪
4.1.9 建筑工程纠纷中调解人应有的素质
4.2 当事者的行为方式研究
4.2.1 当事者的准备工作
4.2.2 当事者谈判对象的选择
4.2.3 当事者在调解中的措辞和陈述
4.2.4 弱势当事者的策略
4.2.5 调解中证据的出示
4.2.6 信息透露的抉择
4.3 调解中其他问题分析
4.3.1 调解介入时间的分析
4.3.2 调解中不宜涉及的话题
4.3.3 调解中的参与人设置
4.3.4 多主体纠纷中的调解方式
4.3.5 调解协议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第五章 案例研究
5.1 案例一
5.1.1 案情说明
5.1.2 案例分析
5.2 案例二
5.2.1 案情说明
5.2.2 案例分析
5.3 案例三
5.3.1 案例说明
5.3.2 案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事检察调解——法律监督中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J]. 傅国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2]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研究[J]. 宋丽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01)
[3]水事纠纷中的ADR运用[J]. 郑雅方.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4]基于博弈论的省际水事纠纷预防机制研究[J]. 李浩,黄薇,梁佩瑾.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1(12)
[5]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及在中国的适用分析[J]. 胡晓涛.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06)
[6]群体性纠纷多元解决机制中的司法能动问题[J]. 李德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7]话语交际博弈论——以法庭调解话语交际博弈为例[J]. 柯贤兵. 社会科学家. 2011(05)
[8]调解的解决纠纷效果评析[J]. 徐胜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9]浅析DAB的调解性和准仲裁性[J]. 刘勇. 中国港湾建设. 2009(03)
[10]中国法院调解制度与美国ADR制度的比较研究[J]. 陈斌. 学习与探索. 2009(01)
硕士论文
[1]行政机关解决纠纷制度的整合研究[D]. 阮秀芳.安徽大学 2010
[2]建设工程施工合同DAB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 张海军.北京大学 2009
[3]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开展造价纠纷替代性解决业务的研究[D]. 苏莉颖.天津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93966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建筑工程纠纷概述及调解基本原理
2.1 文献综述
2.1.1 ADR模式与其他纠纷解决模式的比较研究
2.1.2 法庭外纠纷调解制度在我国应用的适应性研究
2.1.3 纠纷调解制度研究
2.1.4 工程纠纷案例的研究
2.1.5 纠纷调解方法的研究
2.2 建筑工程纠纷概述
2.2.1 纠纷的概念
2.2.2 建筑工程纠纷的特点与来源
2.2.3 建筑工程纠纷解决方法
2.2.4 建筑工程纠纷调解现状
2.3 调解的基本原理
2.3.1 调解的方法及优缺点
2.3.2 调解的一般程序
第三章 建筑工程纠纷解决方式分析
3.1 建筑工程纠纷解决的几种模式
3.1.1 传统的纠纷解决模式——诉讼
3.1.2 法院外的纠纷解决
3.2 诉讼在建筑工程纠纷中应用条件分析
3.2.1 诉讼对当事者社会关系的影响
3.2.2 诉讼中的当事者效用分析
3.2.3 当事者对诉讼成果的满意度分析
3.2.4 诉讼在建筑工程纠纷中的适宜性分析
3.3 仲裁在建筑工程纠纷中的应用条件分析
3.3.1 仲裁模式的采用条件分析
3.3.2 仲裁的听讼
3.3.3 仲裁的约束力分析
3.3.4 仲裁与诉讼的相似点分析
3.3.5 仲裁在建筑工程纠纷中的适宜性分析
3.4 调解在建筑工程纠纷中的应用条件分析
3.4.1 调解的特征分析
3.4.2 调解的成功因素分析
3.4.3 调解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4.4 调解和仲裁的比较分析
3.4.5 调解/仲裁模式的优劣分析
3.4.6 调解在建筑工程纠纷中适宜性分析
3.5 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模式在建筑工程纠纷中的应用条件分析
3.5.1 争议裁决委员会
3.5.2 小型审判
3.5.3 先期的中立方的评估
3.5.4 合伙——预防性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手段
3.6 建筑工程纠纷解决模式分析
第四章 建筑工程纠纷调解模式研究
4.1 调解者的行为方式研究
4.1.1 调解者在调解前和调解中的工作分析
4.1.2 调解者的建议尺度设计
4.1.3 调解者行为功效分析
4.1.4 调解者对纠纷当事者的期望值管理
4.1.5 私人协商中纠纷当事者的角色讨论
4.1.6 优势和弱势的分析
4.1.7 换位思考的利用
4.1.8 调解当事者的情绪
4.1.9 建筑工程纠纷中调解人应有的素质
4.2 当事者的行为方式研究
4.2.1 当事者的准备工作
4.2.2 当事者谈判对象的选择
4.2.3 当事者在调解中的措辞和陈述
4.2.4 弱势当事者的策略
4.2.5 调解中证据的出示
4.2.6 信息透露的抉择
4.3 调解中其他问题分析
4.3.1 调解介入时间的分析
4.3.2 调解中不宜涉及的话题
4.3.3 调解中的参与人设置
4.3.4 多主体纠纷中的调解方式
4.3.5 调解协议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第五章 案例研究
5.1 案例一
5.1.1 案情说明
5.1.2 案例分析
5.2 案例二
5.2.1 案情说明
5.2.2 案例分析
5.3 案例三
5.3.1 案例说明
5.3.2 案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事检察调解——法律监督中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J]. 傅国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2]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研究[J]. 宋丽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01)
[3]水事纠纷中的ADR运用[J]. 郑雅方.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4]基于博弈论的省际水事纠纷预防机制研究[J]. 李浩,黄薇,梁佩瑾.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1(12)
[5]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及在中国的适用分析[J]. 胡晓涛.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06)
[6]群体性纠纷多元解决机制中的司法能动问题[J]. 李德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7]话语交际博弈论——以法庭调解话语交际博弈为例[J]. 柯贤兵. 社会科学家. 2011(05)
[8]调解的解决纠纷效果评析[J]. 徐胜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9]浅析DAB的调解性和准仲裁性[J]. 刘勇. 中国港湾建设. 2009(03)
[10]中国法院调解制度与美国ADR制度的比较研究[J]. 陈斌. 学习与探索. 2009(01)
硕士论文
[1]行政机关解决纠纷制度的整合研究[D]. 阮秀芳.安徽大学 2010
[2]建设工程施工合同DAB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 张海军.北京大学 2009
[3]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开展造价纠纷替代性解决业务的研究[D]. 苏莉颖.天津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93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99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