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年司法的转向处遇
发布时间:2021-02-10 21:50
本文立足儿童保护理念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从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现状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我国应确立少年司法的转向处遇。并通过转向处遇的确立重新整合和完善我国的少年犯罪处遇制度,以期达到保护儿童,教育矫正犯罪少年的目的。进而加快和推动我国少年司法的发展进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为我国的少年成长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社会环境,从而减少少年犯罪,维护我国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本文在分析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转向处遇,并使之本土化,以适应我国的国情,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在本文的第一章,笔者首先对少年犯罪及转向处遇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提出狭义的少年犯罪定义,认为转向处遇是少年司法中对犯罪少年最重要的一套处遇制度。转向处遇以国家亲权之保护主义观念和社会连带理论为依据。从生物学角度看,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是有其生理基础的,其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加大了少年犯罪的可能性。处于青春期的少年生理发育水平和心理发育水平的不同步往往成为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周围的环境和与少年交往密切的人才是少年犯罪行为的根本原因。标签理论为转向处遇提供了犯罪学基础,转向处遇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避免给少年贴上犯罪的...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转向处遇的界定
第一节 转向处遇是少年司法中最主要的处遇制度
一、对少年犯罪的界定
二、转向处遇释义
第二节 转向处遇的理论基础
一、国家亲权理论
二、社会连带理论
三、生物学基础
四、犯罪心理学基础
五、犯罪社会学基础
六、刑法学基础
第二章 转向处遇与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设计
第一节 少年刑事案件处理机构
一、少年警察机构
二、少年检察机构
三、少年审判机构
四、少年矫正机构
五、少年观护机构
第二节 实体法构架中的转向处遇
一、刑事责任年龄
二、量刑原则
三、刑罚的种类
四、刑罚的执行
五、社区矫正
第三节 程序法构架中的转向处遇
一、立案程序
二、侦查程序
三、起诉程序
四、审判程序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028043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转向处遇的界定
第一节 转向处遇是少年司法中最主要的处遇制度
一、对少年犯罪的界定
二、转向处遇释义
第二节 转向处遇的理论基础
一、国家亲权理论
二、社会连带理论
三、生物学基础
四、犯罪心理学基础
五、犯罪社会学基础
六、刑法学基础
第二章 转向处遇与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设计
第一节 少年刑事案件处理机构
一、少年警察机构
二、少年检察机构
三、少年审判机构
四、少年矫正机构
五、少年观护机构
第二节 实体法构架中的转向处遇
一、刑事责任年龄
二、量刑原则
三、刑罚的种类
四、刑罚的执行
五、社区矫正
第三节 程序法构架中的转向处遇
一、立案程序
二、侦查程序
三、起诉程序
四、审判程序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028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02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