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监督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1 18:58
自有政治文明以来,权力、利益共生共长,存在着可交换性。国家权力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力,在本质上具有扩张性和侵略性。国家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支持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隐含了追逐利益滋生腐败产生暴政的可能。作为国家权力之一的检察权也同样如此。特别是在我国,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职务犯罪案件查办领域中,集立案、侦查、逮捕、公诉等一系列执法活动于一身,其执法的公正与合理,屡屡受到人们的怀疑。作为监督者的人民检察院事实上也是多项诉讼职能的执行者,其权力该由谁来加以监督的问题日益成为检察制度发展中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课题,虽然检察机关进行过内部机构的改革,对职务犯罪查办工作也设置了监督制约的环节,但很大程度上只是局限于内部的制约机制,并且由于监督制约的部门或属于同一机关,或属于同一系统,难免有“自家人说自家话”的嫌疑。因此,十分有必要引入一个外部监督方式来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外部监督机制,增强整体监督效能。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检察机关创设的一项外部监督制度,主要出发点是为了弥补其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公开的缺陷,制度的基本作用范围是职务犯罪之侦查和公诉领域。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立和...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概述及类似制度对比
第一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产生
一、产生的历程
二、产生的基础
第二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定位和社会功能
一、法理支持和法律定位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与中外类似制度的对比
一、与美国大陪审团制度的对比
二、与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的对比
三、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对比
第二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践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人民监督员选任情况及分析
一、选任中的两个问题
二、对两个问题的分析
第二节 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情况及分析
一、人民监督员监督模式
二、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
三、人民监督员监督效力
四、监督工作中两对矛盾及分析
第三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构想
第一节 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
一、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立法的主要设想
第二节 完善人民监督员选任
一、完善选任的模式
二、完善选任的资格
第三节 完善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方式与启动程序
一、完善监督方式
二、完善启动程序
第四节 强化人民监督员监督效力
一、增强监督效力的刚性
二、增强监督意见的可行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众抑或精英——人民监督员任职条件之辩[J]. 李晓龙,侯庆奇.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2]扩大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之实证研究 基于江苏省常熟市检察院试行“3+2”人民监督员监督模式之实践[J]. 林步东. 中国检察官. 2009(09)
[3]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与有效性质疑[J]. 周安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4]评人民监督员制度[J]. 杨廷文.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5]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践思考[J]. 李卫东. 人民检察. 2005(04)
[6]人民监督员:理念与制度的深化和发展[J]. 左卫民,吴卫军. 人民检察. 2005(02)
[7]美国大陪审团与检察官的公诉权[J]. 晏向华. 人民检察. 2004(10)
[8]正确认识人民监督员制度 切实推进检察改革[J]. 但伟. 人民检察. 2004(05)
[9]检察机关终止刑事诉讼及其制约的比较[J]. 单民.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1(01)
[10]陪审制度纵横论[J]. 何家弘. 法学家. 1999(03)
硕士论文
[1]论我国的人民监督员制度[D]. 袁满玖.湘潭大学 2007
[2]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D]. 程立永.安徽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29553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概述及类似制度对比
第一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产生
一、产生的历程
二、产生的基础
第二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定位和社会功能
一、法理支持和法律定位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与中外类似制度的对比
一、与美国大陪审团制度的对比
二、与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的对比
三、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对比
第二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践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人民监督员选任情况及分析
一、选任中的两个问题
二、对两个问题的分析
第二节 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情况及分析
一、人民监督员监督模式
二、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
三、人民监督员监督效力
四、监督工作中两对矛盾及分析
第三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构想
第一节 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
一、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立法的主要设想
第二节 完善人民监督员选任
一、完善选任的模式
二、完善选任的资格
第三节 完善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方式与启动程序
一、完善监督方式
二、完善启动程序
第四节 强化人民监督员监督效力
一、增强监督效力的刚性
二、增强监督意见的可行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众抑或精英——人民监督员任职条件之辩[J]. 李晓龙,侯庆奇.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2]扩大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之实证研究 基于江苏省常熟市检察院试行“3+2”人民监督员监督模式之实践[J]. 林步东. 中国检察官. 2009(09)
[3]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与有效性质疑[J]. 周安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4]评人民监督员制度[J]. 杨廷文.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5]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践思考[J]. 李卫东. 人民检察. 2005(04)
[6]人民监督员:理念与制度的深化和发展[J]. 左卫民,吴卫军. 人民检察. 2005(02)
[7]美国大陪审团与检察官的公诉权[J]. 晏向华. 人民检察. 2004(10)
[8]正确认识人民监督员制度 切实推进检察改革[J]. 但伟. 人民检察. 2004(05)
[9]检察机关终止刑事诉讼及其制约的比较[J]. 单民.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1(01)
[10]陪审制度纵横论[J]. 何家弘. 法学家. 1999(03)
硕士论文
[1]论我国的人民监督员制度[D]. 袁满玖.湘潭大学 2007
[2]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D]. 程立永.安徽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29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029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