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监督员制度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18:02
本文关键词:人民监督员制度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几十年,我国一直致力于建设法治社会。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全民族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法治社会的体制渐趋完善、体系初见端倪,尤其是在执法为民方面,我国不断探索先进模式,以求更好的问政于民,更好地服务于民。监督员制度就是这种社会大背景下的产物。它本质上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会监督,虽然到目前为止它的具体定位尚有争论,但要想更好的发挥它在社会治理层面的作用,我们就必须将其定义成、设计成一种外部监督的模式,而非检察机关自定其罪、一手包办。 监督员制度发展十余年,大体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年至201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十个省市作为试点,鼓励、引导该项制度的积极建设。第二阶段是2010年至现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全面推行该制度并要求大力发展、积极探索对于这项制度的新思路、新想法,希望这项制度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的检察监督体系。 在这两个阶段中,各省市区积极响应最高检的号召,认真贯彻执行监督员制度,成绩是毋庸置疑的。相关案件经过人民监督员的认真监督,起诉率有了显著提高,不起诉率和撤案率显著减少,自侦案件中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办案水平有所提升,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这些成绩都是要给予肯定的。 但是,在成绩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由于监督员制度的构建尚在探索之中,,难免有些制度漏洞和定位不清,尤其体现在人员选任代表性不强、监督手段单一、监督结果落实困难、尚未入法等,影响了这项制度的实施效果。因此,本文通过对监督员制度的法理依据分析和对于某些代表性地区在具体落实过程的调查了解,深入剖析,积极思考,提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争取在现有的制度体系中将监督员制度的优势更大的发挥出来。
【关键词】:检察院 监督员制度 法理依据 司法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绪论5-6
- 第一章 监督员制度的实行现状6-9
- 一、 总体现状6-7
- 二、 山东省的实行现状7-8
- 三、 黑龙江省实行现状8-9
- 第二章 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9-12
- 一、 人员选任问题9-10
- 二、 人民监督员的地位10-11
- 三、 入法问题11
- 四、 人民监督员被动执法11
- 五、 知情渠道不畅通11-12
- 六、 监督意见落实不到位12
- 第三章 建议和对策12-17
- 一、 外部监督是基本性质13
- 二、 人员选任采取公开招聘13-14
- 三、 形成权力制衡14-15
- 四、 给予相应调查权15
- 五、 完善信息收集渠道15
- 六、 加强后续监督管理15-16
- 七、 形成统一有效法典16-17
- 结论17-18
- 参考文献18-20
- 致谢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锡锌;;公众参与和中国法治变革的动力模式[J];法学家;2008年06期
2 徐汉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根据、特征与功效[J];法学评论;2006年06期
3 周永年;;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律定位的思考[J];法学;2006年06期
4 姚强;梅屹松;;人民监督员制度争议问题探讨[J];法学;2006年06期
5 陈为钢;张少林;;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相关程序之设想[J];法学;2006年06期
6 彭辅顺;陈忠;;人民监督员制度之检讨与改进[J];河北法学;2010年02期
7 朱孝清;;检察机关集追诉与监督于一身的利弊选择[J];人民检察;2011年03期
8 张承平;徐子良;;德国检察官选任制度评介[J];人民检察;2013年13期
9 向泽选;;检察工作主题的更新发展[J];人民检察;2013年21期
10 李明蓉;;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工作机制的创新和完善[J];人民检察;201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人民监督员制度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04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