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的良性互动
发布时间:2021-03-11 06:13
在互联网技术加速发展和互联网络持续普及的今天,当今社会已经迈入了“每个人都是记者、每个人都是传播者”的互联网时代。在热点事件、案件中形成的网络舆论,不仅对个案的结果产生关键性影响,更是以其无限又无形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司法领域中产生的变革更是显而易见。进入新世纪以来,不胜枚举的案件已经向我们展示了网络舆论在司法审判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并引起了法律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学者、教授、媒体在内的社会民众已经更加理性地看待网络舆论和司法审判的互动关系,并对网络舆论在司法体制改革中起到推动作用寄予厚望。基于这样的背景,在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已被社会各界深刻认识并普遍接受的今天,我们如何扬长避短,通过多种方式将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而将网络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的正面影响发挥到最大,从制度层面进行建设性的探讨,围绕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最终实现二者追求的共同目标——公平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烟台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于欢故意伤害案”概述
一、案件经过
二、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过程分析
三、“于欢案”引发的争议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界限之争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概述
第一节 互联网发展与网民现状
一、互联网发展
二、网民现状
三、互联网发展对舆论监督的影响
第二节 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
一、网络舆论概述
二、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之间的差异分析
第三章 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法理学的分析
第一节 网络舆论对司法活动的积极影响
一、网络舆论监督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措施
二、网络舆论监督是推动透明司法的重要力量
三、网络舆论监督是保障独立审判的核心手段
第二节 网络舆论对司法活动的消极影响
一、通过司法人员直接影响审判独立
二、通过党政机关间接影响审判独立
第四章 构建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的良性互动体系
第一节 国外网络舆论规制的启示
第二节 构建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的良性互动
一、积极建立有效的网络舆论应对机制
二、尽快实现网络舆论管理的有法可依
三、持续加强对网络秩序的建设和维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司法审判与网络舆论的博弈及耦合研究——以“刘大蔚假枪真罪案件”为例[J]. 叶菁,翁金京.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2]寻求网络民情与司法审判的良性互动[J]. 陈甦,刘小妹. 人民论坛. 2018(07)
[3]江歌命案何以成隔海打牛的“舆论审判”?[J]. 展江,刘亚娟. 新闻界. 2018(01)
[4]网络舆论引导与管控法律制度初探[J]. 郭亦卓. 军事记者. 2017(08)
[5]论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的冲突与协调——以“复旦投毒案”为例[J]. 迟昕,丁磊.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1)
[6]再论舆论的三种存在形态[J]. 陈力丹,林羽丰. 社会科学战线. 2015(11)
[7]舆情、舆论、民意:词的定义与变迁[J]. 杨斌艳.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12)
[8]形成严密法治监督体系 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J]. 曹建明. 求是. 2014(24)
[9]机遇与挑战:网络舆情对我国刑事司法的影响及应对[J]. 汪海燕,董林涛.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4(06)
[10]论网络中介服务商承担审查义务的合理性[J]. 于波. 兰州学刊. 2014(01)
本文编号:3076000
【文章来源】:烟台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于欢故意伤害案”概述
一、案件经过
二、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过程分析
三、“于欢案”引发的争议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界限之争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概述
第一节 互联网发展与网民现状
一、互联网发展
二、网民现状
三、互联网发展对舆论监督的影响
第二节 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
一、网络舆论概述
二、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之间的差异分析
第三章 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法理学的分析
第一节 网络舆论对司法活动的积极影响
一、网络舆论监督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措施
二、网络舆论监督是推动透明司法的重要力量
三、网络舆论监督是保障独立审判的核心手段
第二节 网络舆论对司法活动的消极影响
一、通过司法人员直接影响审判独立
二、通过党政机关间接影响审判独立
第四章 构建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的良性互动体系
第一节 国外网络舆论规制的启示
第二节 构建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的良性互动
一、积极建立有效的网络舆论应对机制
二、尽快实现网络舆论管理的有法可依
三、持续加强对网络秩序的建设和维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司法审判与网络舆论的博弈及耦合研究——以“刘大蔚假枪真罪案件”为例[J]. 叶菁,翁金京.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2]寻求网络民情与司法审判的良性互动[J]. 陈甦,刘小妹. 人民论坛. 2018(07)
[3]江歌命案何以成隔海打牛的“舆论审判”?[J]. 展江,刘亚娟. 新闻界. 2018(01)
[4]网络舆论引导与管控法律制度初探[J]. 郭亦卓. 军事记者. 2017(08)
[5]论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的冲突与协调——以“复旦投毒案”为例[J]. 迟昕,丁磊.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1)
[6]再论舆论的三种存在形态[J]. 陈力丹,林羽丰. 社会科学战线. 2015(11)
[7]舆情、舆论、民意:词的定义与变迁[J]. 杨斌艳.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12)
[8]形成严密法治监督体系 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J]. 曹建明. 求是. 2014(24)
[9]机遇与挑战:网络舆情对我国刑事司法的影响及应对[J]. 汪海燕,董林涛.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4(06)
[10]论网络中介服务商承担审查义务的合理性[J]. 于波. 兰州学刊. 2014(01)
本文编号:3076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076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