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构建及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5 05:39
司法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对司法的理论研究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我国也一直没有司法管理学这样一门专门的学科用以研究系统研究司法管理问题。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之初的中国司法改革,吸引了一大批学者对之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产生了汗牛充栋的研究成果,研究的重心也逐渐从司法改革的激情转向司法管理的理性。因此,有必要构建以中国司法管理活动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中国司法管理学,对这些研究成果、知识资源进行总结、利用、传播并创新。为此,本文抓住这一契机,选择“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构建及发展”的课题,对能否构建(可能性)、应否构建(必要性)、如何构建(学科体系)、怎样发展(学科战略)展开全面研究与论述。本文从“改革即司法管理创新”的命题切入,在研究了司法的特点与功能以后,通过对中国司法管理(司法改革)研究成果的学科构成要素(包括学科主体、环境及学科本体三个方面)的提炼与分析,首先得出司法改革与司法管理可以互相包容、中国司法管理学是一门在司法改革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以中国司法管理(包容中国司法改革)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的结论;其次,从其学科主体(即研究、传播、利用学科知识的人群)明确,学科环境发展(包...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基本研究思路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及创新点
2 从司法管理、司法改革到中国司法管理学
2.1 司法的一般理论
2.1.1 司法的定义
2.1.2 司法的主要特征
2.1.3 司法与立法、行政的联系与区别
2.2 司法管理的概念、性质与意义
2.2.1 管理的概念和分类
2.2.2 司法管理的概念和性质
2.2.3 司法管理的重要意义
2.3 司法改革:中国司法管理学诞生的良好锲机
2.3.1 中国司法改革的主要成绩与不足之处
2.3.2 中国司法改革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强烈需求
2.3.3 中国司法改革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知识准备
3 中国司法管理学成立的背景与条件
3.1 学科成立的一般要求
3.1.1 学科化——系统研究基础上管理知识的有效途径
3.1.2 学科构建的意义与一般要求
3.2 中国司法管理学成立的社会背景与现实需求
3.2.1 社会背景: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3.2.2 市场经济:权利意识的孵化器
3.2.3 法治政府与和谐社会:以司法正义为核心的社会治理
3.2.4 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有效率利用的内在逻辑
3.3 "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成立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3.3.1 中国司法管理学成立的初步理由
3.3.2 为什么是"中国司法管理学"?
3.3.3 论中国司法管理研究学科化的必要性
4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界定、特点及学科定位
4.1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界定
4.1.1 学科边界与外延的涵义及界定方法
4.1.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涵盖范围与学科界限
4.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特点与关联学科
4.2.1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特点
4.2.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关联学科
4.3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学科定位
4.3.1 我国学科划分情况简介
4.3.2 关于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定位的建议
5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5.1 争端司法解决论及其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5.1.1 社会争端不可避免
5.1.2 社会争端司法解决及其优位意义
5.1.3 基于社会争端司法解决论的中国司法管理学
5.2 司法公正与效率论及其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5.2.1 公正与效率——现代司法的两个重要维度
5.2.2 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有机统一——司法公正与效率论的核心内涵
5.2.3 司法公正与效率论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5.3 法治与司法审查论及其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5.3.1 法治与司法审查论的基本要点
5.3.2 法治与司法审查论对构建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5.4 和谐社会论及其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5.4.1 和谐社会理论的内涵及对中国法治发展的意义
5.4.2 基于和谐社会论的中国司法管理学
5.5 管理创新论及其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5.5.1 管理创新理论的基本要点
5.5.2 司法改革——司法管理创新的范例
5.5.3 司法管理创新论——拓展中国司法管理学研究的一种途径
6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6.1 关于研究方法的一般探讨
6.1.1 方法与研究方法
6.1.2 常用研究方法分类探讨
6.2 中国司法管理学多层面的研究内容决定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6.2.1 区别司法管理学研究方法与司法管理行为的方法
6.2.2 中国司法管理学不同的研究层面与中国司法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6.3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6.3.1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6.3.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7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范畴体系
7.1 范畴研究对于学科构建的意义
7.1.1 关于范畴极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7.1.2 范畴研究在学科构建过程中的意义
7.1.3 中国司法管理学范畴提炼的几点原则
7.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范畴体系
7.2.1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基本范畴
7.2.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普通范畴
8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主要研究问题(上)
8.1 问题研究对于中国司法管理学的意义
8.1.1 中国司法管理学主要问题的重要性
8.1.2 从中国司法管理的主要问题到中国司法管理学的主要问题
8.2 关于司法权性质的理论探讨、司法原理及中国司法原理的研究
8.2.1 司法权性质、特点及定位
8.2.2 司法权的正确定性对于中国司法管理的意义
8.3 关于司法权的宏观有效配置
8.3.1 独立司法权的几项基本权能
8.3.2 实现独立司法权的几项基本权能的司法权宏观配置
8.3.3 司法权宏观合理配置应该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8.4 关于司法目标体系的合理设置
8.4.1 司法管理目标体系——司法管理各个层面目标的综合体
8.4.2 司法管理目标体系设定的原则
8.5 关于社会的司法控制与司法的社会监督
8.5.1 作为社会治理方法的司法:司法对社会法治秩序的救济
8.5.2 司法受制与司法的社会监督:司法独立的保障机制
8.5.3 作为司法的社会监督方式之一的司法的律师监督
8.6 关于中国司法失范现象的救济与纠正
8.6.1 中国司法失范现象的几种分类
8.6.2 关于司法腐败防治问题
8.6.3 司法不作为现象及司法管理对策
9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主要研究问题(下)
9.1 关于司法组织的设置与司法体制的建构
9.1.1 关于司法组织的几个问题
9.1.2 关于法院体制与司法管理模式
9.2 关于诉讼制度设计与司法管辖范围的合理界定
9.2.1 合理界定司法管辖范围与设计诉讼制度的几个要求
9.2.2 关于诉讼制度
9.2.3 关于司法管辖范围
9.3 关于司法资源的有效供给及其优化
9.3.1 司法物化资源的有效供给及优化
9.3.2 法官职业化与司法能力的提高——优化中国司法人力资源的两个重要问题
9.3.3 资源浪费与供给不足并存——司法资源供给的悖论
9.3.4 司法人力资源体制性的浪费的成因分析
9.3.5 解决我国司法人力资源体制性浪费的若干对策
9.4 关于司法运行质量的提高
9.4.1 关于司法质量管理的进一步理解
9.4.2 提高司法运行质量的一般步骤
9.4.3 司法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9.5 诉讼相关因素管理及其他问题
10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学科发展战略
10.1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宏观战略
10.2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知识管理战略
10.3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研究战略
10.3.1 中国司法管理研究机构状况
10.3.2 中国司法管理研究机构的专门化
10.4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传播战略
10.5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人才战略
10.6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问题解决战略
11 结束语
11.1 本文工作总结
11.2 将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司法改革研究述评[J]. 韦群林.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5)
[2]公企业框架下利益相关者诉讼的博弈分析[J]. 杨玉荣,李一智. 系统工程. 2007(05)
[3]司法人力资源体制性浪费的成因与对策[J]. 韦群林.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7(05)
[4]美国宪法及其作用[J]. 王志. 中国社会导刊. 2007(06)
[5]法院诉讼档案的电子化管理[J]. 李肖慧. 北京档案. 2006(11)
[6]审判质量评估体系初探[J]. 梁三利. 中国质量. 2006(09)
[7]法院审判流程管理模式:反思与进路[J]. 葛治华,邓兴广. 政治与法律. 2006(04)
[8]潜在的冲突与对立:诉讼费用制度与周边制度关系考[J]. 廖永安,刘方勇. 中国法学. 2006(02)
[9]科层制司法管理的问题与出路[J]. 谭世贵,翁凌峰.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5(04)
[10]关于企业贯彻GB/T19580中“过程管理”的几点思考[J]. 张晓东,茅正明. 中国质量. 2005(08)
硕士论文
[1]WTO环境下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研究[D]. 韦群林.苏州大学 2003
[2]司法学若干问题研究[D]. 马铁夫.湖南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19241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基本研究思路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及创新点
2 从司法管理、司法改革到中国司法管理学
2.1 司法的一般理论
2.1.1 司法的定义
2.1.2 司法的主要特征
2.1.3 司法与立法、行政的联系与区别
2.2 司法管理的概念、性质与意义
2.2.1 管理的概念和分类
2.2.2 司法管理的概念和性质
2.2.3 司法管理的重要意义
2.3 司法改革:中国司法管理学诞生的良好锲机
2.3.1 中国司法改革的主要成绩与不足之处
2.3.2 中国司法改革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强烈需求
2.3.3 中国司法改革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知识准备
3 中国司法管理学成立的背景与条件
3.1 学科成立的一般要求
3.1.1 学科化——系统研究基础上管理知识的有效途径
3.1.2 学科构建的意义与一般要求
3.2 中国司法管理学成立的社会背景与现实需求
3.2.1 社会背景: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3.2.2 市场经济:权利意识的孵化器
3.2.3 法治政府与和谐社会:以司法正义为核心的社会治理
3.2.4 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有效率利用的内在逻辑
3.3 "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成立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3.3.1 中国司法管理学成立的初步理由
3.3.2 为什么是"中国司法管理学"?
3.3.3 论中国司法管理研究学科化的必要性
4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界定、特点及学科定位
4.1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界定
4.1.1 学科边界与外延的涵义及界定方法
4.1.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涵盖范围与学科界限
4.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特点与关联学科
4.2.1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特点
4.2.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关联学科
4.3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学科定位
4.3.1 我国学科划分情况简介
4.3.2 关于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定位的建议
5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5.1 争端司法解决论及其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5.1.1 社会争端不可避免
5.1.2 社会争端司法解决及其优位意义
5.1.3 基于社会争端司法解决论的中国司法管理学
5.2 司法公正与效率论及其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5.2.1 公正与效率——现代司法的两个重要维度
5.2.2 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有机统一——司法公正与效率论的核心内涵
5.2.3 司法公正与效率论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5.3 法治与司法审查论及其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5.3.1 法治与司法审查论的基本要点
5.3.2 法治与司法审查论对构建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5.4 和谐社会论及其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5.4.1 和谐社会理论的内涵及对中国法治发展的意义
5.4.2 基于和谐社会论的中国司法管理学
5.5 管理创新论及其对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5.5.1 管理创新理论的基本要点
5.5.2 司法改革——司法管理创新的范例
5.5.3 司法管理创新论——拓展中国司法管理学研究的一种途径
6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6.1 关于研究方法的一般探讨
6.1.1 方法与研究方法
6.1.2 常用研究方法分类探讨
6.2 中国司法管理学多层面的研究内容决定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6.2.1 区别司法管理学研究方法与司法管理行为的方法
6.2.2 中国司法管理学不同的研究层面与中国司法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6.3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6.3.1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6.3.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7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范畴体系
7.1 范畴研究对于学科构建的意义
7.1.1 关于范畴极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7.1.2 范畴研究在学科构建过程中的意义
7.1.3 中国司法管理学范畴提炼的几点原则
7.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范畴体系
7.2.1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基本范畴
7.2.2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普通范畴
8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主要研究问题(上)
8.1 问题研究对于中国司法管理学的意义
8.1.1 中国司法管理学主要问题的重要性
8.1.2 从中国司法管理的主要问题到中国司法管理学的主要问题
8.2 关于司法权性质的理论探讨、司法原理及中国司法原理的研究
8.2.1 司法权性质、特点及定位
8.2.2 司法权的正确定性对于中国司法管理的意义
8.3 关于司法权的宏观有效配置
8.3.1 独立司法权的几项基本权能
8.3.2 实现独立司法权的几项基本权能的司法权宏观配置
8.3.3 司法权宏观合理配置应该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8.4 关于司法目标体系的合理设置
8.4.1 司法管理目标体系——司法管理各个层面目标的综合体
8.4.2 司法管理目标体系设定的原则
8.5 关于社会的司法控制与司法的社会监督
8.5.1 作为社会治理方法的司法:司法对社会法治秩序的救济
8.5.2 司法受制与司法的社会监督:司法独立的保障机制
8.5.3 作为司法的社会监督方式之一的司法的律师监督
8.6 关于中国司法失范现象的救济与纠正
8.6.1 中国司法失范现象的几种分类
8.6.2 关于司法腐败防治问题
8.6.3 司法不作为现象及司法管理对策
9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主要研究问题(下)
9.1 关于司法组织的设置与司法体制的建构
9.1.1 关于司法组织的几个问题
9.1.2 关于法院体制与司法管理模式
9.2 关于诉讼制度设计与司法管辖范围的合理界定
9.2.1 合理界定司法管辖范围与设计诉讼制度的几个要求
9.2.2 关于诉讼制度
9.2.3 关于司法管辖范围
9.3 关于司法资源的有效供给及其优化
9.3.1 司法物化资源的有效供给及优化
9.3.2 法官职业化与司法能力的提高——优化中国司法人力资源的两个重要问题
9.3.3 资源浪费与供给不足并存——司法资源供给的悖论
9.3.4 司法人力资源体制性的浪费的成因分析
9.3.5 解决我国司法人力资源体制性浪费的若干对策
9.4 关于司法运行质量的提高
9.4.1 关于司法质量管理的进一步理解
9.4.2 提高司法运行质量的一般步骤
9.4.3 司法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9.5 诉讼相关因素管理及其他问题
10 中国司法管理学的学科发展战略
10.1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宏观战略
10.2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知识管理战略
10.3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研究战略
10.3.1 中国司法管理研究机构状况
10.3.2 中国司法管理研究机构的专门化
10.4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传播战略
10.5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人才战略
10.6 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问题解决战略
11 结束语
11.1 本文工作总结
11.2 将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司法改革研究述评[J]. 韦群林.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5)
[2]公企业框架下利益相关者诉讼的博弈分析[J]. 杨玉荣,李一智. 系统工程. 2007(05)
[3]司法人力资源体制性浪费的成因与对策[J]. 韦群林.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7(05)
[4]美国宪法及其作用[J]. 王志. 中国社会导刊. 2007(06)
[5]法院诉讼档案的电子化管理[J]. 李肖慧. 北京档案. 2006(11)
[6]审判质量评估体系初探[J]. 梁三利. 中国质量. 2006(09)
[7]法院审判流程管理模式:反思与进路[J]. 葛治华,邓兴广. 政治与法律. 2006(04)
[8]潜在的冲突与对立:诉讼费用制度与周边制度关系考[J]. 廖永安,刘方勇. 中国法学. 2006(02)
[9]科层制司法管理的问题与出路[J]. 谭世贵,翁凌峰.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5(04)
[10]关于企业贯彻GB/T19580中“过程管理”的几点思考[J]. 张晓东,茅正明. 中国质量. 2005(08)
硕士论文
[1]WTO环境下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研究[D]. 韦群林.苏州大学 2003
[2]司法学若干问题研究[D]. 马铁夫.湖南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19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11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