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媒体对司法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论自媒体对司法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评估自媒体对司法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因此,近几年来,研究自媒体对司法的影响的论文、专著举不胜举。然而,这些研究要么忽视了自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独特传播规律,要么只是停留在制度层面上对新闻自由同司法独立之间的界限进行简单的理想化构建,而没有深入探讨自媒体与司法之间的内在互动机制。对此,本文期望抛开预设的价值判断,回归中国语境,深入探讨动态化的个人行为、自媒体技术、国家管控等因素同司法机关独立审判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主体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自媒体的特质,并且通过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分析框架对自媒体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深度展示。 第二部分,揭示了自媒体技术在社会危机通过热点案件公开化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自媒体技术使得公众参与司法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提高了公众参与司法的热情,而这种热情的高涨与热点案件的涌现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三部分,详细探讨了我国公众司法参与的传统形式以及自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公众司法参与的新变化—自组织化、碎片化的自媒体舆论监督。 第四部分,深入探讨了自媒体的介入给司法机关的独立审判所造成的影响。本文认为,自媒体技术绝非毫无内在偏向的中立性存在。当司法机关遭受到行政方面或其他外部力量的干涉时,,自媒体可以释放出一种有别于官方媒体的公众舆论,而“公众舆论”作为一种“控制性能量”可以成为抵御行政干预的强大盾牌。但还有另外一种情形:某些号称民意的“话语虚拟物”或者某些情绪化的共鸣效应,例如“群体极化”、“沉默的螺旋”等,开始逐步影响甚至支配司法运作以及司法政策的抉择,进而渐渐助长了“舆论审判”的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最后认为,虽然自媒体所带来的公众司法参与的新形式为创建公众司法参与的公共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自媒体对于司法的影响仍是一个尚未完结的历史进程,国家管控、公众的失范性参与等因素导致自媒体公共领域的形态本身还不甚成熟,同时,“线上参与”与“线下参与”之间的失调等因素也在客观上降低了公众司法参与的实效。因此,在没有回归中国语境,并对自媒体技术、国家管控以及动态化的个人行为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之前,便简单地认为自媒体将毫无疑问地促进中国的司法公正不是技术决定论便是意识形态的价值预设在作祟。
【关键词】:自媒体 公共领域 热点案件 司法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G206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7
- 目录7-8
- 引言8-11
- 一、 选题由来与研究现状8-9
- 二、 研究思路与研究工具9-11
- (一) 研究思路9-10
- (二) 研究工具10-11
- 一、 自媒体概述11-17
- (一) 自媒体的特质11-12
- (二) 自媒体与公共领域的建构12-15
- (三) 自媒体与公共领域的消解15-17
- 二、 自媒体的兴起与热点案件的涌现17-21
- (一) 作为“中介性”案件的“热点案件”17-18
- (二) 催生热点案件的自媒体技术18-21
- 三、 自媒体的运用与公众的司法参与21-28
- (一) 司法参与的传统形式21-23
- (二) 司法参与的新形式:“自组织化”、“碎片化”的自媒体舆论监督23-28
- 四、 自媒体的介入与司法机关的独立审判28-34
- (一) 防御行政干预的“控制性能量”与司法机关的独立审判28-31
- (二) 三种失范型参与与司法机关的独立审判31-34
- 五、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6
- 一、 中文类参考文献35-36
- 二、 外文类参考文献3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绍红;民主的路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视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杨泽章;;托克维尔与自由的正当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章敬平;;民意表达机制的实证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刘少军;;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实体正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7 刘国庆;;关于刑诉中法官调查权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8 孙军;;对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再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9 孙军;;拘留、逮捕赔偿责任之异化与回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10 郑晓华;达尔经济民主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中秋;;存在一个中国道路吗?——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现状之辩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4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郑家昊;;服务型政府建设背景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会与公共秩序——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分析框架和政策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徐艳晴;;健全行政问责制,构建责任型政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勇;李广斌;;新农村建设下的苏南农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隐忧——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龙静云;;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中的道德整合功能[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10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汉霞;我国权力寻租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艳萍;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自媒体对司法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17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