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之思考

发布时间:2021-05-10 04:14
  陪审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通过一定程序吸收非职业司法人员的普通公民参与案件审判的诉讼制度。在近代社会,陪审制度作为让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发扬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的一项保障而受到了众多国家的广泛认同。我国实行的是人民陪审员制度,现行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和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法均有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一审案件,除简易程序和法院另有规定的除外,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进行。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在该决定中明确赋予人民陪审员具有与法官同等的权利,解决了悬而未决的人民陪审员定位问题,决定的颁行无疑肯定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的继续实行。可以预见,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将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内容。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该决定中的一些规定依然存有可值得商榷之处。笔者借此文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并进行探究,并设定相应的具体措施,以便使该项制度更好的适应中国的国情,具有中国的特色。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目前的司法人文状况。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文化水平不高,经济转型又造成民事案件数量居高不下,且案件...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我国目前的司法人文状况
    第一节 转型期间的人文环境
        一、 人口众多且文化水准不高
        二、 法官队伍整体素质不强
    第二节 司法审判中的不良机制
        一、 承审法官集权机制
        二、 相互维护的内部网络庇护机制
    第三节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现况和成因分析
        一、 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践中被搁置、虚无化
        二、 人民陪审员责任心不强、陪而不审现象严重
        三、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 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员制度需具备的理念
    第一节 确立人民参与司法的价值取向
        一、 人民参与司法是权力制约思想在司法领域的体现
        二、 弘扬民主的理念
        三、 实现司法公正的需要
    第二节 引入普通人的价值评判标准
        一、 平衡立法的缺陷,弥补司法的失衡
        二、 促进司法裁判的人性化
    第三节 与中国基本国情相适应为出发点
        一、 人民民主宪法原则的使然
        二、 长期应用于司法实践
        三、 对建设法制社会的憧憬
第三章 西方陪审制度现状及其借鉴意义
    第一节 英美法系现状
    第二节 大陆法系现状
    第三节 两大陪审制度的利与弊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四章 关于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构建
    第一节 恢复人民陪审员制度宪法原则的地位
    第二节 加大对法院和法官的监督
    第三节 改革人民陪审员的职权
    第四节 明确人民陪审员制度的适用范围
    第五节 放宽人民陪审员的任用资格
    第六节 改进人民陪审员的产生方式
    第七节 健全对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和监督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司法公正与公民的参与[J]. 熊秋红.  法学研究. 1999(04)



本文编号:3178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178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b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