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保障视野下的涉诉民事信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9 01:17
在缺乏完善的民意表达机制的情况下,信访制度最初所起的作用是把民意从底层向高层执政者传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访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而法院方面的信访机构的设置,使法院面临着大量的涉诉信访案件,且其在实践操作层面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恰恰与程序保障理论背道而驰,这对树立司法权威,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本文以程序保障为视野对涉诉民事信访制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理论、特性、历史发展、实证、与程序保障理论的冲突、境外相似制度等方面一一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现阶段的改革建议和长期的改革目标。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各章的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关于涉诉民事信访制度的相关概念,明确本文所指的涉诉民事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国家机关反映涉及进入司法程序或司法程序已经终结的案件有关情况,从而要求人民法院通过启动司法程序、实施一定诉讼行为或其它途径满足其请求的行为。此外,本章节还就其性质进行了阐述,并陈述了其历史发展脉络及演变的过程。第二章是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阐述了涉诉民事信访的现状,并从信访群众、人民法院、机制、外部环境这四个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剖析...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涉诉民事信访概述
第一节 涉诉民事信访的概念
一、概念梳理
二、概念辨析
第二节 涉诉民事信访的性质
一、民事诉讼性
二、实体正义性
三、权力导向性
四、个案救济性
第三节 涉诉民事信访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信访制度
二、建国后涉诉类信访工作的发展
第二章 涉诉民事信访的现状透视
第一节 涉诉民事信访的现状
一、总量虽降,但问题依然突出
二、重复访、越级访、群访、缠访、暴力访时有发生
三、立案复查、进入再审和再审改判的案件少
四、无理信访占有一定比例
第二节 涉诉民事信访的成因分析
一、信访群众方面的原因
二、人民法院方面的原因
三、机制方面的原因
四、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
第三节 涉诉民事信访的存废探析
一、主要学说
二、笔者观点
第三章 涉诉民事信访与程序保障的冲突
第一节 程序保障的内涵
一、程序的可预期性
二、程序的正当性
三、程序的不可逆性
四、既判力作用
第二节 程序保障——民事诉讼的目的
第三节 涉诉民事信访与民事诉讼的关系
一、行政与司法的交织
二、皆由法院运作
三、对民事诉讼救济的补充
第四节 涉诉民事信访与程序保障的冲突
一、人治与法治的博弈
二、程序的可预期性被破坏
三、违背既判力原则
四、弱化司法权威
五、有悖现代司法理念
第四章 涉诉民事信访在现阶段的改革
第一节 境外类似信访制度的启示
一、相关制度介绍
二、启示
第二节 划清涉诉民事信访与民事诉讼的界限
第三节 规范涉诉民事信访在当下的处理流程
一、剥离非受理范围的请求
二、程序重置
三、处理结果的法律效力
第五章 涉诉民事信访的长期改革目标
第一节 司法权威的价值
一、司法权威的概念
二、司法权威的价值
第二节 实现司法权威的途径
一、确保司法独立
二、实现司法公正
三、加强依法行政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依法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 姜凤武,李云波. 人民司法. 2009(15)
[2]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J]. 湛中乐,苏宇.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9(03)
[3]困惑与出路:转型期法院涉诉信访制度的理性探究[J]. 张敏,戴娟. 法律适用. 2009(06)
[4]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佳突破口:司法体制改革[J]. 章武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5]浅析涉诉信访案件的特点、原因及治理措施[J]. 李明向.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9(01)
[6]法院涉诉信访制度之利弊分析及进路选择[J]. 李茂华,陈雪梅.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8(04)
[7]“涉法信访”刍议[J]. 陈杭平. 法制与社会. 2008(05)
[8]分而治之 和谐共存——信访制度与司法制度比较分析[J]. 熊云辉,邓周和军. 法治论坛. 2007(04)
[9]构建和谐社会:司法的功能、作用和使命[J]. 蔡肖文. 太平洋学报. 2007(11)
[10]简论和谐社会的司法公信力基础[J]. 曾哲.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7(02)
博士论文
[1]平衡视阈下的当代中国信访制度研究[D]. 叶笑云.复旦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关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法律思考[D]. 姜言文.内蒙古大学 2009
[2]涉诉信访制度的困境与出路[D]. 张志瀚.厦门大学 2009
[3]涉诉信访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研究[D]. 蒋晴.上海交通大学 2008
[4]涉诉信访的困境及其消解[D]. 刘昌海.苏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19611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涉诉民事信访概述
第一节 涉诉民事信访的概念
一、概念梳理
二、概念辨析
第二节 涉诉民事信访的性质
一、民事诉讼性
二、实体正义性
三、权力导向性
四、个案救济性
第三节 涉诉民事信访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信访制度
二、建国后涉诉类信访工作的发展
第二章 涉诉民事信访的现状透视
第一节 涉诉民事信访的现状
一、总量虽降,但问题依然突出
二、重复访、越级访、群访、缠访、暴力访时有发生
三、立案复查、进入再审和再审改判的案件少
四、无理信访占有一定比例
第二节 涉诉民事信访的成因分析
一、信访群众方面的原因
二、人民法院方面的原因
三、机制方面的原因
四、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
第三节 涉诉民事信访的存废探析
一、主要学说
二、笔者观点
第三章 涉诉民事信访与程序保障的冲突
第一节 程序保障的内涵
一、程序的可预期性
二、程序的正当性
三、程序的不可逆性
四、既判力作用
第二节 程序保障——民事诉讼的目的
第三节 涉诉民事信访与民事诉讼的关系
一、行政与司法的交织
二、皆由法院运作
三、对民事诉讼救济的补充
第四节 涉诉民事信访与程序保障的冲突
一、人治与法治的博弈
二、程序的可预期性被破坏
三、违背既判力原则
四、弱化司法权威
五、有悖现代司法理念
第四章 涉诉民事信访在现阶段的改革
第一节 境外类似信访制度的启示
一、相关制度介绍
二、启示
第二节 划清涉诉民事信访与民事诉讼的界限
第三节 规范涉诉民事信访在当下的处理流程
一、剥离非受理范围的请求
二、程序重置
三、处理结果的法律效力
第五章 涉诉民事信访的长期改革目标
第一节 司法权威的价值
一、司法权威的概念
二、司法权威的价值
第二节 实现司法权威的途径
一、确保司法独立
二、实现司法公正
三、加强依法行政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依法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 姜凤武,李云波. 人民司法. 2009(15)
[2]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J]. 湛中乐,苏宇.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9(03)
[3]困惑与出路:转型期法院涉诉信访制度的理性探究[J]. 张敏,戴娟. 法律适用. 2009(06)
[4]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佳突破口:司法体制改革[J]. 章武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5]浅析涉诉信访案件的特点、原因及治理措施[J]. 李明向.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9(01)
[6]法院涉诉信访制度之利弊分析及进路选择[J]. 李茂华,陈雪梅.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8(04)
[7]“涉法信访”刍议[J]. 陈杭平. 法制与社会. 2008(05)
[8]分而治之 和谐共存——信访制度与司法制度比较分析[J]. 熊云辉,邓周和军. 法治论坛. 2007(04)
[9]构建和谐社会:司法的功能、作用和使命[J]. 蔡肖文. 太平洋学报. 2007(11)
[10]简论和谐社会的司法公信力基础[J]. 曾哲.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7(02)
博士论文
[1]平衡视阈下的当代中国信访制度研究[D]. 叶笑云.复旦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关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法律思考[D]. 姜言文.内蒙古大学 2009
[2]涉诉信访制度的困境与出路[D]. 张志瀚.厦门大学 2009
[3]涉诉信访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研究[D]. 蒋晴.上海交通大学 2008
[4]涉诉信访的困境及其消解[D]. 刘昌海.苏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19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21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