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的分析与完善
发布时间:2017-04-24 07:00
本文关键词:关于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的分析与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的调解制度在国际上享有“东方经验”的美誉,具有和谐、保护、教育和示范的功能,对于化解纠纷,,消除矛盾有着重要意义。在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们国家工作重心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法院调解在纠纷解决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引入各种社会力量采用平和方式彻底地、一次性地化解纠纷是法院必须作出的选择。2007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第11条明确将邀请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作为法院引入社会力量化解纠纷的新机制。 “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制度”是指法院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到案件的调解过程,运用其社会阅历和专业知识以及权威背景,积极协助主审法官化解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力求做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的一种调解制度。从2007年开始,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开始在全市法院范围内全面推行邀请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工作,经过多年的运作,这项工作的实践特色已初步形成。并且,在提高调解率及经调解后的撤诉率、促进司法民主、提高当事人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效。 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之外,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在正文的第一部分,对法院调解和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制度的理论问题进行详细地阐述和系统地分析,如法院调解的概念与特征、意义与价值、演变过程、与国外法院调解相关制度的比较以及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制度的大致流程、理论及价值、效能等问题,目的是对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制度的基础理论进行深入剖析,为下文展开对该制度的运行模式及其完善的探究做铺垫。 第二部分结合司法实践中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人大代表介入调解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与法官互动的过程,以突显出人大代表参与调解的重要意义,并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在文章的第三部分,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从塑造权威、树立公信力、保证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法官与人大代表、当事人三方的良性互动四个方面完善人大代表协助调解的制度,使该制度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纵观全文,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实例又有数字,既有总结又有创新,有着较好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人大代表 协助调解 分析 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2
【目录】:
- 内容摘要3-5
- ABSTRACT5-11
- 引言11-12
- 第一章 法院调解制度概述12-24
- 一、 法院调解的基本理论12-17
- (一) 法院调解的概念与特征12-13
- (二) 法院调解的意义与价值13-14
- (三) 历史文化背景下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演变14-15
- (四) 中外法院调解相关制度之比较研究15-17
- 二、 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制度概述17-24
- (一) 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的流程18
- (二) 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的理论依据及价值分析18-20
- (三) 人大代表介入调解效能分析:与一般法官调解的数据比较20-24
- 第二章 人大代表介入调解实务分析24-33
- 一、 如何介入:人大代表在调解中的角色扮演24-27
- (一) 有利于法官居中调解的参与者24-26
- (二) 有利于纠纷解决的社会评价者26-27
- (三) 有利于调解依法进行的监督者27
- 二、 人大代表参与调解:促进当事人主义调解制度的建构27-29
- 三、 法律知识运用分析:专业性知识与常识性知识的运用和结合29-31
- (一) 纠纷的妥善解决不能仅靠法律理性29
- (二) 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对于法官非法律专业的知识能够起到补强作用29-30
- (三) 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可以起到缓和调解“双重软化”的作用30-31
- 四、 与法官如何具体协同的问题:协力模式如何在专业法官与业余人大代表之间互动?31-33
- (一) 协同的顺序31
- (二) 强弱程度的协同31-32
- (三) 信息的协同32-33
- 第三章 人大代表协助调解的制度完善33-38
- 一、 权威塑造:司法场域中的“门外汉”形象33-34
- 二、 公信力:强化人大代表参与调解的正当性34-35
- 三、 可接受性: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启示35-36
- 四、 良性互动:细节决定成败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宋朝武;黄海涛;;从过程分析的进路解读法院调解的困境[J];法律适用;2006年12期
2 艾佳慧;;“大调解”的运作模式与适用边界[J];法商研究;2011年01期
3 赵钢,王杏飞;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新发展——对《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初步解读[J];法学评论;2005年06期
4 史长青;;调解与法制:悖而不离的现象分析[J];法学评论;2008年02期
5 许少波;;社会转型的司法还是司法变革的政策——对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实践的考察[J];法学评论;2011年04期
6 李浩;论法院调解中程序法与实体法约束的双重软化──兼析民事诉讼中偏重调解与严肃执法的矛盾[J];法学评论;1996年04期
7 刘艺灵;苏墨祥;;一种解纷机制的评析与展望——以“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工作机制为对象[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范愉;调解的重构(上)——以法院调解的改革为重点[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2期
9 范愉;;“当判则判”与“调判结合”——基于实务和操作层面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关于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的分析与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23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