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错案的认定标准研究
本文关键词:司法错案的认定标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社会公平正义底线的法律,通过保护权益,惩戒犯罪来实现社会秩序的维护功能,“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是司法追求的理想,然而现实中错误却经常发生的,当一个勤奋正直的好人被拷上脚镣,当一个凶残暴虐的坏蛋逍遥法外,这些都使得人们对司法的正义和权威产生深深的怀疑。近年来,网络爆红的杜培武案、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赵作海案等等都刺痛这国人的心,促使我们反思国家的司法体制,寻找错案产生的原由。然而在这之前,需要对错案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之前学者对错案的定义有客观说、主观说和主客观统一说,但是这三种说法各有自己的缺陷,需要给错案一个更加全面科学的定义,之所以非常重视错案的定义,是为了澄清当前错案一词使用的混乱局面,明晰衡量错案的标准。同时对错案进行定义的过程也是对错案进行分析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有助于认识错案的本质,把握错案的产生的规律,从而为防止错案的发生寻找出路。 遵循这样的思路,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探讨错案的内涵和外延,从逻辑学的角度,对错案的概念进行分析,澄清以往定义的误区,区别错案和冤案、假案以及疑案和可争议案件,重新给错案以全面科学的定义。错案就是形成于诉讼程序(刑事案件以立案为标准)开始之后,针对一个生效的实体性判决,存在足以影响审判结果的认定法律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使得当事人没有得到司法的公平对待。从而回答了错案是什么。第二章主要从错案产生的原因入手,从证据错误、推理错误和适用法律错误三个方面寻找产生错案的原因。从而回答为什么的问题。第三章是探讨错案的标准是法律事实而不是客观真实,因为过去的事实无法再现而且过分追求客观事实反而会诱发刑讯逼供等不法手段。第四章回答怎么办的问题,从保障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健全司法体制和优化司法环境等几个方面针对错案的预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错案 法律事实 客观事实 可争议案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D925.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一章 错案概念辨析11-20
- 第一节 错案的内涵11-14
- 一、形成于立案程序开始之后12
- 二、针对生效的实体性判决12-13
- 三、违反法律事实或法律规则、原则13-14
- 四、不考虑事后判决之改变14
- 第二节 错案的外延14-18
- 一、错案与冤案、假案15
- 二、错案与错误15-16
- 三、错案与悬案、疑案16
- 四、错案与可争议案件16-18
- 第三节 错案的危害18-20
- 一、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18
- 二、对社会的危害18-20
- 第二章 错案成因分析20-28
- 第一节 证据错误或违法产生的错案20-23
- 一、刑讯逼供20-21
- 二、虚假证据21-22
- 三、辨认错误22-23
- 第二节 推理错误产生的错案23-25
- 一、事实推理错误23
- 二、证明标准23-25
- 第三节 法律适用错误产生的错案25-28
- 一、法律适用的原则25
- 二、适用法律的错误25-28
- 第三章 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的艰难选择28-33
- 第一节 客观真实28-29
- 第二节 法律真实29-30
- 第三节 司法遵循的原则:法律真实而非客观真实30-33
- 第四章 司法错案的预防33-39
- 第一节 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33-34
- 一、米兰达警告与沉默权33
- 二、辩护律师到场权33-34
- 第二节 健全司法制度34-35
- 一、健全错案追究责任制34
- 二、司法独立与司法公开34-35
- 第四节 优化司法环境35-39
- 一、提高司法人员素质35-36
- 二、纠正司法错误理念36-37
- 三、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37-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承寿;法律事实辨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蔡任发;浅谈“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张颖颖;刍议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冲突问题[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张玉霞;论法律事实[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5 宋娟;;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偏离与拉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2期
6 黄宏生;;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关系及意义[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7 叶惟;;诉讼中的法律事实[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6期
8 付忠源;;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法学思辨[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9 赵建国;评析法律上的事实[J];律师世界;2001年03期
10 叶惟;认定法律事实的基础[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亚辉;;法律事实探究[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2 刘定华;董岚;;论商法对交易安全的保护[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艺苑;客观事实≠法律事实[N];河北科技报;2003年
2 卓泽渊;法律事实≠客观事实[N];检察日报;2000年
3 主持人 汪洋;区分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增强诉讼证据意识[N];民主与法制;2001年
4 陈子龙;法律事实永远小于事实上的事实[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张掖市正则律师事务所律师 王杰;法律事实无限接近客观事实并非不可求[N];甘肃法制报;2008年
6 文庆;如何看待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N];中国保险报;2012年
7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邓楚开;司法中的“事实”性质属于法律事实[N];检察日报;2009年
8 庄建南;检察执法的基石———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N];法制日报;2004年
9 记者 钟安安;关注法律事实 共议法治建设[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10 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陈荣;“案结事了”标准蕴含司法理念创新[N];人民法院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波;法律事实建构论[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杨建军;论法律事实[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少光;法律事实形成的背后[D];山东大学;2010年
2 宋云红;论法律事实的认定及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飞;论法律事实[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4 周海贝;法律事实概念的再认识[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黄燕;法庭互动中法律事实建构过程的语篇信息处理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6 李玉飞;论司法裁判中法律事实的建构[D];山东大学;2012年
7 李世伟;论作为法哲学基本问题的法律价值和法律事实[D];吉林大学;2011年
8 宋娟;法律事实的形成与正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谢静;司法裁判中法律事实的认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盛泽虎;司法错案的认定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司法错案的认定标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33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