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副卷公开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法院副卷公开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提出“司法公开”改革的口号已有很多年了,国内外关于司法公开问题的研究也已比比皆是,已经达到了相对成熟的程度。然而,就关于法院案卷的副卷问题,研究者却是少之又少。现实生活当中,副卷制度的存在,在给司法活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在我国司法实践当中,依然存在许多法院通过上下级领导请示“暗箱”操纵审判结果,或其它机关不当干预司法等现象,破坏司法公正和权威。而副卷制度的存在,形成了巨大“保护伞”,并将这些行为彻底地掩盖起来。因此,副卷制度所衍生出的问题亟须人们反思。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与“两会”赋予我国“司法公开”制度以时代意义,在我国“司法公开”不断推进的历史时期,及时发现副卷制度的弊病,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有助于确保司法真正地在阳光下运行,提升司法运行的社会效果。副卷制度自存在以来,由其负面作用所造成的非议案件也在不少数。就近几年的司法实践来看,通过揭密副卷内容曝光的审判活动有重庆涪陵区的“最牛公函”、“陕西国土局矿权”案件、太原“复旦博士之父强拆致死”案件等等。在这些案件当中,不同机关之间往来的“公函”,成为了案件判裁的主要力量。虽然许多法院不承认受其影响,强调其确是公正裁判,然而实践当中却有不少的“公函”内容被收录进副卷内。因此,副卷成为了这些“公函”的最佳置地,为公权力腐败提供了滋长的空间。辽宁省本溪市的“周澄案”成为副卷干预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典型案件,同时,该案件自《中国青年报》披露其副卷内幕之后便广受诟病:该案经过领导的请示、合议庭的评议、审判委员会讨论等阶段,然而,这些本应当是独立完成的环节却遭到了上级领导和其它机关的不正当干预,最终导致枉法裁判的作出,损害了当事人周澄的合法权益。可见,副卷制度为除了司法机关之外的其它机关干预司法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司法审判活动仅仅成为了一种形式,失去了定纷止争的意义。若要从根本上铲除副卷这个司法“暗箱”,必须通过副卷公开的方式,将其置于“阳光”之下,接受群众的监督,以便及时纠正司法干预行为,为司法机关公正行使审判权提供一个制度保障。当然,副卷公开也并非易事,还必须处理好副卷公开当中所遭遇的理论困境和实践困境,只有处理好这两组困境,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扫除副卷公开的障碍,达到副卷公开的最终效果。在副卷公开具体做法上,由于当今缺乏与副卷公开相关的有效机制和法律法规,该立法上的空白也成为了本论文写作时的最大难题。鉴于此情况,本文提出理想蓝图,试图从“扫除副卷公开障碍”、“建立副卷公开对象区分制度”、“续造副卷公开法规”三个角度,对副卷公开操作机制进行全面构想,提供解决方式,为副卷公开的实施创造了一些参考依据。现阶段的中国进入了法治建设历史转型期,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法院的副卷公开问题也深深吸引了我。虽然就现有的文献来看,关于副卷制度的研究除了几篇报道和网络文章之外,几乎处于空白阶段,同时外国也不存在副卷这一制度。然而,正是这立法空白,强烈地促使本人对于副卷制度的整体性进行详细研究。同时,也企盼为填补我国副卷研究之空白提供了一点参考意见,从而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使司法制度能更加公正、高效地运转。此外,加之本人参加了的一些关于司法改革与司法公开的论坛与讲座,也对司法公开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种种原因,促成了本人完成该篇论文的写作。
【关键词】:副卷 副卷公开 司法公开 司法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6.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导言9-16
- 一、问题的提出9
- 二、研究价值和意义9-10
- 三、文献综述10-14
- 四、主要研究方法14
- 五、论文结构安排14-16
- 第一章 副卷制度及其问题16-22
- 第一节 副卷制度的形成及其发展16-17
- 一、副卷的概念及其制度形成16
- 二、副卷制度的发展变化16-17
- 第二节 “周澄案”引起的制度反思17-22
- 一、案情再现17-18
- 二、内幕披露18-20
- 三、制度反思20-22
- 第二章 副卷公开的理论困境22-32
- 第一节 “双权” 冲突理论问题22-25
- 一、“双权”的冲突22-24
- 二、副卷中的“双权”博弈24-25
- 第二节 效力位阶理论问题25-28
- 一、“司法解释”位阶争议25-26
- 二、副卷中的位阶冲突26-28
- 第三节 司法独立理论问题28-32
- 一、司法独立特征28-30
- 二、副卷中的司法干预30-32
- 第三章 副卷公开的实践困境32-42
- 第一节 案件请示批复32-34
- 一、案件请示制度概述32
- 二、案件请示制度的新发展32-33
- 三、案件请示批复公开之必要性33-34
- 第二节 合议庭评议笔录34-38
- 一、合议庭评议制度概述34-36
- 二、合议庭评议制度的新思考36-37
- 三、合议庭评议笔录公开之必要性37-38
- 第三节 审判委员会讨论笔录38-42
- 一、审判委员会制度概述38-39
- 二、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再检讨39-40
- 三、审判委员会讨论笔录公开之必要性40-42
- 第四章 副卷公开制度的理性设计42-52
- 第一节 扫除制度障碍42-45
- 一、改革案件请示制度42-43
- 二、优化合议庭评议制度43-44
- 三、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44-45
- 第二节 建立对象区分制度45-48
- 一、对当事人全部公开..45-46
- 二、对其它社会公众部分公开..46-48
- 第三节 创制公开法律规定48-52
- 一、制定不公开内容48-49
- 二、明确公开手段49-51
- 三、增加公开责任追究条款51-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5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5-56
- 后记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华;司法公开与控制的立法思考[J];兰州学刊;2003年03期
2 蒋惠岭;;扫除司法公开的十大障碍[J];中国审判;2010年05期
3 张青;;司法公开应成为法院工作常态[J];法制资讯;2010年11期
4 蒋安杰;王海文;唐连荣;;司法公开:一把开启群众信任的钥匙——上海一中院“司法公开20条意见”研讨会侧记[J];法制资讯;2010年11期
5 顾颖;陈永良;;司法公开的生动实践 上海一中院大力推进司法公开打造阳光法院侧记[J];中国审判;2011年04期
6 王庆廷;;司法公开要“公而有度,开而有序”[J];人民司法;2011年21期
7 张立勇;;网络时代的司法公开[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07期
8 高亚飞;;微博时代的司法公开探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蒋惠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司法公开[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08期
10 包蕾;吴智勇;陈长福;;司法公开与民意沟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鲍慧民;陈丽;顾飞;;“传者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司法公开信息传播的主导模式和路径选择[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司法公开 还有多少工作要做[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记者 王众鸿;甘州法院荣获司法公开示范法院[N];甘肃法制报;2010年
3 本报特约评论员;加强司法公开 推进阳光司法[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傅晓晖 谢志华;临川法院首次入选全国百个“司法公开示范法院”[N];抚州日报;2010年
5 唐光新;凯里法院入选全国百个“司法公开示范法院”[N];法制生活报;2010年
6 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陈荣;司法公开的三重境界[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将司法公开进行到底[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记者 沈刚 通讯员 敖颖婕;上海一中院广纳司法公开良策[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张伟 刘金英;白山中法全面推进司法公开[N];北方法制报;2011年
10 张伟 记者 刘金英;市法院全面推进司法公开[N];长白山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君;司法公开理论及实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2 张碧茵;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司法公开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李佩;我国当前司法公开的制度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
4 韩珊珊;论司法公开的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5 韩昊;司法公开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邵艺;网络时代的司法公开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詹文君;网络时代我国司法公开的维度与例外[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8 张媛聆;裁判文书公开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9 张子正;互联网时代我国司法公开的实践与完善[D];山东大学;2015年
10 李艳芳;微博环境下的司法公开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法院副卷公开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33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