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司法裁判中法律形式主义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7-05-01 10:12

  本文关键词:司法裁判中法律形式主义的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法律形式主义内涵丰富,有待系统梳理。以兰代尔的法律形式主义观点为基础,法律形式主义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极端化阶段、批判排斥阶段与反思复兴阶段。中国司法裁判中,对法律形式主义存有两种态度:排斥法律形式主义与极端适用法律形式主义,且前者占据着主要地位。总体而言,法律形式主义在我国的司法裁判中较为欠缺。我国传统司法中的“情理法”情节、实用主义思维等,在司法中占据主要地位。当前我国司法领域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与法律形式主义的缺乏不无关系。有必要结合中国司法语境,对法律形式主义存有的优点和缺点加以全面审视。与当前司法改革相适应,司法裁判中应提倡温和法律形式主义。法官在一般案件裁判中严格依据演绎逻辑进行推理,在疑难案件审理中审慎考量案件实质,实现审判结果的合法性与公正性。本文主要内容由引言、正文与结语三个部分构成。引言部分阐述了选题缘由、此选题的研究现状与主要研究方法。并对司法裁判的相关问题进行阐释,以明确本文论证的焦点,为正文的展开奠定基础。正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释法律形式主义的基本内涵。通过对法律形式主义进行语义分析,并追溯兰代尔法律形式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法律形式主义内容加以界定。在此基础上,对法律形式主义的产生与演变进行考察。第二部分,分析法律形式主义的优点与缺陷。法律形式主义的基本内涵中体现出对形式正义、法律的确定性与安定性追求。同时,法律形式主义并不是完美的,其忽视了法律的滞后性、条文的模糊性,以及可能存在的恶法危机。第三部分,总结法律形式主义的中国境遇。首先,总结司法裁判中对法律形式主义的“两种态度”,即批判排斥与极端适用。其次,分析两种态度背后的原因,反映出对法律形式主义存在的误解。第四部分,探讨在司法裁判中如何运用温和法律形式主义。首先,对温和法律形式主义的基本含义加以界定。其次,分析温和法律形式主义的科学性。再次,总结温和法律形式主义对中国司法裁判的重要意义。最后,阐述温和法律形式主义的具体运用方法。结语部分,重申温和法律形式主义的思维对我国推进严格司法具有的积极作用,与此相关的研究仍待加强。
【关键词】:法律形式主义 司法裁判 严格司法 形式理性 演绎逻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引言9-15
  • (一) 选题缘由9-12
  • (二) 研究现状12-13
  • (三) 研究方法13-15
  • 一、法律形式主义的内涵与历史演变15-24
  • (一) 法律形式主义的基本内涵15-21
  • 1. 法律形式主义的语义分析15-19
  • 2. 兰代尔的法律形式主义观点19-21
  • (二) 法律形式主义的产生与演变21-24
  • 1. 法律形式主义的产生21-22
  • 2. 法律形式主义的演变22-24
  • 二、法律形式主义的价值与缺陷24-33
  • (一) 法律形式主义的价值追求24-28
  • 1. 法律的形式正义24-26
  • 2. 法律的逻辑理性26-27
  • 3. 法律的安定性27-28
  • 4. 法律的确定性28
  • (二) 法律形式主义的主要缺陷28-33
  • 1. 法律规范的滞后性29-30
  • 2. 法律条文的模糊性30-31
  • 3. “恶法”下的司法不公31-33
  • 三、法律形式主义的中国司法境遇33-49
  • (一) 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33-36
  • 1. 排斥法律形式主义33-34
  • 2. 极端适用法律形式主义34-36
  • (二) “两种态度”的原因分析36-44
  • 1. 有关法律形式主义的误解36-40
  • 2. 传统司法文化的影响40-42
  • 3. 现存法律体系不完备42-43
  • 4. 法官依法裁判素质待提高43-44
  • (三) 聚焦中国法律形式主义的失与乏44-49
  • 1. 古代司法裁判中法律形式主义的缺失44-45
  • 2. 当前司法裁判中法律形式主义的缺乏45-49
  • 四、司法裁判中的温和法律形式主义49-63
  • (一) 温和法律形式主义的基本含义与科学性49-53
  • 1. 温和法律形式主义的基本含义50-51
  • 2. 温和法律形式主义的科学性51-53
  • (二) 温和法律形式主义的意义53-57
  • 1. 有利于优化司法资源配置53-54
  • 2. 有助于推进严格司法54-55
  • 3. 有利于树立法律权威与法律信仰55-56
  • 4. 有益于兼顾合法性与可接受性56-57
  • (三) 温和法律形式主义的运用方法57-63
  • 1. 加强法律解释并构建良法体系57-58
  • 2. 注重法律规范且兼顾社会效果58-59
  • 3. 允许存在例外以顾及个案公正59-63
  •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艺;;司法裁判与情感[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龙飞;;司法裁判与公众情感[J];社科纵横;2009年02期

3 傅贤国;;司法裁判吸纳民意机制之建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谢金梅;温珍奎;;关于司法裁判的若干思考[J];法律适用;2011年09期

5 沈福俊;司法裁判改革探析──兼论司法裁判的判例化[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6 蒋玮;;司法裁判的情感之维[J];新西部(理论版);2014年01期

7 李超峰;徐媛媛;;司法裁判基本问题的法理认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蒋亚东,贺日开;略论司法裁判的执行[J];河北法学;2000年03期

9 瑞吉娜·纽格鲍尔,肖冰,肖风;微调世贸组织司法裁判与《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定》:荷尔蒙牛肉案的教训[J];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04期

10 张卫平;足球裁判与司法裁判[J];中国律师;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贤国;;司法裁判吸纳民意机制之建构[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侯建英;;社会.法.司法裁判的和谐[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2辑)[C];2011年

3 王松;;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4 费长城;袁泉;;社会转型中的司法裁判公信表达——以道德的合理引入为进路[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5 王首佳;;实现依法裁判的途径[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6 郭百顺;;从形式到实质:论刑事判决的合情理性[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沈海风;;司法裁判价值合理性及其实现方式[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彭浩;;社会风险评估纳入司法决策机制的路径选择——基于社会风险预期对司法裁判反向作用的考察[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9 童航;;法院受理征地补偿费分配纠纷的范围——兼论司法裁判与村民自治的边界[A];2014年第五届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0 时永才;王刚;;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兼议值得当事人信赖的民事审判权运行方式[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葛文;司法裁判的弹性[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湖南商学院法学院 胡君;司法裁判正当性的法理依据[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庚向荣;说理是司法裁判文书的生命[N];法制日报;2013年

4 河南省开封县人民法院院长 李鸿彬;切实发挥司法裁判的引导作用[N];人民法院报;2013年

5 石家庄铁道大学 张智远 石家庄经济学院 何昌;基于后果论的司法裁判:原则与方法[N];光明日报;2013年

6 苏亚江;司法裁判不应向“闹访”低头[N];检察日报;2013年

7 汤庆明;民意与司法裁判的冲突及应对[N];江苏经济报;2014年

8 张卫平;足球裁判与司法裁判[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张高翔;司法裁判中的公共政策意识[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河南 徐爱民 法官;司法裁判要扶持更多见义勇为的善意[N];法制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柳;司法裁判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崔军;论司法裁判[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文;司法裁判与社会变迁的互动[D];苏州大学;2006年

2 韦曼辉;司法裁判中利益衡量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裴成君;关于我国民事“执行难”问题的几点探讨[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4 贾紫轩;司法裁判公信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5 陈子盼;司法裁判中法律形式主义的运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6 刘强;司法裁判与修辞论证[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常云云;群众的怨恨批判与司法裁判[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高晶晶;我国司法裁判的民意基础[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9 梅泽杰;中国司法裁判中的情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王孟斐;我国司法裁判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司法裁判中法律形式主义的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38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3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