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过失的注意义务研究
本文关键词:监督过失的注意义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科技和经济迅速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进入了一个布满风险的时代。尤其是工矿、工程、食品药品等领域,公害事件数量激增。为了彻底地处罚和遏制此种恶性事故的发生,在理论界提出了监督过失的概念,在实践中,也开始对相关的领导者、监督者和指挥者的疏忽和管理不善进行处罚。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之而来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程度也逐步加深,但一系列的工程问题、矿难事故、火灾意外、大规模的环境污染、食品药品的公害与日俱增,并且呈上升趋势。我国的法院在处理此种案件时,虽未见“监督过失”的字眼,但是司法工作者都有意无意地引用监督过失理论来处理该类案件,追究监督人的责任。 有些司法工作者称监督过失为“新鲜”词汇,殊不知监督过失在大陆法系刑法学中已被研究多年,但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外先进理论不但可以化解现实中的难题,为准确追究领导责任提供理论依据,还可借引进该理论的机会有力地督促领导者兢兢业业、勤勉认真地工作,以减少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和民众生活安全的公害事件的发生。 本文从大陆刑法学的角度出发,去研究监督过失的问题,,属于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但同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监督过失注意义务的内容是本文的核心问题。笔者在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试图思考与现实的结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立一个认定监督过失的体系,以便准确认定监督过失中监督者的责任。 本文详细阐述了注意义务在监督过失中的二重性表现,此为注意义务在本文中讨论的重点。监督过失在构成方面十分复杂,所以对其加以细致论述具有重大意义。在实践中,要尽量避免监督过失成立范围的不明确,划定一个清晰地追究刑事责任的范围。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逻辑方法、系统方法、比较方法等。结合一些案例、判例进行具体论述。 第一章是监督过失概述。本章首先阐述监督过失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介绍了监督过失与普通过失的区别,明确二者的区别点;其次简要介绍各种过失理论,并且提出认定监督过失的归责法理为新过失理论。 第二章是监督过失注意义务概述,注意义务的基本理论在此得以详细论述,其中主要论述各种过失理论对监督过失注意义务的影响以及监督过失注意义务的内容以及主要来源。监督过失注意义务内容包括结果预见义务和结果回避义务,并且以后者为关键。对监督过失注意义务的来源进行梳理,对各学说进行论证,最后得出注意义务来源分为三种:在业务分工中所要求的注意义务、职务业务所要求的注意义务、法律法规规定的注意义务。 第三章监督过失注意义务的内容,该章为本文的重点章节。主要从监督过失的结果预见义务和结果回避义务两方面来论述。在第一节结果预见义务中提出了结果预见义务的二重性,即监督者不仅要预见被监督者的行为,还要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并且论述了二者的联系;而后提出认定预见可能性并非一定要以“危惧感”说为基础,采用新过失论也是可以解释的,并且论述了认定监督者的预见可能性要考虑的众多因素。在第二节结果回避义务中明确结果回避义务是监督过失注意义务中的最关键因素,与前一节相对应,提出监督过失结果回避义务的双重性即避免被监督者过失行为的义务和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最后在回避可能性方面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解释,使得回避可能性的判断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第四章监督过失注意义务与信赖原则。本章介绍了信赖原则的概念,明确了注意义务的范围可以通过信赖原则得以缩小。提出信赖原则在监督过失中适用并不是无条件的,并借此提出适用该原则的范围和条件。
【关键词】:监督过失 注意义务 预见义务 回避义务 信赖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4;D9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 监督过失概述12-17
- (一) 监督过失与普通过失的分野12-13
- (二) 监督过失的归责法理13-17
- 二、 监督过失注意义务概述17-27
- (一) 诸种过失理论与监督过失注意义务17-19
- (二) 监督过失注意义务的构造19-22
- (三) 监督过失注意义务的来源22-24
- (四) 监督过失注意义务的独特性24-27
- 三、 监督过失注意义务的内容27-42
- (一) 监督过失的结果预见义务27-32
- (二) 监督过失的结果回避义务32-42
- 四、 监督过失注意义务与信赖原则42-49
- (一) 信赖原则的概念42-43
- (二) 信赖原则对监督过失注意义务的影响43-44
- (三) 在监督过失中适用信赖原则的范围44-46
- (四) 在监督过失中适用信赖原则的条件46-49
- 参考文献49-53
- 作者简介53-54
- 后记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军;周绍忠;;监督过失责任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仓军玲;;监督过失犯初论[J];现代商业;2008年06期
3 王会宾;;浅析监督过失理论基础[J];改革与开放;2010年08期
4 李兰英;马文;;监督过失的提倡及其司法认定[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5期
5 李蕤宏;;监督过失理论研究[J];刑事法评论;2008年02期
6 杜焕新;;论监督过失中信赖原则的适用[J];法制与社会;2009年10期
7 郝守才,任彦君;论监管过失理论及其在我国刑法中的运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02期
8 杨冬敏;崔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方面[J];学理论;2010年09期
9 杨建军;;我国法律监督体制与监督过失责任研究[J];刑法论丛;2011年02期
10 王安异;;浅谈监督过失的注意义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克飞;;论被害人注意义务的提倡[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肖海军;;信托投资机构信托义务的一般释义[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3 王仰扩;刘爱国;;安徽省济民肿瘤医院[A];第十九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陈志伟;;浅析物业管理企业对于小区内业主车辆的注意义务与法律责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李明辉;白云霞;;监事对财务报告之法律责任[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张晓东;杨海云;;浅析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及其法律责任[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一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黄人杰;;对上市公司侵权责任的若干思考[A];国际经贸研究论文集(2003年)[C];2003年
8 张颖;;董事的义务浅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赵丽华;;医疗法规与医者维权[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缪雪阳;庞雯;;妇科护士法律意识培养及安全管理[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检院渎职侵权检察厅侦查指挥中心主任、全国检察业务专家 关福金;监督过失理论在渎职行为认定中的适用[N];检察日报;2009年
2 包健;如何认定过失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N];检察日报;2006年
3 乐欣;过失犯罪中如何考察注意义务[N];检察日报;2003年
4 刘飞 王顺堂;失职渎职类违纪的认定[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5 周光权;六项制度创新预防职务犯罪[N];检察日报;2007年
6 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法官 张金星;注意义务必须“注意”[N];北京日报;2004年
7 王岳;医院应尽的注意义务[N];健康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吴涛 通讯员 任明星;兴冲冲下海游泳 哗啦啦恶浪伤人[N];深圳特区报;2005年
9 张晓敏;赴老板小孩满月宴 员工酒后溺水身亡[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魏峗 丁琛;被驳回的缺陷生命之诉[N];医药经济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冠;我国公务员监督过失犯罪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易益典;监督过失犯罪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韩小梅;日本犯罪过失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旭;信托关系中的受托人努力程度、总福利与注意义务[D];山东大学;2012年
5 熊进光;侵权行为法上的安全注意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高建学;过失侵权的注意义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郑丽英;董事损害赔偿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钦杰;英美侵权法上注意义务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武贵振;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专家民事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林旭霞;论虚拟财产权[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云飞;监督过失的注意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陈国娟;监督过失犯罪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帅锋;矿难中监督过失刑事责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冯卉;论监督过失的刑事责任[D];山东大学;2011年
5 蒋涛;医疗犯罪之监督过失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朱艳梅;监督过失犯罪研究[D];烟台大学;2012年
7 梁凌;监督过失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8 宋丹;监督过失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王会宾;监督过失成立犯罪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哲;论监督过失理论在我国渎职犯罪中的运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监督过失的注意义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40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