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恢复性少年司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9 15:36
  恢复性少年司法模式是在福利倾向模式、司法严罚模式无力有效改善少年犯罪问题之情势下,顺应恢复性司法潮流,寻求促进罪错少年顺利复归、有效补偿被害人、恢复社区和谐关系、维护国家法制秩序各目标统一实现,而产生的新型少年司法模式。本文五部分,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四万余字。第一部分,少年司法之恢复性模式及其产生。这一部分简单介绍了少年司法之恢复性模式的内涵。对少年司法之恢复性模式的产生条件,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前提条件。包括:“国家·社会”双本位刑事政策模式的出现、刑事领域救济机制的转型、非刑罚化运动的深入。二是,现实原因。福利倾向模式、刑事模式少年司法无力应对20世纪后半期掀起的青少年犯罪新高潮。第二部分,恢复性少年司法理论的演进与基本内涵。理论演进,主要是恢复性正义观的出现、犯罪观的更新、刑罚观的嬗变。对恢复性少年司法理念的基本内涵,笔者认为主要有:第一,参与上的民主。第二,运作机制的协商。第三,追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第四,追求社会关系的恢复。第三部分,恢复性少年司法之功能与价值。笔者认为恢复性少年司法功能主要有:第一,呵护被害人,重建其健康心理。在恢复性少年司法的交流机制中,被害人得以诉...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少年司法之恢复性模式及其产生
    (一) 少年司法之恢复性模式
    (二) 少年司法恢复性模式之产生
二、恢复性少年司法理论的演进与基本内涵
    (一) 理论演进
    (二) 基本内涵
三、恢复性少年司法的功能与价值
    (一) 重建被害人健康心理
    (二) 成功保护少年
    (三) 有效防卫社会
四、恢复性少年司法之利弊
    (一) 恢复性少年司法之利
    (二) 恢复性少年司法之弊
五、恢复性少年司法之引进
    (一) 性质定位
    (二) 适用范围
    (三) 程序设计
    (四) 参与者及其角色
    (五) 配套制度
    (六) 立法完善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恢复性司法理论国际研讨会”综述[J]. 于改之,崔龙虓.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7(04)
[2]被害人学与犯罪学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索[J]. 高维俭.  河北法学. 2006(07)
[3]论修复性司法[J]. 陈晓明.  法学研究. 2006(01)
[4]刑事法视野中的少年:概念之辨[J]. 姚建龙.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5(03)
[5]现代刑罚目的理论与中国的选择[J]. 王世洲.  法学研究. 2003(03)
[6]论被害人的心理演变[J]. 刘贵萍.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2(05)
[7]美国的少年法庭[J]. 韩建军,斯蒂文·A·德津.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0(02)



本文编号:3445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445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c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