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法庭制度比较研究——以家庭暴力之规制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家事法庭制度比较研究——以家庭暴力之规制为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家庭暴力,特别是家庭中针对妇女的暴力,已成为侵犯妇女人身权利、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之社会问题。人民法院作为预防和处理家庭暴力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家庭正义的维护者,更是家庭暴力防治工作的关键实施者,其在规制家庭暴力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鉴于新形势下家庭暴力暴露出的新问题,在现有的诉讼体系和制度下,法院在规制家暴作用的发挥上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基于包括家庭暴力案件在内的家事案件数量大量增加之现实需要,基于家庭暴力案件特殊性与复杂性之裁判需要,基于提高司法效率和深化司法改革之法治化进程需要,应当建立专门的家事法庭。
【作者单位】: 重庆渝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法务审计部;
【关键词】: 家庭暴力 家事法庭 法律规制
【分类号】:D923.9
【正文快照】: 引言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研究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妇女遭受的最大暴力威胁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家庭内部即来自最亲近的人——丈夫的伤害。家暴不仅带给妇女身体的痛楚,对她们更是精神上的折磨;不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青;中日“家事调停”的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2 陈爱武;;论家事审判机构之专门化——以家事法院(庭)为中心的比较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何渊;;亲密与伤害:美国家庭暴力中受害妇女的法律保护[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1期
4 林森;;家庭暴力出现新特点[J];观察与思考;2008年18期
5 陈樝;;日本家事调停制度研究[J];河北法学;2010年01期
6 蒋懿;;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研究[J];时代法学;2007年06期
7 许少波,尹绪洲;我国家事审判制度之建构[J];开封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李银河;家庭暴力是一种不为人知的传染病[J];社区;2004年23期
9 高媛;;婚姻家庭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师艳荣;;关于日本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思考[J];日本问题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胜伟,喻煌,胡f;我国鉴定人制度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吴建农;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李汉昌,陈金玲;督促程序中债权人的程序障碍——兼论督促程序的发展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林文杰;蒋欣朋;;我国民事诉讼承担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以日本民事诉讼承担制度为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杨红朝;;执行中止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郭志远;;“以人为本”与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童兆洪,林翔荣;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刍论[J];比较法研究;2002年03期
8 熊跃敏;诉讼上和解的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2期
9 沈健;比较与借鉴:鉴定人制度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10 张晓茹;;日本家事法院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勇;;论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和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方式改革与诉权保护原则[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2 曹更海;谭振荣;;我国民事送达制度改革之路径抉择——基于法社会学分析[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3 黄西武;;论海事强制令的适用与完善——从民事保全理论出发[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卷第1期[C];2008年
4 田孟华;;略论司法能动和解的限度[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1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曹如波;公司非讼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潘牧天;民事诉权滥用的侵权责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徐胜萍;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吴杰;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基础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10 周孟炎;民事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雁;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露璐;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菲;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琨;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马晓君;我国民事执行中强制管理制度的构架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小龙;自然债的类型化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丽娟;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光伟;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肖扬;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03年3月11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3年02期
2 任建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4年02期
3 陈樝;;日本家事调停制度研究[J];河北法学;2010年01期
4 陈爱武;;人事诉讼程序的法理与实证[J];金陵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许少波,尹绪洲;我国家事审判制度之建构[J];开封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刘金凌;;浅谈家庭暴力的法律救济[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简-乌素尔,朱晓青;加拿大家庭暴力项目的发展[J];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8 丽见卡·J·库克,黄列;国家根据《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负有的说明责任[J];外国法译评;1998年02期
9 蒋月;;英国防治家庭暴力与保护受害人立法述评[J];政法论丛;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林晔晗 通讯员 段勇;[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贺雪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晓茹;家事裁判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郭美松;人事诉讼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卫玲丹;家事调解程序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晓琴;;凸现人文关怀的刑事判决——浅议马艳淑杀夫案背后深层次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年17期
2 孟令志;;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以警察的介入为视角[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孙丽;家庭暴力立法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郜洁;;论家庭暴力及其法律规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龙著华;家庭暴力及其法律规制[J];行政与法;2002年03期
6 张传伟;;家庭暴力现象的法律规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7 钱慧珍,蒋晓华;“家庭暴力”侵害妇女上海300余妇女向妇联求救[J];道德与文明;1994年02期
8 郭晔;家庭暴力我们该做些什么[J];中国妇运;1999年01期
9 黄新春,李瑞青;家庭暴力及其治理对策[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10 路光仁;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保护[J];中国农村科技;200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冉冉;;浅析家庭冷暴力及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2 许菡若;;刍议我国家庭冷暴力的现状、特点及其危害性[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卢材珍;;家庭暴力现象探微[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4 叶齐华;;家庭暴力中的社会性别问题影响中国女性的发展[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叶齐华;;精神家庭暴力中社会性别问题与思考——实证调查中国夫妻间使用/经历嘲笑行为情况[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唐觐英;;论作为公共讨论的舆论——基于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薛静;杜洪波;;论性的法律规制[A];中国性学会第五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3年
8 李燕霞;罗宁;;从女同和女双家暴现状调查看性别和性向歧视[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9 王行娟;;对家暴施暴者进行教育的心理学基础[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孙苑芳;孙越隆;;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贵阳市个案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法律规制是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必要选择(一)[N];江苏法制报;2006年
2 记者 王永钦;经济独立有利于减少家庭暴力[N];中国妇女报;2005年
3 刘小枫;家庭暴力何日不再[N];人民代表报;2004年
4 乔钟;旅西华人家庭暴力增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盛晓艳;如何预防对儿童的家庭暴力[N];江苏法制报;2008年
6 ;宁波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N];宁波日报;2008年
7 王海鹰 孙飞;应对家庭暴力需要多部门合力[N];中国社会报;2009年
8 黄相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我们该做些什么[N];中国社会报;2009年
9 谭彦叙 吴丽霜;本溪成立家庭暴力预警协调处置中心[N];人民公安报;2009年
10 王丽玲 练红宁;南京市成立家庭暴力庇护中心[N];中国社会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杰;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龚艳;仇恨言论的法律规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立先;金融应急管理的法律规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朱文雁;论英国对诽谤的法律规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张健;专利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柳娜;家庭暴力中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袭:从心理—社会—精神病理—遗传学角度探讨[D];中南大学;2011年
7 汪泽;论对场外衍生产品的法律规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曹霞;可持续发展视野下中国小矿的法律规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向东;我国政府债券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唐钊;污染转移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光宇;家庭暴力法律规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庆鹏;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闫雅蓉;论家庭暴力行为及其法律规制[D];山西大学;2007年
4 李洁;关于甘肃省张掖市家庭暴力现象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0年
5 徐健;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丁彦;论家庭暴力犯罪[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冬然;自我认知和社会支持[D];复旦大学;2010年
8 闫晗;家庭暴力行政执法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纪明希(Michelle Jackson);赋权女性[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杨艳芹;我国家庭冷暴力法律救助措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家事法庭制度比较研究——以家庭暴力之规制为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46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