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指导性案例适用困境与解决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5 20:02

  本文关键词:指导性案例适用困境与解决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制定法一直是法官适用最多、最具说服力最具权威性的判案依据。但是,由于成文法的抽象性和严格的制定程序,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不统一”、“司法效率低下”、“立法滞后”等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不均衡,法律统一适用一直比较困难,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大量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成文法所暴露的缺陷越来越明显。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国从2010年开始确立案例指导制度,并且从2011年开始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指导性案例,以统一法律的适用,解决立法滞后、同案异判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一直是指导性案例发布的主体,从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一批指导性案例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布了十一批56个指导性案例,指导性案例的遴选程序已渐趋成熟,但是指导性案例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情况却差强人意。当前存在着法官适用指导性案例积极性不高、适用形式不统一、对指导性案例的挖掘理解不够深刻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之前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性案例的遴选上,对于指导性案例的具体适用没给予足够重视。在2015年出台的《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实施细则》中也仅仅对于指导性案例引用形式等问题做出了说明,对于指导性案例的适用方法一直没有统一系统的规定。因此,当前对于指导性案例适用方法的研究与统一指导性案例的援引形式是我们应当关注的课题。我国是一个有着成文法传统的国家,法官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对于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运用相当熟练,现在推进案例指导制度,对于法官们确实是一个挑战。我国无判例法传统,法官也不习惯于从案例中寻找判案依据,也无成熟的判例适用技艺,因此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推广不能依靠基层法院自下而上的反馈,而是要自上而下的推进。我国的指导性案例的生成过程是先由基层法院归纳总结,再由最高人民法院筛选总结然后公布,指导性案例既是归纳的终点又是演绎的起点,所以指导性案例拘束力的来源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权威和指导案例本身的说服力。从我国指导性性案例的适用现状来看,当前指导性案例的效力上还未得到普遍的认可,制度上依然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具体适用方法上如何查找案例、判断案件类似、如何引用案例、参照案例,参照哪些部分以及如何在判决书中体现案例是当前面临的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借鉴他国的经验也需要我国法官的不断创新,要学习他国司法技术也要学习判例制度中体现的司法精神。因此,要依靠最高人民法院的权威和指导性案例自身的说服力,使指导性案例在效力上获得普遍认可。通过缜密的制度设计,保障案例指导制度的良性运转。另外,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参照指导案例时,不仅要参照指导性案例裁判要点中对于法律的解释,更要参照指导性案例中体现的法官思维与论述逻辑,以达到案例指导制度的设立初衷,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本文在当前指导性案例的具体适用情况基础上,对指导性案例本身和适用了指导性案例的判决书进行研究,找出当前指导性案例的适用困难之处,并分析产生当前困境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指导性案例的效力渊源、适用方法和应有的制度保障。从效力、制度、方法三个方面着手,解决当前案例指导制度面临的困境,以期对于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有所贡献。
【关键词】:指导案例 适用困境 效力渊源 制度保障 适用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2
【目录】:
  • 硕士论文摘要2-4
  • Abstract4-10
  • 导言10-18
  • 一、问题的提出10-11
  • 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11-12
  • 三、文献综述12-15
  • 四、主要研究方法15-16
  • 五、论文结构16-17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17-18
  • 第一章 指导性案例的适用现状与困境18-27
  • 第一节 指导性案例的适用现状18-20
  • 一、整体适用情况18
  • 二、援引方式多样18-19
  • 三、办案法官态度消极19-20
  • 第二节 现有指导性案例适用困境20-23
  • 一、缺乏统一的案例适用方法20-21
  • 二、案例中的思维方法提炼困难21-22
  • 三、案例引用缺乏统一形式22-23
  • 第三节 适用困境产生的原因23-27
  • 一、缺乏判例适用传统23-24
  • 二、可引用部分不明确24-25
  • 三、指导性案例适用缺乏制度保障25-27
  • 第二章 域外判例制度的发展与借鉴27-36
  • 第一节 英、美判例法27-31
  • 一、遵循先例的原则27-28
  • 二、先例的要素与效力28
  • 三、司法的技艺28-31
  • 第二节 德国判例制度31-33
  • 一、德国判例的编撰传统31-32
  • 二、判例的效力32
  • 三、判例偏离及其报告制度32-33
  • 第三节 日本判例制度33-36
  • 一、判例的界定与提炼33-34
  • 二、判例的效力34-35
  • 三、判例的变更35-36
  • 第三章 指导性案例的结构与效力36-46
  • 第一节 指导性案例结构分析36-40
  • 一、标题与关键词36-37
  • 二、裁判要点与相关法条37-38
  • 三、基本案情、裁判结果与裁判理由38-39
  • 四、指导性案例具有“指导性”的部分39-40
  • 第二节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渊源40-43
  • 一、发布主体的权威性40-41
  • 二、案例本身的说服力41-42
  • 三、类比推理的优势42-43
  • 第三节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位阶43-46
  • 一、指导性案例与法律规范43-44
  • 二、指导性案例与司法解释44
  • 三、指导性案例的独特价值44-46
  • 第四章 指导性案例适用的制度保障46-53
  • 第一节 指导性案例的排除适用与援引制度46-48
  • 一、指导性案例排除适用说明制度46-47
  • 二、指导性案例的援引制度47-48
  • 第二节 指导性案例剔除制度48-50
  • 一、因与制定法冲突而剔除48-49
  • 二、因源判决效力变更而剔除49
  • 三、因与法律原则相冲突而剔除49-50
  • 第三节 指导性案例适用的培训与考核制度50-53
  • 一、增设培训机制50-51
  • 二、建立激励机制51-52
  • 三、完善监督机制52-53
  • 第五章 指导性案例适用的方法53-64
  • 第一节 指导性案例的检索53-56
  • 一、根据法条检索53-54
  • 二、根据“案由——关键词”检索54-55
  • 三、指导案例类型化筛选55-56
  • 第二节 指导案例——待决案件类似判断方法56-60
  • 一、基本事实类似56-58
  • 二、法律关系类似58-59
  • 三、“差异点”的寻找59-60
  • 第三节 指导性案例的参照与援引60-64
  • 一、参照指导性案例中的思路与技巧60-61
  • 二、参照指导性案例的价值倾向61-62
  • 三、指导性案例的援引形式62-64
  • 结语64-65
  • 参考文献65-71
  • 附录71-7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4-75
  • 后记75-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瑰华;;指导性案例的概念之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刘作翔;徐景和;;解读指导性案例的适用技术[J];法制资讯;2011年05期

3 孙国祥;;从柔性参考到刚性参照的嬗变——以“两高”指导性案例拘束力的规定为视角[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资琳;;法治中国语境下指导性案例的分类适用[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05期

5 王杏飞;;指导性案例的法哲学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年06期

6 董v,

本文编号:346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46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c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