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内蒙古牧区土地确权纠纷及其解决

发布时间:2017-05-10 12:00

  本文关键词:论内蒙古牧区土地确权纠纷及其解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内蒙古牧区土地确权过程中影响确权工作或受确权工作影响的一系列土地纠纷,涉及牧区草场与耕地、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相关收益等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内蒙古牧区土地确权纠纷产生背景和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几类比较典型的土地确权纠纷情况及纠纷解决机制,并结合内蒙古牧区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和完善当地土地确权纠纷的解决机制方面的看法和建议。本文所指的“土地”泛指内蒙古牧区牧区的土地资源,主要指耕作用地以及草原牧场等。全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讨论内蒙古牧区土地确权纠纷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主要说明在全国土地制度的改革及近几年党和国家颁布实施的惠农惠牧政策的背景下,出现了民族地区土地本身价值及其附加值不断提升的现象,又由于内蒙古特有的牧区土地利用传统与全国施行的土地制度不相适应,加上长久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部分机关在确权登记时工作不到位,最终导致了牧区土地确权纠纷的不断攀升。第二章主要分析内蒙古牧区在土地确权过程中出现的几类典型纠纷。包括违法转包纠纷、基本草原违法征占用纠纷、地块界线不清纠纷以及相邻侵权纠纷等纠纷类型。这些纠纷要么影响土地确权,要么由土地确权引起,从性质上看,既存在民事纠纷,也存在行政纠纷。第三章主要分析内蒙古农村牧区土地确权纠纷解决机制的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重点评价每种纠纷解决机制对于解决农地确权纠纷具有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四章主要针对目前民族地区牧区土地确权纠纷解决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完善建议包括制度设计层面、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纠纷救济机制等三方面。
【关键词】:内蒙古 农村 草牧场确权纠纷 土地纠纷解决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5
  • 引言15-17
  • 第一章 内蒙古牧区土地确权纠纷产生的背景与原因17-25
  • 第一节 内蒙古牧区土地确权登记纠纷产生的背景17-20
  • 一、土地制度改革与民族地区土地权属变化17-19
  • 二、惠农惠牧政策的实施与土地确权问题19-20
  • 第二节 内蒙古牧区土地确权纠纷产生的原因20-25
  • 一、民族地区土地经济价值的上升20-21
  • 二、承包到户政策与牧区土地使用现状不相适应21-22
  • 三、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22-24
  • 四、确权登记机关工作不规范24-25
  • 第二章 内蒙古牧区土地确权纠纷的类型与表现25-40
  • 第一节 违法转包纠纷25-28
  • 一、违法转包纠纷的类型25-26
  • 二、违法转包纠纷产生的原因26-27
  • 三、内蒙古牧区草场违法转包纠纷实例分析27-28
  • 第二节 基本草原违法征占用纠纷28-34
  • 一、基本草原违法征占用纠纷的法律规制29-30
  • 二、基本草原违法征占用纠纷的产生原因30-32
  • 三、内蒙古基本草原违法征占用纠纷类型及实例32-34
  • 第三节 地块界线不清纠纷34-37
  • 一、地块界线不清纠纷的表现与原因35
  • 二、内蒙古地块界线不清纠纷实例分析35-37
  • 第四节 相邻侵权纠纷37-38
  • 一、相邻侵权纠纷的表现37
  • 二、相邻侵权纠纷的产生原因37-38
  • 第五节 其他潜在纠纷38-40
  • 一、征地后承包到期草牧场再分配纠纷38-39
  • 二、基层干部和集体组织确权不作为纠纷39-40
  • 第三章 内蒙古牧区土地确权纠纷解决机制的运行分析40-49
  • 第一节 目前民族地区的土地确权纠纷解决机制40-43
  • 一、民族地区的土地确权纠纷解决机制概述40-41
  • 二、内蒙古牧区土地确权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各自特点41-43
  • 第二节 内蒙古牧区土地确权纠纷解决机制的运行43-45
  • 一、案情简介44
  • 二、该案纠纷解决机制分析44-45
  • 第三节 民族地区土地确权纠纷解决机制存在问题45-49
  • 一、和解机制解决土地确权纠纷的存在问题45-46
  • 二、调解机制解决土地确权纠纷的存在问题46-47
  • 三、行政处理机制解决土地确权纠纷的存在问题47
  • 四、诉讼机制解决土地确权纠纷的存在问题47-49
  • 第四章 完善民族地区土地确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49-56
  • 第一节 完善民族地区的土地管理制度49-53
  • 一、创新牧区土地利用制度49-51
  • 二、鼓励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51
  • 三、健全确权监督检查体系51-52
  • 四、加强集体组织的治理52
  • 五、落实确权登记颁证工作52-53
  • 第二节 完善牧区土地的相关法律法规53-54
  • 一、出台针对草地利用类型的土地法规53-54
  • 二、加强对农牧民土地法律的宣传教育54
  • 第三节 完善民族地区多元纠纷救济机制54-56
  • 一、在自力救济机制中善于利用民族习惯54-55
  • 二、在公力救济机制中充分运用民族资源55-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J];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2年12期

2 ;土地确权最后期限——2012年底[J];江淮;2011年06期

3 ;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全面启动[J];乡村科技;2011年12期

4 万波;;让农民的土地物权有据可依——湖南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纪实[J];国土资源导刊;2012年08期

5 张因;唐贤健;;加快土地确权 促进三农发展[J];中国粮食经济;2013年04期

6 夏柱智;;从多地试点看农村土地确权[J];南风窗;2013年25期

7 宗禾;;土地确权:让每块土地都有“身份证”——农村土地确权法规政策问答[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4年08期

8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自治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07年17期

9 于猛;;明年底力争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J];共产党员;2011年12期

10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J];延安市人民政府政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聂能清;;抓住重点 解决难点 加快垦区土地确权工作的顺利进展[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万江;;资源禀赋与行为选择:成都土地确权背后的公平观[A];2009年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晓旭;杨林超;金晶;贺超;;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研究[A];绿色发展与管理创新——第七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抓住机遇,做好土地确权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A];福建农垦实践与探索(第二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小健;农村土地确权年底基本完成[N];海南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高山;土地确权:栖乐垭人的新实践[N];南充日报;2009年

3 邓红兵 本报记者 张琴;安宁镇展开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N];凉山日报(汉);2010年

4 主持人:李彦赤;土地确权有利于完善农村要素市场[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

5 赵敏 杨俊兰;太原小店区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6 李继文 张军社;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圆满完成[N];太行日报;2012年

7 彭迈;农村土地确权的现代金融意义[N];学习时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陈建萍;土地确权将是农民致富的起点[N];人民政协报;2013年

9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郑风田;一号文件提速农村土地确权登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晓;土地确权后的信贷创新[N];农村金融时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成;治理视域下农村土地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程鹏;农村土地确权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怀朋;农村土地确权实施方案优化设计与推进措施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4 梁晓燕;我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5 曾妮;农村土地确权流转下的乡村治理转型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6 曹志立;农村土地确权政策执行差异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范聪聪;土地确权背景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8 莎其拉;论内蒙古牧区土地确权纠纷及其解决[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9 桂攀;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破解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的难题[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10 黄莉;土地确权的农户感知价值理论与实证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论内蒙古牧区土地确权纠纷及其解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54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7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