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定公证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7 19:18
公证是一种以预防为宗旨的法律制度。它通过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达到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维护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公证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2006年《公证法》正式实施后,公证机构由原来的行政机关转型为独立承担责任的民事证明机构,无疑是社会改革的一个重大进步。但《公证法》规定了更高层次和更加规范的公证组织和程序要求,公证职能却因为对法定公证的立法缺失而使逐步弱化,公证改革陷入困境。本文拟从探讨公证权的特殊性质入手,把公证权界定为一项社会公共权力,通过对国外公证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与启迪、我国现阶段公证制度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得出了“法定公证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应当加以充分重视和完善”这一结论。本文还正面回应了对法定公证制度的几种存疑态度,这是本文的创新所在。论文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简要提及了公证的重要意义、改革方向和存在的问题,说明了论文的目的。第二部分是公证权的性质及公证的立法地位。分别论述了公证权是一项社会公共权力、公证权不同于司法权、公证权不同于行政权、公证机构不同...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关于法定公证制度的文献综述
1.1.1 公证权的性质和功能
1.1.2 我国公证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1.1.3 我国公证制度的立法现状
1.1.4 两大法系法定公证立法模式之比较
1.1.5 我国学界对法定公证的态度
1.1.6 现行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
1.1.7 中国法定公证制度的完善思考
1.2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的思路和结构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不足
2. 公证权性质及公证的立法地位
2.1 公证权是一项社会公共权力
2.2 公证权不同于司法权
2.3 公证权不同于行政权
2.4 公证机构不同于一般社会中介组织
2.5 公证具有其他组织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3. 国外公证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与启迪
3.1 以法定公证为基石的大陆法系国家公证制度
3.2 普通法系国家的公证制度
3.3 国外公证制度对我国的启迪
4. 我国公证制度的传承与变迁
4.1 我国古代公证体现了实质性公证的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2 我国现代公证制度来源于大陆法系国家,与其他法律制度相配套,具有完备的制度基础
5. 我国公证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5.1 公证组织程序大力强化
5.2 公证的法定职能不断弱化
5.3 公证职能的弱化带来诸多现实问题
5.3.1 引发大量矛盾纠纷
5.3.2 增加大量司法成本
5.3.3 偏远地区群众办证难
5.3.4 公证执业环境恶劣
5.3.5 降低了公证的社会公信力
6. 对法定公证制度几种存疑态度的回应
6.1 登记制度可以代替法定公证吗
6.1.1 功能不同
6.1.2 运行机制不同
6.1.3 保护程度不同
6.2 法定公证违反"意思自治"原则吗
6.2.1 法定公证制度能为意思自治的合法性提供监督
6.2.2 法定公证能为意思自治的实现提供保障
6.2.3 法定公证与当事人真实意思表达并不冲突
6.3 法定公证违背便民原则吗
6.3.1 法定公证有利于当事人利益
6.3.2 法定公证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
6.3.3 公证收费低廉可控,不应成为回避法定公证的理由
6.4 法定公证会造成法律服务的不公平竞争吗
6.4.1 公证与律师服务方式和领域不同
6.4.2 公证机构与一般中介组织性质不同
6.5 法定公证会增加司法成本吗
6.5.1 公证是一项以事前预防为主的机制,能有效减少诉讼
6.5.2 大陆法系国家由于法定公证的大量实施,司法成本远低于英美法系国家
6.5.3 大量诉讼使我国基层法院已经不堪讼累,亟需建立有效的纠纷预防机制
7. 我国法定公证制度的完善思考
7.1 法定公证符合我国国情,应当加以重视和完善
7.2 我国民事立法中应当明确界定法定公证事项的范围
7.3 我国《公证法》和相关法律规章中应当严格规定法定公证的程序和责任
7.4 我国《民事诉讼法》、《证据法》和相关立法中应当确定法定公证的证明力、执行力和救济途径
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简论法定公证原则[J]. 邬德臣. 消费导刊. 2007(09)
[2]国外与台湾地区公证制度对公证权的定位[J]. 王京. 中国司法. 2007(03)
[3]从“活人被公证为死人”看我国公证法律责任问题[J]. 林广华. 中国发展观察. 2007(02)
[4]社会权力与和谐社会[J]. 江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04)
[5]公证制度与民法典[J]. 徐国栋. 中国司法. 2005(07)
[6]法国公证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与实践[J]. 程春明. 中国司法. 2005(06)
[7]《公证法》(草案)若干问题的思考[J]. 余光辉. 中国司法. 2005(05)
[8]中国公证制度模式选择[J]. 王公义. 中国司法. 2005(03)
[9]西方国家公证制度及其启示[J]. 裴晓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10]论第三部门与公共权力的关系[J]. 刘星. 江海学刊. 2003(03)
本文编号:3552573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关于法定公证制度的文献综述
1.1.1 公证权的性质和功能
1.1.2 我国公证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1.1.3 我国公证制度的立法现状
1.1.4 两大法系法定公证立法模式之比较
1.1.5 我国学界对法定公证的态度
1.1.6 现行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
1.1.7 中国法定公证制度的完善思考
1.2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的思路和结构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不足
2. 公证权性质及公证的立法地位
2.1 公证权是一项社会公共权力
2.2 公证权不同于司法权
2.3 公证权不同于行政权
2.4 公证机构不同于一般社会中介组织
2.5 公证具有其他组织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3. 国外公证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与启迪
3.1 以法定公证为基石的大陆法系国家公证制度
3.2 普通法系国家的公证制度
3.3 国外公证制度对我国的启迪
4. 我国公证制度的传承与变迁
4.1 我国古代公证体现了实质性公证的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2 我国现代公证制度来源于大陆法系国家,与其他法律制度相配套,具有完备的制度基础
5. 我国公证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5.1 公证组织程序大力强化
5.2 公证的法定职能不断弱化
5.3 公证职能的弱化带来诸多现实问题
5.3.1 引发大量矛盾纠纷
5.3.2 增加大量司法成本
5.3.3 偏远地区群众办证难
5.3.4 公证执业环境恶劣
5.3.5 降低了公证的社会公信力
6. 对法定公证制度几种存疑态度的回应
6.1 登记制度可以代替法定公证吗
6.1.1 功能不同
6.1.2 运行机制不同
6.1.3 保护程度不同
6.2 法定公证违反"意思自治"原则吗
6.2.1 法定公证制度能为意思自治的合法性提供监督
6.2.2 法定公证能为意思自治的实现提供保障
6.2.3 法定公证与当事人真实意思表达并不冲突
6.3 法定公证违背便民原则吗
6.3.1 法定公证有利于当事人利益
6.3.2 法定公证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
6.3.3 公证收费低廉可控,不应成为回避法定公证的理由
6.4 法定公证会造成法律服务的不公平竞争吗
6.4.1 公证与律师服务方式和领域不同
6.4.2 公证机构与一般中介组织性质不同
6.5 法定公证会增加司法成本吗
6.5.1 公证是一项以事前预防为主的机制,能有效减少诉讼
6.5.2 大陆法系国家由于法定公证的大量实施,司法成本远低于英美法系国家
6.5.3 大量诉讼使我国基层法院已经不堪讼累,亟需建立有效的纠纷预防机制
7. 我国法定公证制度的完善思考
7.1 法定公证符合我国国情,应当加以重视和完善
7.2 我国民事立法中应当明确界定法定公证事项的范围
7.3 我国《公证法》和相关法律规章中应当严格规定法定公证的程序和责任
7.4 我国《民事诉讼法》、《证据法》和相关立法中应当确定法定公证的证明力、执行力和救济途径
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简论法定公证原则[J]. 邬德臣. 消费导刊. 2007(09)
[2]国外与台湾地区公证制度对公证权的定位[J]. 王京. 中国司法. 2007(03)
[3]从“活人被公证为死人”看我国公证法律责任问题[J]. 林广华. 中国发展观察. 2007(02)
[4]社会权力与和谐社会[J]. 江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04)
[5]公证制度与民法典[J]. 徐国栋. 中国司法. 2005(07)
[6]法国公证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与实践[J]. 程春明. 中国司法. 2005(06)
[7]《公证法》(草案)若干问题的思考[J]. 余光辉. 中国司法. 2005(05)
[8]中国公证制度模式选择[J]. 王公义. 中国司法. 2005(03)
[9]西方国家公证制度及其启示[J]. 裴晓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10]论第三部门与公共权力的关系[J]. 刘星. 江海学刊. 2003(03)
本文编号:3552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55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