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制度再合理化研究 ——对《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的决定》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2-15 04:48
我国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即由依法定程序产生的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审判活动并行使与法官同等的审判权力。由于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长期以来并未体现出其应有的功能价值,理论界和司法实际部门曾一度出现了陪审制度的存废争议。因此,重新审视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价值功能就成为法律界无法回避的课题。基于这一严肃课题的紧迫性,全国人大先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而优先完成了对人民陪审制度的立法改革,并颁布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旨在解决先前的人民陪审制度规定过于笼统而导致实践操作无度的问题,使陪审制度的运作进入了一种规范状态。但由于构思《决定》的理念局限,在已经过去的执行期里,笔者发现,《决定》本身仍然存在进一步合理规制的必要。因此笔者在构思本文的过程中,选择了使我国现行《决定》更趋合理化的视角作为对我国陪审制度研究的切入点。笔者在写作本论文过程中,着重分析了《决定》条款的自身缺陷以及在实践层面所遭遇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套使人民陪审制度更加合理化的方案,以期能对彰显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成果的人民陪审制起到实质的推进作用。本文共分导论和五个章节以及结语。导论主要介绍选题...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我国陪审制度的历史与立法规定
第一节 我国陪审制度的演变历史
一、新中国成立前革命根据地的人民陪审制度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陪审制度
第二节 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立法规定 (展示具体的立法变化)
第二章 域外陪审制度流变研究
第一节 英国陪审制度
第二节 美国陪审制度
第三节 德国陪审制度
第四节 法国陪审制度
第三章 各国陪审制度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两大法系陪审制度的比较
一、历史传统
二、法律文化
三、诉讼理念
四、价值目标
五、运作模式
第二节 我国与两大法系陪审制度的比较
一、文化传统
二、历史发展
三、诉讼理念
四、法律语境
第四章 《决定》的实施情况分析与评估
第一节 《决定》颁布前学者对陪审制度的存废之争
一、废除论
二、完善论
三、引进陪审团制度
四、笔者的倾向
第二节 《决定》的实施情况及缺陷问题评述
一、《决定》的实施情况
二、《决定》存在的缺陷问题评述
三、《决定》条款的问题
第三节 人民陪审制度再合理化障碍分析
一、陪审员素质偏低与所任职工作复杂、专业的矛盾
二、所选陪审员具有广泛代表性与实际参审陪审员狭窄的矛盾
三、陪审员的独立性与屈从权威心理的矛盾
第五章 人民陪审制度的再合理化建议
第一节 陪审制度再合理化的指导原则
一、程序正义原则
二、展望未来与立足现实相结合
三、优势互补原则
四、法为大众之法原则
五、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六、公正与效率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 陪审制度引发的法理学问题
一、陪审制度与公民权
二、陪审制度与司法独立
三、陪审制度的运行成本分析
第三节 《决定》再合理化的具体构想
一、宪法地位的确立,颁布《人民陪审员法》
二、细化人民陪审员的权利、义务
三、明确陪审员的权力(职权)
四、明确界定使用陪审制度的案件范围
五、大专文化要求与陪审员广泛代表性之间矛盾的解决
六、陪审员的选任程序修正
七、陪审员的管理程序
八、补贴、报酬问题分析
九、建立对陪审员的有效保障机制
十、对陪审员的监督以及责任追究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民权与公民社会[J]. 郭道晖. 法学研究. 2006(01)
[2]中西方陪审制度之比较研究[J]. 陈明静. 辽宁警专学报. 2005(04)
[3]两大法系陪审模式论——一个比较法律文化的角度[J]. 高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6)
[4]人民陪审制劣根性散谈[J]. 欧阳爱辉.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01)
[5]陪审团移植的成败及其启示——以法国为考察重心[J]. 易延友. 比较法研究. 2005(01)
[6]论在我国建立人民陪审员制度——兼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J]. 任凡,倪明.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1)
[7]美国陪审团制度的功能及其对我国审判制度改革的启迪[J]. 卢淑和,饶世权.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S2)
[8]英国陪审团的没落——小议英国司法改革中的陪审制度改革[J]. 张亚辉. 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6)
[9]论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 段启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10]人民陪审制的理念与发展[J]. 吴明童,段莉琼. 中国司法. 2004(08)
本文编号:3625949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我国陪审制度的历史与立法规定
第一节 我国陪审制度的演变历史
一、新中国成立前革命根据地的人民陪审制度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陪审制度
第二节 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立法规定 (展示具体的立法变化)
第二章 域外陪审制度流变研究
第一节 英国陪审制度
第二节 美国陪审制度
第三节 德国陪审制度
第四节 法国陪审制度
第三章 各国陪审制度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两大法系陪审制度的比较
一、历史传统
二、法律文化
三、诉讼理念
四、价值目标
五、运作模式
第二节 我国与两大法系陪审制度的比较
一、文化传统
二、历史发展
三、诉讼理念
四、法律语境
第四章 《决定》的实施情况分析与评估
第一节 《决定》颁布前学者对陪审制度的存废之争
一、废除论
二、完善论
三、引进陪审团制度
四、笔者的倾向
第二节 《决定》的实施情况及缺陷问题评述
一、《决定》的实施情况
二、《决定》存在的缺陷问题评述
三、《决定》条款的问题
第三节 人民陪审制度再合理化障碍分析
一、陪审员素质偏低与所任职工作复杂、专业的矛盾
二、所选陪审员具有广泛代表性与实际参审陪审员狭窄的矛盾
三、陪审员的独立性与屈从权威心理的矛盾
第五章 人民陪审制度的再合理化建议
第一节 陪审制度再合理化的指导原则
一、程序正义原则
二、展望未来与立足现实相结合
三、优势互补原则
四、法为大众之法原则
五、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六、公正与效率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 陪审制度引发的法理学问题
一、陪审制度与公民权
二、陪审制度与司法独立
三、陪审制度的运行成本分析
第三节 《决定》再合理化的具体构想
一、宪法地位的确立,颁布《人民陪审员法》
二、细化人民陪审员的权利、义务
三、明确陪审员的权力(职权)
四、明确界定使用陪审制度的案件范围
五、大专文化要求与陪审员广泛代表性之间矛盾的解决
六、陪审员的选任程序修正
七、陪审员的管理程序
八、补贴、报酬问题分析
九、建立对陪审员的有效保障机制
十、对陪审员的监督以及责任追究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民权与公民社会[J]. 郭道晖. 法学研究. 2006(01)
[2]中西方陪审制度之比较研究[J]. 陈明静. 辽宁警专学报. 2005(04)
[3]两大法系陪审模式论——一个比较法律文化的角度[J]. 高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6)
[4]人民陪审制劣根性散谈[J]. 欧阳爱辉.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01)
[5]陪审团移植的成败及其启示——以法国为考察重心[J]. 易延友. 比较法研究. 2005(01)
[6]论在我国建立人民陪审员制度——兼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J]. 任凡,倪明.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1)
[7]美国陪审团制度的功能及其对我国审判制度改革的启迪[J]. 卢淑和,饶世权.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S2)
[8]英国陪审团的没落——小议英国司法改革中的陪审制度改革[J]. 张亚辉. 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6)
[9]论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 段启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10]人民陪审制的理念与发展[J]. 吴明童,段莉琼. 中国司法. 2004(08)
本文编号:3625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625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