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当代中国农村民事调解过程的制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17 07:33
  本文运用制度理论的研究框架,从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两个层面对民事调解的形式做出了新的理解,将民事调解划分为基于道德、习俗、惯例等非正式制度的非正式的民间调解与基于法律等正式制度的正式的法院调解两种基本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农村民事调解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农村民事调解作为一种农村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非正式的民间调解与正式的法院调解在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独特的作用。本文从制度角度研究当代中国农村民事调解过程,不仅拓展了社会学研究的视野与范围,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当今建构社会主义和谐农村也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文献综述
    (一) 制度研究综述
    (二) 调解研究综述
二、研究框架
    (一) 制度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二) 民事调解及其特征
三、我国农村民事调解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一) 我国传统农村社会民事调解的历史发展
    (二) 我国传统农村社会民事调解的种类和特点
    (三) 当代中国农村民事调解的现状与困境
四、当代中国农村民事调解过程的制度分析
    (一) 非正式的民间调解
    (二) 正式的法院调解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论基层人民调解制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陈湘清.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07)
[2]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调解机制[J]. 张桂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6(03)
[3]和谐社会与我国的民事调解立法[J]. 仇鹏.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4]我国民事调解制度的现状简析及改革浅见[J]. 陈锋.  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6(03)
[5]浅议民事调解制度[J]. 田丽华.  前沿. 2006(03)
[6]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 梁胜利.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03)
[7]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J]. 吴军.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6(01)
[8]论人民调解在农村存在的根源及其机制完善[J]. 段晓梅,王向华,谢玄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9]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关系维持——从“熟人信任”到“制度信任”[J]. 王建民.  甘肃社会科学. 2005(06)
[10]和谐社会背景下民事调解制度的构筑[J]. 赵春兰.  学术交流. 2005(08)

硕士论文
[1]论民间调解制度及其重塑[D]. 朱战芳.中共中央党校 2005
[2]论我国传统调解制度的继承与改造[D]. 刘艳芳.安徽大学 2005
[3]非正式制度与乡村制度变迁研究[D]. 李怀.西北师范大学 2003
[4]制度差异:对东西差距的一种解读[D]. 杨宜苗.东北财经大学 2002
[5]社区人民调解的制度分析[D]. 谢俏洁.华东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629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629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6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