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检察监督的现实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7-05-20 11:11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民事检察监督的现实必要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自民事检察制度设置以来,就存在着关于其性质、地位、影响力及其合理性等方面的争议。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检察院民事检察监督的部分有了调整、修改,具体来说包括细化和扩充了抗诉事由,明确了再审审查期限,增加了检察建议等几个方面。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代表着立法机关的立法取向乃进一步完善、强化人民检察院的检察监督权。 本文以《民事诉讼法》的修订为背景,探讨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设置的基本原理。首先,我国检察权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其合理性来自于人大的授权。检察权是制衡法院审判权的公权力。由于公正性价值优先于效率价值,所以设置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确为合理。其次,我国缺少西方三权分立国家中的政党相互监督机制,加上我国历史上缺乏司法中立的传统,对审判权的外部制约显得必要。最后,从现行法角度考察我国检察机关的设置。 学理上存在着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合理性的争议,反对的观点认为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冲击了既判力制度,破坏了当事人之间的诉讼平衡。笔者认为,首先,从民事判决既判力制度来看,将其服务的三个目的和实现法律正义这一价值相比时,可以发现既判力制度并不是不可撼动丝毫的制度。民事检察制度的设置目的在于监督法院审判权、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并且该制度是以尊重法院权威为前提,检察机关的角色是法律监督者,并不代替法院行使审判权。其次,民事检察制度乃维护审判程序之公正性、合规性,民事检察监督活动对诉讼当事人造成的影响是诉讼利益的影响而非诉讼地位的影响,现实中可能存在多种当事人地位不平等的情形,检察机关的介入不是破坏诉讼平衡而是试图修复、保持诉讼结构的平衡。主流观点认为,检察机关的调查核实权是有界限、有条件的。第三,分析中国目前司法现状,存在司法制度缺乏中立性、当事人救济途径狭窄等问题,近年民事检察工作成果显著也表明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之设立确有现实必要,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审慎原则的提出是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重要内涵之一,依法监督、规范监督、有限监督、善于监督是民事检察工作的方向。民事检察权正确、适当的行使是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民事检察 民事抗诉 审慎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5.1;D926.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导论9-12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9-10
- 二、文献综述10-12
-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及其基本精神12-15
-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的修订12-13
- 一、扩大监督范围12-13
- 二、增加监督方式13
- 三、强化监督手段13
-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修订的基本精神13-15
- 第二章 民事检察制度原理15-22
- 第一节 从权力配置角度看检察机关的设置15-17
- 一、我国国情下的权力配置15-16
- 二、检察权是对审判权的制衡16
- 三、公正性价值优先16-17
- 第二节 从权力制约角度看检察机关的设置17-19
- 一、我国国情下的权力制约17-18
- 二、特定历史环境的桎梏18-19
- 三、外部制约的必要性19
- 第三节 从现行法角度看检察机关的设置19-22
- 一、实体规定19-20
- 二、程序规定20-22
- 第三章 关于民事检察制度的两个学理争议22-28
- 第一节 民事检察制度与既判力22-24
- 一、民事检察制度的目的22-23
- 二、民事检察制度以尊重法院权威为前提23-24
- 三、检察机关的定位24
- 第二节 民事检察制度与诉讼平衡24-28
- 一、民事检察权的设置目的24-25
- 二、民事检察指向的对象是司法程序25-26
- 三、正确区分诉讼地位和实体利益26
- 四、当事人诉讼平等并非实然26-27
- 五、调查核实权是否影响诉讼平衡?27-28
- 第四章 理论到现实——以中国司法现状为基础28-32
- 第一节 司法体制缺乏中立性28-29
- 一、权力本位思想严重28
- 二、司法人员素质不高28-29
- 第二节 当事人救济途径狭窄29-30
- 第三节 民事检察监督现状30-32
- 一、维护司法权威、促进司法公正30-31
- 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稳定和谐31-32
- 第五章 正确、审慎行使民事检察权32-36
- 第一节 审慎原则的必要性32-34
- 一、权力制约32
- 二、制度化和程序化32-33
- 三、民事诉讼的性质33
- 四、检察建议的存在33-34
- 第二节 正确行使民事检察权34-36
- 一、完善监督理念34-35
- 二、法律监督与自身监督并重35
- 三、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35-36
- 结束语36-37
- 主要参考文献37-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桂明;;民事检察监督之存废、定位与方式[J];法学家;2006年04期
2 谢佑平;周颖;;冲突与协调: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J];法学家;2006年04期
3 王志坤;黄笔镜;;民事检察的面相——一个研究性述评[J];法学家;2010年03期
4 甄贞;温军;;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职权配置研究[J];法学家;2010年03期
5 陈卫东,郝银钟;实然与应然:关于侦检权是否属于司法权的随想——兼答王天国先生[J];法学;1999年06期
6 龙宗智;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改革[J];法学;1999年10期
7 谢鹏程;论检察权的性质[J];法学;2000年02期
8 叶建丰;法律监督权:检察权的合理定位[J];河北法学;2004年03期
9 谢佑平;陈奋;;权力制约机理与我国检察监督的优越性[J];河北法学;2009年10期
10 叶自强;论既判力的本质[J];法学研究;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身健;[N];检察日报;2006年
2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曹建明;[N];检察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学武;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民事检察监督的现实必要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8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