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甘肃省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专业力量和具体参与者。自1979年我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以来,广大律师充分发挥律师行业的专业优势和职业优势,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进一步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科技创新新需求,按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载体,认真做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的法律服务工作,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保驾护航,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依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律师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人力资源是决定律师事务所竞争力的根本因素。我国的律师制度自1979年恢复重建以来,律师队伍逐渐发展壮大,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执业律师已达25.09万人,律师事务所发展到2万多家。甘肃省的律师服务业近年来同样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截至2014年6月,甘肃全省律师事务所已设立294家、律师人数已达2500多人。虽然律师服务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区位因素,我省律师服务业整体上与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律师服务业相比仍处于发展阶段,绝大部分律所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组织管理松散、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力低下,从全省整体看,律师分布不平衡、律师人才流失严重、收入水平偏低,新入职律师、年轻律师生存状况不尽如人意,严重制约了我省律师服务业的发展。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以甘肃省中小型律师事务所为研究对象,结合甘肃省中小律师事务所发展的现状,以相关激励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关于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甘肃省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机制的改革思路和原则,提出了甘肃省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有效解决甘肃省中小型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问题,促进甘肃省律师服务业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由于甘肃省地域面积大,律师事务所分布广,鉴于时间、条件所限,本文的调研没有能够深入到更多的律师事务所,但是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律师人才激励措施,对于甘肃省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于推动我省律师业快速发展,积极为我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贡献力量亦作出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甘肃省 中小律师事务所 人才激励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2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意义9-10
- 1.3 研究的方法10
- 1.4 研究的框架(内容)10-12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12-18
- 2.1 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机制理论12-15
- 2.1.1 中小律师事务所的界定12
- 2.1.2 人才激励理论12-14
- 2.1.3 律师人才的特点14-15
- 2.2 境外关于(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的研究15-16
- 2.3 国内关于(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的研究16-17
- 2.4 研究的评述17-18
- 3 甘肃省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18-26
- 3.1 甘肃省中小律师事务的发展及现状18-24
- 3.1.1 甘肃省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发展历程回顾18
- 3.1.2 甘肃省律师事务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8-20
- 3.1.3 甘肃省中小律师事务所律师资源的现状20-23
- 3.1.4 甘肃省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体系的现状23-24
- 3.2 甘肃省中小律师事务人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24-25
- 3.3 甘肃省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机制缺陷导致的不良后果25-26
- 4 甘肃省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思路和原则26-33
- 4.1 双因素理论在甘肃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机制上的应用26
- 4.2 国内发达地区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机制的借鉴26-27
- 4.3 甘肃省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机制改革的思路27-28
- 4.3.1 外部建设上消除律师的不满,使他们安心工作,减少人才流失27-28
- 4.3.2 内在激励方面力求使律师满意,积极工作28
- 4.4 甘肃省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机制改革的原则28-30
- 4.4.1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并重的原则28
- 4.4.2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相互转化的原则28-29
- 4.4.3 公平性与竞争性相结合的原则29
- 4.4.4 系统性原则29
- 4.4.5 人本原则29
- 4.4.6 差别性原则29-30
- 4.5 甘肃省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机制改革的构架30-33
- 4.5.1 基于模型的激励机制作用过程31
- 4.5.2 基于模型的激励机制要素作用机理31-33
- 5 甘肃省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33-41
- 5.1 薪酬激励33
- 5.2 灵活性福利制度激励33-34
- 5.3 职业生涯规划制度激励34-35
- 5.4 培训激励35-37
- 5.4.1 培训需求分析与筛选36
- 5.4.2 培训项目的设计36-37
- 5.4.3 培训项目的实施37
- 5.4.4 培训效果的测评37
- 5.4.5 培训能力发挥机制的构建37
- 5.5 负面约束机制37-38
- 5.5.1 建立负面约束机制的必要性37-38
- 5.5.2 常用的负激励方法38
- 5.5.3 运用负激励的策略38
- 5.6 工作环境优化激励38-41
- 5.6.1 兴趣激励39
- 5.6.2 授权与参与激励39-40
- 5.6.3 情感激励40-41
- 6 研究的总结与展望41-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镇江南昆仑律师事务所[J];法学天地;2000年02期
2 郑幸福;国资律师事务所人事管理改革初探[J];法学;2000年06期
3 ;大连金菱律师事务所诚聘律师[J];当代法学;2000年01期
4 海音;宏都纪事──记大连宏都律师事务所[J];中国司法;2000年03期
5 王厚祥;盐城市城区加大律师事务所改革[J];中国司法;2000年04期
6 景雯;蓝天任翱翔──记山东省泰安蓝天律师事务所[J];中国司法;2000年07期
7 李新民;创新律师事务所运行机制 服务西部大开发“跨越式”发展[J];中国司法;2000年08期
8 袁野;资源共享最大化与律师事务所的发展[J];中国司法;2000年08期
9 田宪忠,张凤岭;铸就“永恒威力”──记河北文安县恒威律师事务所[J];中国司法;2000年10期
10 王玉荣,刘学英;清廉执业 服务于民──廊坊市双环律师事务所纪事[J];中国司法;200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雪梅;;广西区内律师事务所团队现状及问题浅析[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喻映辉;;浅论律师事务所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安宗林;杨敏;李燕;;股份制律师事务所的产权模式[A];中国律师产业化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谭笑;;什么是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定位战略?如何实施?[A];第2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霍建平;;论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定位战略[A];第2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吴伯庆;;中国形成真正的著名律师事务所需要几代律师的努力[A];第2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郭小东;;论律师事务所的品牌战略[A];第2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刘立新;;现代律师事务所组织构造功能论[A];第2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苏德钊;;律师事务所文化和核心竞争力[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10 丛伟华;;浅谈律师事务所的规模经济[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伯庆;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形成需要几代律师的努力[N];广西政法报;2003年
2 李秀中;国际律师事务所掘金中国外投企业[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3 窦荣刚;律师事务所需要怎样的文化[N];法制日报;2006年
4 胡占山;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的“三点支撑”[N];法制日报;2006年
5 王新颖;律师事务所管理软件选型攻略[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6 广东星辰律师事务所 隋淑静;如何加强律师事务所的组织行为管理[N];国际商报;2007年
7 姜慧丽;律师事务所:从竞争到竞合[N];青岛日报;2007年
8 周远;我省将选出4家律师事务所参评“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N];河北日报;2008年
9 梁图强;意大利 最大律师事务所落户北京[N];经济日报;2008年
10 徐雁;云南震序律师事务所服务社会培养人才[N];云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金勃;律师事务所税务筹划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成云;论我国律师事务所税收征管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周菡;小型律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邱加化;我国律师事务所公司化管理探索[D];复旦大学;2009年
4 芮秋华;合伙律师事务所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刘立新;现代律师事务所组织构造论[D];湘潭大学;2002年
6 傅强;论律师事务所资本与公司制治理[D];湘潭大学;2003年
7 罗沛;律师事务所长效治理的探讨[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徐笑天;律师与律师事务所的关系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王钦;律师事务所绩效指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唐轶清;T律师事务所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甘肃省中小律师事务所人才激励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943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