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角下监狱行刑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角下监狱行刑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确立,对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重大影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了惩罚和预防犯罪对策体系,确立科学、合理、人道的行刑理念和方式,而刑罚的执行是实现刑事政策目的的重要途径,其执行效果是对刑事政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有效性的检验与衡量。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监狱刑罚的执行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传统的监狱行刑理念、当前监狱刑罚执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落后的监狱管理方式无不制约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监狱行刑过程中的运用。本文在分析以上困境之后,探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角下我国监狱行刑制度改革的新措施。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出台背景和内涵做简单介绍,以明确其时代意义和真实面目。第二部分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刑事理论基础的思考,宽严相济最初虽是以党的政策形式出现,但其在刑事领域的实际指导和运用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这主要是刑罚谦抑、新社会防卫论、刑罚目的等理论对它的应和。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当前监狱行刑制度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困境的分析,主要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分押分管、累进处遇等对“宽”和“严”的违背。第四部分是在明确我国监狱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对我国监狱行刑制度的改革提出一些理论建言。
【关键词】: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监狱行刑 制度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4;D926.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一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出台与内涵9-12
- 第一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出台背景9-10
- 一、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出台的国际背景9
- 二、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出台的国内背景9-10
- 第二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解读10-12
- 第二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蕴含12-22
- 第一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罚谦抑12-15
- 一、 谦抑思想的源起12-13
- 二、 刑法谦抑的价值澄清13-14
- 三、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罚谦抑理念的契合14-15
- 第二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罚目的15-17
- 一、 有关我国刑罚目的的再思考15-17
- 二、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实现刑罚目的的有效路径17
- 第三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新社会防卫论17-22
- 一、 新社会防卫论的基本思想18-20
- 二、 新社会防卫论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启示20-22
- 第三章 当前监狱行刑制度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困境22-35
- 第一节 失衡的刑罚执行措施对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约22-30
- 一、 减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22-24
- 二、 假释适用中存在的问题24-27
- 三、 暂予监外执行适用中存在的问题27-30
- 第二节 落后的监狱管理方式对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限制30-35
- 一、 没有科学的分类标准,致使罪犯分类过于简单31-32
- 二、 没有科学的分类方法,,致使罪犯分类过于粗放32-33
- 三、 累进处遇流于形式,罪犯分类与分级处遇不衔接33-35
- 第四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角下我国监狱行刑制度的改革35-45
- 第一节 我国监狱行刑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向35-37
- 一、 监狱行刑社会化36
- 二、 监狱行刑文明化36-37
- 三、 监狱行刑科学化37
- 第二节 我国监狱行刑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37-45
- 一、 监狱刑罚执行方面的改革37-42
- 二、 监狱对罪犯管理方式的完善42-45
- 结束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辉勇;;辩护职能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田裴;;贪污贿赂犯罪之刑罚结构再思考——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8年34期
3 康均心;;和谐社会建设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沈天炜;;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价值新论[J];西部法学评论;2009年03期
5 狄世深;;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性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邹国祥;;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J];法学杂志;2009年11期
7 侯鹏宇;付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及适用[J];法制与社会;2010年02期
8 李少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贯彻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刑事诉讼程序为视角[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张枝然;;在检察工作中如何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J];商品与质量;2010年S8期
10 赵秉志;郑延谱;;略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中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凤超;;起诉阶段如何实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徐维忠;;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统一适用存在问题的思考[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莉芬;羊忠民;;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郭祖祥;鄢志祥;;从不捕、不诉案件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运用[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赵靖;;起诉阶段如何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廖荣辉;;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路径选择[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李艳;徐凤霞;;论公诉阶段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傅文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王文生;周庆峰;;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视角下刍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欧阳龙辉;罗日辉;;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调查与思考[A];湖南省第十届公安理论研讨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课题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盐城市亭湖区检察院检察长 吕志平;以“三个理念”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N];江苏法制报;2010年
2 戴仕俸;把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N];重庆日报;2007年
3 沙检宣;沙区检察院积极探索宽严相济刑事政策[N];大连日报;2009年
4 王冰;浅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边防执法中的运用[N];边防警察报;2008年
5 ;正确理解和适用宽严“相济”的政策要求[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办公室主任 彭爱丽;刑事审判中如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N];人民公安报;2010年
7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董治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确切含义及其蕴涵[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徐明;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N];吉林日报;2007年
9 侯铁男 宋殿宝;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刍议[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记者 张渊;宽严相济 维护稳定[N];酒泉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鹤;刑事政策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许秀中;刑事政策系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赵运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王文生;宽严相济视域下的刑事检察工作[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何挺;“严打”刑事政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王振峰;刑事政策模式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沈仲平;香港三合会的源流、演变及刑事政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艾尔肯·沙木沙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少数民族犯罪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贯彻[D];暨南大学;2011年
2 黄淑静;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我国刑罚制度改革[D];河南大学;2011年
3 胡丹宇;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D];复旦大学;2008年
4 张建勇;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检察工作中的运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刘琰;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D];安徽大学;2007年
6 张文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解读及其司法实现[D];厦门大学;2007年
7 胡江;毒品犯罪刑事政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孔维俊;试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08年
9 李玲;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李婷婷;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角下监狱行刑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7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970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