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我国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

发布时间:2017-05-27 18:15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审判实践中,民俗习惯与国家法经常出现冲突,因此审判结果有时不能得到当事人的认同。通过世代传承,民俗习惯已经根植于民族观念和社会生活之中,在长时间的积累中,特定社会群体选择了这样或那样的民俗习惯,这些民俗习惯凝聚着人们解决各种问题的经验,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等特点,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并日益成为该区域人们普遍使用的、公认的法律风格。这是民俗习惯产生的社会基础,同样也是国家法赖以存在的基础。 因此,民俗习惯与国家法的矛盾也由此产生。国家法只有产生于民间,并且接受了社会大众的检验与评判,才能产生法的作用,才能达到其想达到的社会效果。民俗习惯有助于调节社会秩序,所以国家法需要借助民俗习惯。反之,民俗习惯同样需要依靠国家法作为其后盾,以显示其权威性。过度依赖国家法的控制手段,让其独自管理社会,忽视民俗习惯,会造成社会控制机制的失衡,当争议发生时,并不能达到其想要达到的最优效果。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会导致法律条文数量的不断增多,法院的判决无法得到社会认同,另一方面,也会使民俗习惯的规范作用被忽视。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国家法和民俗习惯之间这种互动兼容的复杂关系。 因此本文运用比较分析、价值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通过对民俗习惯涵义的区分与界定,考察民俗习惯适用于司法实践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及适用过程中的现状,提出完善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建议,以期将民俗习惯更好的适用于司法实践,获得满意的社会效果和司法效果。
【关键词】:民俗习惯 司法适用 完善建议 法律实效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第一章 民俗习惯的涵义9-14
  • 一、 民俗习惯的释义9-12
  • (一) 民俗习惯的概念9-10
  • (二) 与相近概念的区别10-12
  • 二、 民俗习惯的特点12-13
  • (一) 民俗习惯具有地域性12
  • (二) 民俗习惯具有规范性12-13
  • (三) 民俗习惯具有自治性13
  • 三、 民俗习惯的法律地位13-14
  • 第二章 我国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4-17
  • 一、 我国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必要性14-15
  • (一) 民俗习惯是先于法律存在的社会规范之一14
  • (二) 民俗习惯能够填补法律漏洞14-15
  • (三) 民俗习惯能够解决纠纷15
  • 二、 我国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可能性15-17
  • (一) 成文法具有局限性15
  • (二) 民俗习惯可以与成文法相容15-16
  • (三) 民俗习惯可以作为辩法释理的依据16
  • (四) 民俗习惯可以成为认定行为效力的依据16
  • (五) 民俗习惯可以增强处理纠纷的灵活性16-17
  • 第三章 我国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现状17-24
  • 一、 婚姻的缔结17-18
  • (一) “订婚”与“彩礼”:准婚姻关系的缔结17-18
  • (二) “请婚宴,送洞房”:婚姻缔结的仪式化公示18
  • (三) “亲上加亲”:亲属间婚姻缔结的鼓励与禁止条件18
  • 二、 婚姻关系的解除18-19
  • (一) “青春损失费”:婚姻解除的标准与过错赔偿18-19
  • (二) “谁退婚谁不利”:彩礼返还的规则19
  • (三) 陪嫁物品的返还19
  • 三、 拟制血亲的成立条件及父母子女关系的身份利益19-21
  • (一) “异姓不养”:拟制血亲关系的成立条件19-20
  • (二) “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亲权中的身份利益20
  • (三) “养儿九十九,常怀百岁忧”:抚养责任的终结期限20-21
  • 四、 赡养关系21-22
  • (一) “肖,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赡养义务的确立21
  • (二) “养儿防老”:赡养责任主体21
  • (三) “人大分家,树大分枝”:赡养方式的变化21-22
  • 五、 继承关系22
  • 六、 “男主外、女主内”:家事代理制度22-24
  • 第四章 我国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解决24-34
  • 一、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限度及识别24-26
  • (一)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限度24
  • (二)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识别24-26
  • 二、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原则26-29
  • (一)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合法性原则26-27
  • (二)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合理性原则27-28
  • (三)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正当性原则28
  • (四)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普遍性原则28-29
  • 三、 完善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路径29-34
  • (一) 强化能动司法理念29-30
  • (二) 追求情理法的有机统一30-31
  • (三) 完善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具体路径31-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8
  • 致谢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殿军;于语和;;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路径及其走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刘作翔;;习惯的价值及其在中国司法中面临的问题[J];法律适用;2008年05期

3 蔡颖慧;;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法律适用;2008年Z1期

4 张志松;高志刚;王爱军;;民俗习惯的理性解读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J];法律适用;2009年04期

5 苏力;当代中国法律中的习惯——一个制定法的透视[J];法学评论;2001年03期

6 贾焕银;;民间法研究之于中国法学:意义与方法启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李可;;论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二元分立及其互动[J];时代法学;2007年02期

8 刘旺洪;;论民间法及其与国家法的关系[J];江海学刊;2007年04期

9 汤唯;郭晓燕;;地方立法中的法律文化本土资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胡守勇;;基于民事法制视角的民族风俗习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0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400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3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