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俄罗斯刑事陪审团制度初探

发布时间:2017-06-06 18:08

  本文关键词:俄罗斯刑事陪审团制度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俄国陪审团制度走过了一段曲折而又艰辛的探索之路,受解放农奴社会变革的刺激而萌生,在民主先进与保守落后两大力量的博弈较量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经受了五十余年的水土不服和八十余年的废除中断的艰难考验。苏联解体后,当局在质疑声中依然恢复了陪审团制度,彰显了司法制度对正义民主的不懈追求和对司法独立的艰辛探索。本文除引言外,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俄罗斯陪审团制度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历史分期。该部分又分为三节,分别从以时间和重大事件为线索界定的历史分期、1864年司法改革的背景及对陪审团制度设立的影响、陪审团制度的发展进程(1864 2011)三个角度来详述陪审团制度的发展脉络。第二部分主要梳理了近代俄国陪审团制度的制度设计及实践运行情况。细分为五节,分别从引入陪审团制度的探讨及制度理念、陪审图的社会构成、陪审团的宣誓与裁决制度、问题列表制度来揭示陪审团的制度设计情况,又结合相关资料总结了帝俄时期陪审制度的困境和挑战。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俄罗斯联邦时期陪审团制度的恢复和发展。俄罗斯联邦时期为了应对苏联人民陪审员制度造成的“只陪不审”等司法弊端,在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下恢复和改造了陪审团制度,本部分又结合新时期司法改革的基本构想和司法实践相关资料,尝试性提出新时期陪审团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是对俄罗斯陪审制度的评析。具体细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概括了陪审团制度的功能,事实认定功能、政治民主功能、裁判制约功能、保障自由与平衡的功能和教育功能;第二节重点分析了陪审制度的民主性问题,分别从法学理论和制度运行角度进行讨论。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语部分。俄罗斯联邦当局通过恢复陪审团制度的改革,意图通过引进以陪审制为核心的对抗式诉讼模式来纠正俄罗斯长期以来的审问式诉讼模式造成的司法弊端,通过吸引公众参与审判,打破法官长期垄断司法审判权的格局,从当地居民中产生的陪审员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刑事司法的平衡,代表公众分享司法权力,监督审判过程,确保程序公正,推进司法公正。
【关键词】:俄罗斯 陪审团 历史进程 民主 恢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引言8-13
  • 一、问题的提出8-9
  • 二、文献综述9-13
  • 第一章 俄罗斯陪审制度的发展阶段与历史背景13-27
  • 第一节 俄罗斯陪审团制度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分期13-18
  • 一、陪审制度的起源及其审判模式13-14
  • 二、俄罗斯陪审团制度的历史分期14-18
  • 第二节 1864年司法改革与陪审团制度建立的背景18-23
  • 一、帝俄时期的司法环境及问题18-20
  • 二、解放农奴对司法改革的影响20-23
  • 三、开明人士的崛起23
  • 第三节 俄罗斯陪审团的历史发展进程(1864-2011)23-27
  • 第二章 帝俄陪审制度的创立及实践27-33
  • 第一节 俄国陪审制的讨论27-29
  • 第二节 陪审团的社会构成29-30
  • 第三节 陪审团的宣誓与裁决30-31
  • 第四节 晚期帝俄陪审制发展的困境及挑战31-33
  • 第三章 俄罗斯联邦时期陪审团制度的恢复与发展33-46
  • 第一节 新时期司法改革的构想与陪审团制度的恢复33-37
  • 第二节 俄罗斯陪审团制度的基本内容37-43
  • 一、陪审员的选任及社会保障37-38
  • 二、陪审团的立法设计和实践运行38-43
  • 第三节 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43-46
  • 一、较高的无罪判决率43
  • 二、陪审团管辖权日益萎缩43-44
  • 三、资金问题44-46
  • 第四章 对俄罗斯陪审团制度评析46-53
  • 第一节 陪审制度的功能46-48
  • 一、政治民主功能46
  • 二、裁判制约功能46-47
  • 三、教育功能47-48
  • 第二节 陪审制度的民主问题辨析48-53
  • 一、理论上的分析48-50
  • 二、当代陪审制度民主成分之分析50-53
  • 结语53-55
  • 附录55-58
  • 参考文献58-65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5-66
  • 后记66-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礼明;评俄罗斯刑事陪审团制度的重建[J];河北法学;2004年08期

2 甄鹏;;陪审团制度的法哲学思考——以美国陪审团制度为例[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韩铁;;美国陪审团废止权的历史演变——民主与现代化的矛盾[J];美国研究;2008年01期

4 陈珍;;陪审团的概括裁定[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年04期

5 涂倩筠;;陪审团制度之利弊衡量[J];民营科技;2012年09期

6 高一飞;贺红强;;美国陪审团废法的正当性考察[J];学术论坛;2013年06期

7 梁彩云;;美国民事陪审团的危机及其应对[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8期

8 杨新京;英国的陪审团制度[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易延友;陪审团在衰退吗——当代英美陪审团的发展趋势解读[J];现代法学;2004年03期

10 曹志红;论引进陪审团制度的可行性[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胜;;论新型陪审团的构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辉 尹海涛 李旭兵;人民陪审团背后的民意诉求[N];河南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殷春波 记者 秦峰;咸阳中院首次引入人民陪审团参与庭审[N];陕西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任生心 赵达 刘先琴;河南濮阳有个人民陪审团[N];光明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媛;人民陪审团制度应烙上“中国印”[N];法制日报;2012年

5 李肖霖;陪审团制度与审判公正[N];法制日报;2002年

6 张燕宁 谢平;香港陪审团制度浅析[N];法制日报;2003年

7 华东政法学院 朱淑丽;法国移植陪审团制的失败[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郭国松;香港陪审团:为公共利益而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9 郭国松;陪审团:让人爱恨交加的制度[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记者 董建矿 通讯员 董文胜 景永利;新乡中院推行人民陪审团制度[N];河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光东;陪审团的历史与价值[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任蓉;陪审团审判机理与实效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施鹏鹏;陪审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杨安军;陪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洁;人民陪审员参与事实审制度构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2 李守进;俄罗斯刑事陪审团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苑宁宁;陪审团的源流变[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琳;中国设立刑事陪审团的可行性及实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马君;美国的陪审团制度[D];武汉大学;2005年

6 谢琼;论陪审团的价值与制度构建[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7 孙璨;英美陪审团制度演进的解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檀磊;美国司法审判陪审团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苗伟;美国陪审团制度的合理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杜洁;中古英格兰陪审团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俄罗斯刑事陪审团制度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7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427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d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