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诉前调解制度探析
发布时间:2017-07-01 05:08
本文关键词:我国诉前调解制度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司法ADR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的一种在司法程序内解决纠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它在分流诉讼案件、减轻法院审判压力、提高司法效率,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正是矛盾的多发期,大量的纠纷不断涌入法院,使得法院面临巨大的审判压力。构造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模式,尤其是在法院内部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是解决现在这个困境的出路,而且能满足纠纷当事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诉前调解就是这样一种在法院内部建立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由此可知,关于诉前调解制度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而,笔者先阐述了我国诉前调解基本理沦问题,接着深入探讨诉前调解的初步尝试及其成果和不足,比较和借鉴国外的相关制度,最后提出我国诉前调解制度化构建的建议和设想。 本文分成四章。第一章介绍了诉前调解的基本理论,详细叙述了诉前调解的概念和在现有法律法规中涉及诉前调解的规定。此外,还把诉前调解与人民调解、诉讼调解、司法ADR等相似的概念做了辨析。这部分的论述为下文更深入地探索诉前调解制度作好了理论方面的铺垫。 第二章论述了诉前调解的初步尝试与评析,从上海法院诉前调解制度的实践入手,分别介绍了长宁法院、松江法院、浦东法院的诉前调解制度并对比分析了三个法院的模式不同点和相同点。此外,本章还介绍了诉前调解尝试的初步成果和不足之处。通过评析实践中的诉前调解制度来为下文诉前调解的制度化建设提供现实的经验教训和借鉴。 第三章论述了国外相关制度的简介和借鉴。通过介绍美国的法院附设调解制度、日本民事、家事调停制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诉前调解制度,再结合我国国情和现实背景,从诉前调解原则、范围、程序三个方面提出值得我国学习的成功的经验,最后从中提炼出了其对我国构建诉前调解制度的启示。 第四章主要阐述了诉前调解制度的构建。最先明确了我国诉前调解制度必须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接着开始叙述诉前调解制度的具体构建,从诉前调解的适用范围、人员及机构设置、启动、具体程序设置、诉前调解协议的效力、与诉讼程序的衔接和其他问题(收费、期限、救济)七个方面来探讨我国诉前调解制度的理性构建。
【关键词】:诉前调解制度 司法ADR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一章 诉前调解的基本理论11-16
- 第一节 诉前调解的概念11-12
- 第二节 我国法律法规中涉及诉前调解的规定12
- 第三节 诉前调解与相似概念的辨析12-16
- 一、 与人民调解的辨析12-13
- 二、 与诉讼调解的辨析13-14
- 三、 与司法 ADR 的辨析14-16
- 第二章 诉前调解的初步尝试及评析16-26
- 第一节 上海地区诉前调解的初步尝试16-22
- 一、 长宁区人民法院“人民调解窗口”16-17
- 二、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诉前调解17-19
- 三、 松江区人民法院委托人民调解19-20
- 四、 上述法院诉前调解的比较20-22
- 第二节 我国诉前调解的初步尝试的成果22-23
- 一、 方便了诉讼,减轻了当事人讼累22
- 二、 分流案件,促进了审判质量和效率的提高22-23
- 三、 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23
- 第三节 我国诉前调解初步尝试的不足之处23-26
- 一、 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各地做法不统一,做法混乱23-24
- 二、 任意启动违背了调解自愿合法原则,可能损害当事人的诉权24
- 三、 各地诉前调解的适用范围冲突24-25
- 四、 诉前调解机制的权威性尚未树立,部分人群不理解和抵制25
- 五、 诉前调解机制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法律效力方面存在不足25-26
- 第三章 境外相关制度的简介及借鉴26-31
- 第一节 境外相关制度的简介26-28
- 一、 美国法院附设调解制度26
- 二、 日本的调停制度26-27
- 三、 我国台湾地区的诉前调解制度27-28
- 第二节 境外相关制度的借鉴28-31
- 一、 诉前调解的原则28-29
- 二、 诉前调解的范围29-30
- 三、 诉前调解的程序30-31
- 第四章 诉前调解的制度化构建31-37
- 第一节 诉前调解基本原则31-32
- 一、 调审分离原则31
- 二、 成本节约原则31
- 三、 保密原则31-32
- 第二节 诉前调解制度的具体设计32-37
- 一、 诉前调解适用范围32-33
- 二、 诉前调解人员及机构设置33-34
- 三、 诉前调解的启动34-35
- 四、 诉前调解具体程序设置35
- 五、 诉前调解协议的效力35-36
- 六、 诉前调解与诉讼程序的衔接36
- 七、 诉前调解的费用、期限和救济36-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1
- 后记41-42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亦惠;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诉前调解制度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4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504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