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审适度分离:“调解归调解,审判归审判”的另一路径——以南京两级法院改革试点工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关键词:调审适度分离:“调解归调解,审判归审判”的另一路径——以南京两级法院改革试点工作为研究对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司法调解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诉讼制度和审判权运行方式,其改革与优化对司法实践尤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南京两级法院"调审适度分离"改革试点实证资料的分析,力图提出一种关乎我国调解制度功能和价值实现的建设性意见,在实践层面实现对调解的重构和转型。目前"调审合一"模式在理论界受到普遍的质疑,但不少研究成果仍受到结论导向的指引,显然是欠缺说服力的。我们反对用既有结论来选择分析基点的研究方法,"调审适度分离"改革是否符合当下调解制度改革实际,是否有利于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司法主题,试点的成效应该是最好的说明。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调审分离 调解 公正 效率 成本
【基金】:司法改革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组其他成员:姚志坚、朱锡平、俞曦
【分类号】:D926
【正文快照】: 一、形成中的共识:调审分离的理论认同 司法调解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诉讼制度和审判权运行方式,也是经过长期司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种纠纷解决途径。我国法院调解有它所特有的产生背景、功能及发展趋势,调解理念变迁总体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调解为主”(1982年以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毋爱斌;;法院附设型人民调解及其运作——以“人民调解工作室”为中心的考察[J];当代法学;2012年02期
2 姚志坚;"调解热"与法院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J];法律适用;2005年09期
3 李杰;;调解率说明什么——对“调解率与和谐正相关”命题的分析[J];法律适用;2008年10期
4 白彦;杨兵;;有关“调审分离”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法律适用;2011年04期
5 张卫平;;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J];法学;2007年05期
6 李浩;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J];法学研究;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明;;房产新政案件裁判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尹春丽;;论中国法制发展的战略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王圣扬;孙世岗;;西方诉讼证明标准本土化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5 王超;;新世纪中国司法改革之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6 韩春晖;;论行政处分对象的范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7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9 於恒强;陆春镁;;重构我国法院外ADR的基本思路与设想——从现实解纷的角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10 赵坤;;论移植宪法的权威性[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2 范愉;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3 强世功;“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调解——一起“依法收贷”案的再分析[J];比较法研究;1998年03期
4 陈孝兵;“经济人”假设与经济学的扩张[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5 周永坤;;论强制性调解对法治和公平的冲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方乐;;司法行为及其选择的文化注释——以转型司法中的中国法官为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李喜莲;;法院调解优先的冷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李浩;论调解不宜作为民事审判权的运作方式[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9 张传军;我国法官助理制度之探析[J];法律适用;2005年01期
10 姚志坚;"调解热"与法院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J];法律适用;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福生 宋丹丹;[N];法治快报;2010年
2 张开建;[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高 远;[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宋卫华;;试论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辩诉交易制度的发展前景[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5年06期
2 邵东华;;论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价值冲突与消解[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3 司雪侠;;关于在中国建立辩诉交易制度的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徐博;;论行政程序之价值取向[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王月;;效率与公正的博弈——从经济学角度考量我国刑事诉讼中引入辩诉交易的价值[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6 曹金凤;;浅析刑事诉讼的价值[J];科技信息;2009年34期
7 李瑶;;论中国司法公信力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8期
8 王海洲;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思考[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张一菡;;从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适用看司法公正与效率的衡平关系[J];行政论坛;2005年06期
10 张华;;民事庭前准备程序反思与重构[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布素平;潘仲韬;郑辉明;;低能低本底β薄膜闪烁体[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1994年
2 田莉;;城市规划的价值导向:效率与公平消长中的困惑[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3 孙兰义;李军;;SFV全通导向浮阀塔板的开发及工业应用[A];山东石油学会炼制委员会2009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文华;王莉;冯正和;薛新;董佳兴;;基于SiC器件的高效E类功率放大器[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吴峻;李璐;周文武;尹力明;;基于空间矢量PWM的直线感应电机的最大推力控制[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鲍善惠;王艳东;;压电换能器在并联谐振频率附近特性的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功率超声分会2005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雷;孙国刚;;排气管插入深度对旋风分离器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国军;薄报学;曲轶;辛德胜;姜会林;;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技术发展与研究[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江南;;浅析合理选用负荷率提高电机效率的途径[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肖朋;;空气幕效率与射流速度匹配的数值研究[A];2008铁路暖通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员娇 元春华;我市千名村官竭力帮法院做好调解工作[N];抚州日报;2010年
2 吕瑞波;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交通事故调解工作[N];通辽日报;2010年
3 逄文越 李明;“四个构建”确保申投诉调解率100%[N];中国工商报;2011年
4 ;宁波保监局大力推进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工作[N];中国保险报;2011年
5 记者 金可;首都综治委社会矛盾多元调解工作协调委员会成立[N];北京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张先明;厚积累实 蓄势成局[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谢慧 王伟伟;四川人大常委会充分肯定法院大调解工作[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记者 余建华 孟焕良;调解工作就是做群众工作[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记者 肖志元;前8月 我市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289件[N];广元日报;2010年
10 张会彬 李胜坤;武功交警大队 积极构造交通事故调解工作新格局[N];咸阳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玲;我国税收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建丰;俄罗斯转型时期资本市场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韩锦绵;水权交易的第三方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杨海燕;最优税收理论框架下的财产转移税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高洁;公司控制权市场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蒋泽云;中国国债市场效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然忠;经济低效与分离化改革[D];复旦大学;2005年
8 毕子男;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效率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左延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证分析和过程评价[D];复旦大学;2007年
10 王闰平;基于能值的山西省农业生态系统动态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秋芳;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杨书;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张安敬;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吕鸣;论发回重审[D];湘潭大学;2007年
5 陈效;律师阅卷权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康小苇;关于某区人民法院实行法官助理制度的调研报告[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杨卫玲;对中国引进辩诉交易的思考[D];兰州大学;2009年
8 龚珊;论民事诉讼中的独任审判[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玄金华;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化审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韩冰囡;刑罚处罚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调审适度分离:“调解归调解,审判归审判”的另一路径——以南京两级法院改革试点工作为研究对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5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505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