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庭”的法理悖论与改革进路
本文关键词:“社会法庭”的法理悖论与改革进路
【摘要】:"社会法庭"制度具有效益、自治和"接近正义"的现实合理性。但是"社会法庭"这一概念的提出,既有误解、难免误读,其置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当下,法理依据仍显薄弱,难以解答"司法职业"与"社会自治""严格司法"与"合乎情理""程序正义"与"个案公平""标本意义"与"推广价值"的逻辑悖论。研究认为,"社会法庭"在观念上并非一个科学稳妥的提法,应尽快将其纳入法院调解或者人民调解的制度框架,实务中注重发挥仲裁、律师代理和法律援助的积极作用,达到国家城镇化与法治现代化的和谐共进。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社会法庭 司法制度 法理悖论 改革 进路
【基金】:2013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1310476064)
【分类号】:D926.5
【正文快照】: 一、“社会法庭”制度的概念及缘起所谓“社会法庭”,是指由普通群众作为主体,主要运用乡规民约、人情大义、伦理道德等纠纷主体熟知的、自觉遵守的社会规范调处社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属于民间调解的一种。1学者韦留柱进一步将其制度特征归纳为三点:即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沛锟;邢润源;;城镇化进程中基层社会法庭改革初探——以河南省中牟县白沙镇社会法庭为例[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1年05期
2 席月民;;“社会法庭”须理性回归人民法庭[J];检察风云;2010年16期
3 王洁;;走在法治中国路上的乡土法治文化——河南省巩义市乡村调研[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4 崔玉珍;;法治在当前乡土社会中的困境——河南省巩义市社会法庭之调研[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5 韦留柱;;“社会法庭”探析[J];政治与法律;2010年09期
6 张旭飞;;在迷雾中穿行:“社会法庭”改革评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登华;;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杨慧;;论消费争议解决途径的障碍及疏通[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刘艳芳;;论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黄彬;胡勇;;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国家法与苗族习惯法冲突解决机制透视[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6 张居盛;彭泽虎;;新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7 杨成;邵毅超;;美国ADR对我国农村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借鉴[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8 胡勇;;农村土地纠纷化解的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9 陆在春;;我国教育仲裁制度的重构与完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戴斌;吴雪峰;;论我国多元化医疗纠纷解决机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效率与保障:调解机制如何在我国民事争议解决中发挥作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鹏;;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法院判决正确性问题探析——从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竞合说起[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谢桦;;论中国医疗纠纷ADR解决机制的建构[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4 张锐智;;论我国传统法文化在健全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陈培杰;;论民间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6 陈琨;;由安然事件探讨公司领导人道德危机问题[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7 田孟华;;创建学习型法院与提高法院审判质效——基于我国法院党建工作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8 肖辉;孙文胜;;论人民调解制度与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以新农村建设为视角[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项冶萍;罗长青;费文婷;高俊;;美国ADR对完善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借鉴意义[A];2007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7年
10 李广辉;;司法管辖权与仲裁管辖权冲突之解决[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潘华志;权利冲突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江涛;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炎杰;中国保险合同纠纷防范及处理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尹彦久;法院审级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肖易儒;林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谢华;关于构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及相关理论问题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孟兆芳;以人为本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谅;调裁制度的发展与理论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郭露璐;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熊亚娜;劳动争议诉前调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小雁;证券纠纷ADR的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学刊;2009年07期
2 李德顺;;法治文化论纲[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信春鹰;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司法权力?[J];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4 赵旭东;;秩序、过程与文化——西方法律人类学的发展及其问题[J];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05期
5 贺卫方;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本文编号:522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522418.html